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乡统筹视阈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基于重庆的实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江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乡统筹视阈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基于重庆的实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1
1.1研究的背景与问题11
1.1.1研究的背景11
1.1.2研究的问题12
1.2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3
1.2.1研究的目标14
1.2.2研究的内容14
1.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5
1.3.1研究的思路15
1.3.2研究的方法16
1.4研究的可能创新及不足16
1.4.1研究的可能创新点16
1.4.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7
第2章 文献回顾18
2.1城镇化基本概念的研究进展18
2.1.1城镇化的内涵18
2.1.2新型城镇化的概念19
2.2城镇化路径选择的相关研究进展21
2.2.1城镇化路径的主要模式21
2.2.2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24
2.2.3重庆城镇化路径选择的相关研究25
2.3研究的简要述评26
第3章新型城镇化的理论规范27
3.1城镇化相关理论借鉴27
3.1.1要素流动与集聚理论27
3.1.2城乡一体化理论31
3.1.3制度创新理论33
3.2新型城镇化内涵及特征36
3.2.1新型城镇化的含义36
3.2.2新型城镇化的内容41
3.2.3新型城镇化的特征42
3.3新型城镇化路径相关理论问题43
3.3.1新型城镇化路径的概念界定43
3.3.2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理论模式44
3.3.3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准则46
3.4小结49
第4章 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经验借鉴50
4.1国外典型国家城镇化路径的图景概览50
4.1.1欧美典型国家城镇化路径的经验50
4.1.2拉美典型国家城镇化路径的教训54
4.2城镇化路径的国内典型区域概况59
4.2.1长三角区域城镇化路径59
4.2.2成都市城镇化路径64
4.3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国内外借鉴67
4.3.1基本取向:“和而不同”67
4.3.2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68
4.3.3实现机制:政市分工合作68
4.3.4内在要求:集约持续69
4.4小结69
第5章 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嬗变与问题分析70
5.1重庆城镇化路径的演进轨迹70
5.1.1改革开放以前的城镇化路径70
5.1.2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路径72
5.2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发展现状描述78
5.2.1人口转移快速推进78
5.2.2经济集聚趋势增强80
5.2.3主导产业较快发展82
5.2.4结构转型成效显著84
5.3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现实问题分析85
5.3.1总体发展水平滞后85
5.3.2结构体系不尽合理87
5.3.3区域发展严重失衡89
5.3.4城乡差距持续扩大91
5.4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现存问题的成因透视93
5.4.1自身条件薄弱的历史原因93
5.4.2政府作用不当的观念滞后94
5.4.3市场功能难以发挥的制度限制95
5.4.4政府与市场互动不强的关系错位96
5.5小结97
第6章 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影响因子分析98
6.1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影响因子识别与数据处理98
6.1.1影响因子识别的依据与原则98
6.1.2影响因子识别的指标设计99
6.1.3影响因子的数据来源与处理102
6.2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影响因子的模型与方法103
6.2.1影响因子的理论模型103
6.2.2影响因子模型的分析方法105
6.3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影响因子的实证分析105
6.3.1变量检验105
6.3.2参数估计107
6.3.3结果讨论112
6.4小结115
第7章 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总体设计与目标战略116
7.1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引致的战略机遇116
7.1.1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背景116
7.1.2重庆试验区的战略契机117
7.2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总体设计119
7.2.1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设计的依据与条件119
7.2.2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总体构思123
7.3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目标定位124
7.3.1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统领目标定位124
7.3.2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内容目标定位124
7.3.3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任务目标定位126
7.4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战略框架126
7.4.1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战略核心127
7.4.2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战略主线127
7.4.3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战略方式128
7.4.4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战略支撑128
7.5小结131
第8章 重庆新型城镇化的协调路径132
8.1协调路径的基本规定132
8.1.1协调路径的含义界定132
8.1.2协调路径的主要内容132
8.1.3协调路径的适宜标准134
8.2重庆新型城镇化的协调路径之一:城乡协调135
8.2.1城市辐射带动135
8.2.2农村内生推动137
8.2.3城乡良性互动139
8.3重庆新型城镇化的协调路径之二:区域协调139
8.3.1“一圈两翼”和谐共生139
8.3.2“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140
8.3.3“西三角”区域深度合作142
8.4重庆新型城镇化的协调路径之三:新型“两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143
8.4.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143
8.4.2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145
8.4.3持续打造产业集群竞争优势146
8.5重庆新型城镇化的协调路径之四: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147
8.5.1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147
8.5.2打造环境友好型城市148
8.6小结151
第9章 重庆新型城镇化的高效路径152
9.1高效路径的基本规定152
9.1.1高效路径的含义界定152
9.1.2高效路径的主要内容152
9.1.3高效路径的适宜标准154
9.2重庆新型城镇化的高效路径之一:经济效益高154
9.2.1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154
9.2.2深化内陆开放高地建设156
9.3重庆新型城镇化的高效路径之二:社会效益好159
9.3.1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发展159
9.3.2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160
9.3.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化发展161
9.4重庆新型城镇化的高效路径之三:生态效益佳163
9.4.1大力发展低碳经济163
9.4.2着力建设低碳城市165
9.4.3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166
9.5小结167
第10章 重庆新型城镇化的多样化路径168
10.1多样化路径的基本规定168
10.1.1多样化路径的理论诉求168
10.1.2多样化路径的组合方案169
10.2重庆新型城镇化的多样化路径之一:城镇规模结构多样169
10.2.1全面拓展主城特大城市169
10.2.2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171
10.2.3加快发展区县城与小、城镇173
10.3重庆新型城镇化的多样化路径之二:城镇化推进方式多样175
10.3.1主城区:网络化路径176
10.3.2 “渝东北翼”:带状路径177
10.3.3“渝东南翼”:点轴状路径178
10.4重庆新型城镇化的多样化路径之三:人口转移方式多样179
10.4.1就近转移180
10.4.2异地转移181
10.4.3梯度转移182
10.5小结183
第11章 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制度创新184
11.1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制度供给不足及原因184
11.1.1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制度供给不足的现状184
11.1.2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制度供给不足的原因191
11.2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制度创新总体架构192
11.2.1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制度创新目标192
11.2.2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制度创新架构193
11.3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具体制度安排195
11.3.1户籍制度创新195
11.3.2土地制度创新196
11.3.3社会保障制度创新198
11.3.4农村金融制度创新199
11.4小结202
第12章 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基本趋势203
12.1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价值判识标准:公平与效率并重203
12.1.1首要标准:效率203
12.1.2基本标准:公平204
12.1.3适宜标准:公平与效率并重206
12.2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整体意蕴207
12.2.1发展理念:根本转变207
12.2.2彼此关系:和谐融洽207
12.2.3整体效益:融合提升208
12.3影响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基本矛盾208
12.3.1政府与市场的矛盾209
12.3.2城市与农村的矛盾209
12.4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趋势判断210
12.4.1更加强化市场的导向作用210
12.4.2更加优化政府的推动职能210
12.4.3更加重视协调发展211
12.4.4更加关注“人”的本性与利益211
12.5小结211
第13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212
13.1研究结论212
13.2政策建议215
13.2.1走出误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15
13.2.2以人为本,创造充分的就业平台216
13.2.3培育主体,发挥市场机制导向作用217
13.2.4多管齐下,形成多元协调发展格局217
13.2.5推进互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愿景218
主要参考文献219
后记236
热门推荐
- 1386268.html
- 255456.html
- 409706.html
- 1942953.html
- 3757963.html
- 3759172.html
- 3736270.html
- 339511.html
- 2876691.html
- 28360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9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9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0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0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56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32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6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59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1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