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宪法 第4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许崇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2301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宪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宪法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宪法》导言1
第二章 宪法的基本理论14
第三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54
第四章 国家性质82
第五章 国家形式108
第六章 中央国家机关134
第七章 地方制度186
第八章 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228
第九章 选举制度262
第十章 政党制度286
第十一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07
第一章 《中国宪法》导言1
第一节 中国宪法是一门学科1
一、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1
二、中国宪法是一门创新性学科4
第二节 中国宪法的科学体系7
一、中国宪法课程的体系安排7
二、本课程体系同宪法典结构的关系8
第三节 中国宪法的学习意义和方法9
一、学习中国宪法的重要意义9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率本课程的学习方法11
第二章 宪法的基本理论14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14
一、宪法词义的演变14
二、宪法——国家根本法15
三、宪法——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17
四、宪法——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8
五、宪法与宪政20
第二节 宪法的特点21
一、宪法的产生的特点21
二、宪法规范的特点23
三、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点25
第三节 宪法的分类27
一、传统的宪法分类27
二、新的宪法分类28
三、实质性的宪法分类29
第四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31
一、人民主权原则31
二、基本人权原则33
三、法治原则34
四、分权原则36
第五节 宪法的作用40
一、宪法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40
二、宪法对经济基础的作用40
三、宪法对国家权力的作用42
四、宪法对法制建设的作用45
第六节 监督宪法的实施46
一、监督宪法实施的内容及重要意义46
二、现代国家的宪法监督制度47
三、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50
四、增强宪法意识和建设和谐社会52
第三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54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54
一、宪法的产生54
二、宪法的发展56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60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60
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62
三、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63
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67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70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70
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1
三、197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3
四、197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4
五、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5
六、现行宪法经历4次部分内容的修正78
第四章 国家性质82
第一节 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82
一、体现国家性质的三个决定性因素82
二、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83
三、人民民主专政是最大多数人的民主85
四、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88
第二节 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89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89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92
三、分配方式93
四、财产权的保护94
五、发展生产的目的和手段96
第三节 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98
一、精神文明建设在宪法中的地位98
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99
三、思想道德建设100
第四节 国家的根本任务102
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10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2
三、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103
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战略目标105
第五章 国家形式108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108
一、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的组成部分108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110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适宜性114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120
第二节 国家结构形式123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类别123
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25
三、我国单一制结构形式的灵活性和可包容性129
第三节 国家标志130
一、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和纪年的确定130
二、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和纪年概述131
三、国歌的确定过程及意义132
第六章 中央国家机关134
第一节 体系和原则134
一、中央国家机关的含义134
二、中央国家机关体系的发展变化135
三、中央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144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51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151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和工作程序154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157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9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62
一、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162
二、常务委员会的职权163
三、常务委员会的工作程序165
四、加强常务委员会的制度建设167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68
一、主席制度的历史变革168
二、主席的法律地位169
三、主席的职权和作用171
第五节 国务院173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173
二、国务院的组织形式和领导体制176
三、民主的和有效的政府179
四、国务院各部门及下属机构182
第六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182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宪法中的地位182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183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184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184
第七节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185
一、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185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185
第七章 地方制度186
第一节 我国地方制度的历史发展186
一、地方制度的概念186
二、旧中国地方制度的历史沿革186
三、新中国的地方制度简述189
第二节 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94
一、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4
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
三、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02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5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205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07
三、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210
第四节 城市政权建设211
一、城市的地位和发展211
二、市政权的领导体制213
三、城市行政管理214
四、市辖区的政权建设216
第五节 基层政权建设217
一、基层政权的地位和历史演变217
二、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219
三、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221
第六节 特别行政区223
一、“一国两制”是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导方针223
二、特别行政区同中央的关系224
三、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226
第八章 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228
第一节 我国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28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司法制度22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司法制度230
第二节 审判制度234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234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和职权235
三、审级制度和审判监督制度240
四、审判工作的基本原则242
第三节 检察制度246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246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人员的任免249
三、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251
四、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和行使职权的程序252
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关系257
第四节 法官制度和检察官制度259
一、法官制度259
二、检察官制度260
第九章 选举制度262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理262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262
二、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的联系263
三、选举者与被选举者的关系264
四、地域代表制与职业代表制的区别265
第二节 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266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选举制度26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270
第三节 选举制度的民主原则274
一、选举权的普遍性274
二、选举权的平等性275
三、直接选举278
四、秘密投票279
五、对民主选举的保障280
第四节 代表的当选和罢免281
一、代表的当选281
二、代表的补选284
三、代表的辞职284
四、代表的罢免284
第十章 政党制度286
第一节 中国各政党简况286
一、中国共产党286
二、中国各民主党派28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293
一、政党是现代政治制度的一部分293
二、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方针294
三、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合作中进步296
四、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点和重要意义298
第三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02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组织302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304
第十一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07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307
一、公民和权利的一般概念307
二、公民权利的相对性311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314
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14
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316
三、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320
四、公民的社会经济文化权利324
五、特定人的权利保护329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331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331
二、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332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333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的义务334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334
六、公民的其他义务334
第四节 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特点335
一、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指导原则335
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性336
热门推荐
- 540140.html
- 2273154.html
- 2709189.html
- 2094403.html
- 1584231.html
- 2907153.html
- 2502843.html
- 3416818.html
- 3873334.html
- 12197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5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3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24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25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98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94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18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96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5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