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磁性测量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文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0089X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69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7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磁性测量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重要符号表1
目 录1
导言7
1.2.1 亥姆霍兹线圈 17
第一章磁场的产生10
§1.1永久磁铁10
1.1.1 选用性能优良的永磁材料11
1.1.2 进行合理的磁路设计12
§1.2 磁场线圈17
1.2.2 螺线管21
1.2.3 螺绕环23
1.3.1 电磁铁的磁路和极间的磁场26
§1.3 电磁铁26
1.3.2磁极头的设计28
1.3.3 轭铁34
1.3.4 电磁铁实例36
§1.4超导磁体39
§1.5脉冲磁场40
1.5.1 电容放电式脉冲磁场发生器41
1.5.2可控硅脉冲磁场发生器45
§1.6 本章小结51
参考资料54
§2.1磁通测量法57
2.1.1 磁通测量法的基本原理57
第二章磁场的测量57
A.基于电磁感应的方法57
2.1.2 冲击法62
2.1.3 磁通计法73
2.1.4 电子积分器法74
2.1.5转动线圈法80
2.1.6振动线圈法83
§2.2磁通门磁强计86
§2.3磁性薄膜磁强计93
2.3.1 磁性薄膜的磁性93
2.3.2磁性薄膜磁强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95
§2.4霍尔效应法105
2.4.1基本原理105
B. 基于磁场电效应的方法105
2.4.2 误差来源107
2.4.3 测量109
§2.5 磁电阻效应法111
C. 基于磁共振的方法113
§2.6 核磁共振和电子自旋共振磁强计115
2.6.1 高场核磁共振磁强计115
2.6.2 高场电子自旋共振磁强计122
2.6.3 核子自由运动共振磁强计122
§2.7 光泵共振磁强计126
D. 基于超导约瑟夫逊效应的方法129
§2.8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磁强计129
2.8.1约瑟夫逊效应129
2.8.2 SQUID磁强计的工作原理133
§2.9 法拉第效应法143
E. 基于磁光效应的方法143
§2.10 本章小结145
参考资料148
第三章磁化强度及其他静态磁性参数的测量157
§3.1 冲击法(Ⅰ)——用冲击法测定闭路样品的磁性157
3.1.1 测量原理158
3.1.2 样品及初、次级线圈159
3.1.3 测量方法161
3.1.4 误差分析166
§3.2 冲击法(Ⅱ)一一用冲击法测定开路样品的磁性168
3.2.1 磁化装置169
3.2.2 测定内场Hi的探测线圈171
3.2.3 测量方法173
§3.3 电子磁通计181
3.3.1 光电积分放大器182
3.3.2 电子积分运算放大器185
3.3.3 数字积分器195
§3.4 振动样品磁强计及振动线圈磁强计202
3.4.1 基本原理202
3.4.2 探测线圈205
3.4.3 振动系统211
3.4.4 测检系统211
3.4.5 振动线圈磁强计215
§3.5本章小结215
参考资料221
4.1.1 基本原理227
§4.1 磁秤法227
第四章磁化强度、磁化率及居里温度的测量227
4.1.2 非均匀磁场的产生229
4.1.3 磁秤的几种结构232
4.1.4 利用均匀磁场测量弱磁性(古依法)242
§4.2 用交流互感电桥测量低场磁化率243
§4.3 测量磁化强度的其它方法247
4.3.1 环形样品饱和磁化强度的测量247
4.3.2 电流线圈替代法248
4.3.3 铁磁共振法250
§4.4 居里温度的测量252
参考资料255
第五章磁各向异性的测量260
§5.1 转矩磁强计261
5.1.1 基本原理及磁(晶)各向异性常数的确定262
5.1.2 仪器结构266
5.1.3 仪器的校准268
5.1.4 误差来源269
5.1.5 转矩磁强计的其他应用270
§5.2 转动样品磁强计278
5.2.1 基本原理278
5.2.2 仪器结构280
5.2.3 测量282
§5.3 铁磁共振法286
5.3.1 测量单晶体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286
5.3.2 测量多晶体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291
§5.4 根据磁化曲线测定磁(晶)各向异性常数292
5.4.1 测量单晶主要晶轴方向的磁化曲线,从而测定K1、K2292
5.4.2 对于具有单轴各向异性的材料,磁化过程为一致转动的情况,根据磁化曲线测定单轴各向异性常数293
5.4.3 根据趋近饱和定律测定多晶样品的磁晶各向异性常致294
§5.5 测定磁(晶)各向异性的其他方法296
5.5.1 扭摆296
5.5.2 交流感应法300
§5.6 本章小结304
参考资料305
第六章磁致伸缩的测量310
§6.1 应变电阻法311
§6.2 机械光杠杆法315
§6.3 光干涉法318
§6.4 铁磁共振法324
§6.5 根据趋近饱和定律测定多晶样品的磁致伸缩系数330
参考资料333
第七章动态磁性的测量337
§7.1 交流磁化曲线的一般测量337
7.1.1 用伏特计、安培计测量交流磁化曲线337
7.1.2 用交流电位计测量交流磁化曲线和损耗339
§7.2 交流磁化特性的自动测量342
7.2.1 交流磁滞回线的自动测量343
7.2.2 交流磁化曲线的自动测量349
7.2.3 磁导率曲线的自动测量350
7 2.4 交、直流叠加磁化的测量354
§7.3 硅钢片及其他软磁材料交流损耗的测量354
7.3.1 艾泼斯坦方圈和瓦特计法356
7.3.2 硅钢带损耗的连续自动测量363
7.3.3 利用时间分割乘法器测量交流损耗368
§7.4 复数磁导率的测量(Ⅰ)——交流电桥法371
7.4.1 带有被测样品的线圈(或词轴线)的等效电路372
7.4.2 交流四臂电桥的工作原理385
7.4.3 导纳电桥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92
7.4.4 低频磁损耗的分离394
7.4.5 交流电桥法测量高磁感下的磁损耗395
§7.5 复数磁导率的测量(Ⅱ)——谐振法400
7.5.1 Q表400
7.5.2 LCCG型高频电感电容测量仪405
7.5.3 长度固定的短路同轴线谐振腔406
7.5.4 长度可变的同轴线谐振腔409
§7.6 脉冲磁场中的测量419
7.6.1 开关时间τs和开关系数Sw的测试420
7.6.2 感应信号与抗打扰性能的测试421
参考资料423
第八章旋磁材料微波磁性的测量427
§8.1 旋磁材料的微波磁性427
§8.2 旋磁材料样品对谐振腔的微扰理论428
8.2.1 引言428
8.2.2含有旋磁介质的体系中,电磁场理论的一个基本关系式429
8.2.3 谐振腔复数谐振频率的微扰公式计算431
8.2.4 样品中内场的准静磁(电)近似441
8.2.5 TE10n场型矩形谐振腔复数谐振频率的微扰公式计算447
8.2.6 TE11n场型圆柱形谐振腔复数谐振频率的微扰公式计算465
§8.3 传输(通过)式或反射式谐振腔Q值的改变对传输系数或反射系数的影响473
8.3.1 传输式谐振腔Q值的改变量与传输系数(或传输功率)的关系474
8.3.2反射式谐振腔Q值改变量与反射系数(或反射功率)的关系475
8.4.1 用矩形谐振腔测量复数介电常数478
§8.4 微波频率下复数介电常数ε(=ε′-jε″)的测量478
8.4.2 用圆柱形谐振腔测量复数介电常数487
§8.5 铁磁共振线宽△H的测量491
8.5.1 引言491
8.5.2 传输式谐振腔法492
8.5.3 反射式谐振腔法501
8.5.4 传输式传输线法507
8.5.5 反射式传输线法511
8.5.6微分曲线法514
§8.6 有效线宽△Heff的测量515
8.6.1 有效线宽的引入及其定义515
8.6.2 用TE11n场型圆柱腔圆偏振激发测量△Heff517
8.6.3 用矩形波导谐振腔线偏振激发测量△Heff521
8.7.1 利用线偏振波,非简并腔,薄片样品测量非共振区的旋磁张量磁导率527
§8.7 旋磁张量磁导率(或磁化率)的测量527
8.7.2 利用圆偏振波、简并腔、小样品测量共振区的旋磁张量磁导率533
8.7.3 用旋转DC磁场法测量多晶样品的旋磁张量磁导率534
§8.8 自旋波线宽△Hk的测量539
8.8.1 用平行泵法测量自旋波线宽的计算公式539
8.8.2 测量装置546
8.8.3 测量步骤547
附录A矩形波导及矩形谐振腔的电磁场分布和有关参量547
附录B圆柱形波导及圆柱形谐振腔的电磁场分布和有关参量551
附录C 用TM 010模式的圆柱腔测量复数介电常数的公式推导555
参考资料573
第九章磁结构的实验研究577
9.1.1 胶液技术578
§9.1 磁畴结构的观察578
9.1.2 磁光效应587
9.1.3 电子射线技术594
9.1.4 其他方法600
§9.2 中子衍射601
9.2.1 中子衍射的基本原理601
9.2.2 中子衍射谱仪的结构607
9.2.3 原子磁矩及其取向的空间分布——磁有序类型的确定608
9.2.4 自旋密度的测定——极化中子的应用611
9.2.5 磁激发的研究——中子的非弹性散射615
§9.3 核磁共振(NMR)619
9.3.1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及其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620
9.3.2 核磁共振谱626
9.3.3 核磁共振谱仪及实验方法630
§9.4 穆斯堡尔效应(ME)635
9.4.1 原子核的超精细能级和穆斯堡尔谱635
9.4.2 原子核对γ射线的发射和吸收638
9.4.3 穆斯堡尔效应的实验装置642
9.4.4穆斯堡尔谱线的分析及应用644
参考资料650
附录物理量的基本单位及部分导出单位656
表1 国际单位制(SI)中各量的量纲式656
表2 高斯单位制(CGS)中各量的量纲式659
表3 国际单位制(SI)和高斯单位制(CGS)各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关系和数值换算关系661
常用物理常数664
索引665
热门推荐
- 600288.html
- 2284259.html
- 3889017.html
- 3433185.html
- 1199623.html
- 2818924.html
- 1083073.html
- 891332.html
- 1589256.html
- 36453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19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0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7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67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85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9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00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04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4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