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概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郑国,徐振轩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2392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概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1
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3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和过程4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0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0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3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6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16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0
第四节 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和方法23
一、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23
二、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方法26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2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28
一、邓小平理论的主题28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31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7
一、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37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9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41
四、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42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45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4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52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形成52
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统一54
三、党的基本路线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56
四、改革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57
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59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60
第四章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63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63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63
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特点66
第二节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68
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意义和原则68
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70
三、大力强化基础产业,振兴支柱产业,发展高新产业72
四、积极发展第三产业74
第三节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75
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75
二、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差距77
第四节 按经济规律办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79
一、尊重经济规律,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79
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81
第五节 坚持科教兴国,实现可持续发展84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4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86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89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93
第一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93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93
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96
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00
一、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100
二、国有经济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作用102
三、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05
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107
第三节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110
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110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12
三、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13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人的分配制度116
第一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16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116
二、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120
第二节 从部分先富走向共同富裕121
一、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必然121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23
三、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之一127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29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重要作用129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131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7
第一节 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13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137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4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43
第二节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46
一、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和途径146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50
第三节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154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容、作用和特点154
二、建立和健全市场法规,加强市场管理159
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161
四、改革宏观经济管理方式,转变政府经济职能165
第八章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70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70
一、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170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174
三、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178
第二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181
一、全方位、有重点、多渠道、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81
二、实行分步骤、多层次、多元化的对外开放战略183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84
第九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189
第一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89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189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192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193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政治193
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95
三、民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196
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97
第三节 改革政治体制,发展民主,健全法制199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199
二、政治体制改革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201
三、加强法制建设的迫切性203
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4
第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8
第一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8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08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复杂性21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21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215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218
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21
四、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2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227
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227
二、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28
三、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230
第十一章 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祖国统一232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232
一、香港、澳门、台湾与祖国统一问题232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初步探索234
三、“一国两制”构想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236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239
一、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239
二、“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242
第三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与伟大意义244
一、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依据244
二、“一国两制”的科学含义246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深远意义24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和平外交战略252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252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多极化格局的出现252
二、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255
第二节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58
一、争取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宗旨258
二、反对霸权主义是我国的一项根本国策260
三、努力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262
第三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63
一、旗帜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263
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65
三、按照四项原则与外国政党发展友好关系267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269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269
一、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269
二、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271
三、知识分子所承担的重大历史责任273
四、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274
第二节 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276
一、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76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277
第三节 依靠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280
一、统一战线是新时期我党的一个重要法宝280
二、正确认识和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281
三、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283
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284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28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287
一、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与根本保证287
二、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291
第二节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295
一、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总目标295
二、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296
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302
四、坚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努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304
后记307
热门推荐
- 2732061.html
- 876602.html
- 2304884.html
- 3863040.html
- 3674063.html
- 308290.html
- 2150266.html
- 2902641.html
- 1826261.html
- 10327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42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85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6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93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84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39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91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66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0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