图书介绍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齐春红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205596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汉语-语气词:副词-研究-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研究缘起1
1.2语气副词研究综述2
1.2.1套用期和模仿期的研究状况(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2
1.2.2探求期的研究状况5
1.3本文的研究重点7
1.4本文的研究视角8
第二章 关于语气副词的名称、定义的探讨9
2.1“语气”的研究状况及“语气”的界定9
2.1.1“语气”研究综述9
2.1.2“语气”和“情态”的区分17
2.1.3“语气”的界定19
2.2副词研究范围的确定和次类划分的问题20
2.3“语气副词”的命名及界定22
2.3.1命名为“语气副词”的原因22
2.3.2“语气副词”的定义24
第三章 “语气副词”的典型范畴和边缘范畴27
3.1各家所认定的“语气副词”的范围27
3.2划分语气副词典型和边缘范畴的目的及所依据的原则30
3.2.1划分语气副词典型和边缘范畴的目的30
3.2.2划分语气副词的典型和边缘范畴所依据的原则30
3.3语气副词的典型形式特征33
3.3.1典型语气副词的句法特征考察33
3.3.2判别语气副词的形式标准35
3.4语气副词的典型范畴和边缘范畴42
3.4.1典型语气副词和边缘语气副词42
3.4.2对语气副词归类的一些阐释43
3.5不同双音节语气副词功能差异的原因及双音节语气副词的构词48
3.5.1不同双音节语气副词功能差异的原因:语法化程度的不同48
3.5.2双音节语气副词的构词方式54
第四章 副词“太”、“多”、“多么”、“好”的次类归属55
4.1“太、多、多么、好”与“很”、“的确”的语法功能的比较57
4.1.1“太、多、多么、好”与语气副词“的确”的组合能力的差异57
4.1.2“X+谓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的差异(“X”为我们所比较的副词)66
4.2“好”、“多”、“多么”、“太”与“的确”、“很”的语用信息的差异70
4.2.1定指的旧信息与定指的新信息的差异70
4.2.2背景信息与凸显信息72
4.2.3“太、多、多么、好”与“很”、“的确”的句类分布74
4.3副词“好”、“太”、“多”、“多么”、“怪”的历时考察77
4.4余论81
第五章 语气副词的主观量分类及共现机制83
5.1“主观量”的研究状况及本文对“主观量”的定义84
5.2语气副词的主观量分类86
5.2.1采用主观量进行分类的理论基础86
5.2.2语气副词的主观量分类88
5.3语气副词连用共现的规律92
5.3.1主观惑量类与主观估量类94
5.3.2主观估量类与相对主观大量类96
5.3.3表相对主观大量类与主观大量类104
5.3.4小结115
5.4各次类自身的连用共现116
5.4.1主观惑量类116
5.4.2主观估量类116
5.4.3表相对主观大量类118
5.4.4主观大量类119
5.4.5小结122
5.5各小类所选择的句类122
5.5.1主观估量类所适用的句类122
5.5.2主观估量类所适用的句类124
5.5.3表相对主观大量的语气副词所适用的句类125
5.5.4主观大量类所适用的句类128
5.5.5小结129
5.6各小类与句末语气词的共现130
5.6.1主观惑量类130
5.6.2主观估量类132
5.6.3表相对主观大量类134
5.6.4主观大量类135
5.6.5语气副词与句末语气词的共现规律及制约机制136
5.7语气副词连用共现的制约机制140
5.7.1有标记句与无标记句的制约140
5.7.2主观化程度高低的限制144
5.7.3语用凸显的限制144
5.7.4语义搭配的限制145
5.7.5句法限制——“句管控”145
5.8本章结语146
第六章 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研究149
6.1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特征的句法实现机制探讨150
6.1.1语气副词能分布在短语中150
6.1.2“小句中枢说”、X一阶标理论与语气副词的功能151
6.1.3语气副词参与语段推导可以出现在短语中154
6.1.4语用因素是否一定出现在句子的外层156
6.2语气副词作为高谓语的限制性158
6.3语气副词的表述功能160
6.4语气副词的信息功能166
6.4.1语气副词与命题算子166
6.4.2语气副词与焦点及焦点敏感算子170
6.4.3语气副词的元语增量功能和预设触发功能178
6.4.4语气副词的元语增量功能是其篇章功能实现的条件181
6.4.5语气副词与言谈功能183
第七章 单音节语气副词的语法化机制研究185
7.1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语法化历程185
7.1.1反诘语气副词“可1”的产生187
7.1.2表祈使的语气副词“可2”的产生190
7.1.3表是非问的语气副词“可3”的产生193
7.1.4表强调的语气副词“可4”的产生194
7.1.5“可”的转折语气的来源196
7.1.6“可”语法化的路径及动因204
7.1.7余论207
7.2“都”、“还”、“也”虚化为语气副词的动因207
7.3副词“才”、“就”的语气副词用法及其虚化机制212
7.3.1“就”的语法化机制再探讨212
7.3.2“才”的语法化机制的认知阐释223
7.3.3“才”、“就”对立的认知机制比较228
7.4否定、反问语境与语气副词“并”和“又”的形成229
7.4.1语气副词“并”的形成229
7.4.2语气副词“又”的虚化机制232
7.5本章小结234
第八章 结语235
8.1本书在语气副词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235
8.2本书研究的不足241
参考文献243
后记260
热门推荐
- 748877.html
- 2375154.html
- 2870992.html
- 3310865.html
- 1615591.html
- 2555994.html
- 3655563.html
- 37116.html
- 3499646.html
- 476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88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79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89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44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19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78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19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27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37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4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