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小儿腹泻病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方鹤松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665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939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960页
- 主题词:小儿疾病:腹泻-中西医结合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小儿腹泻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概论3
第一节 小儿腹泻病的内容与范畴3
第二节 小儿腹泻病的危害3
第三节 近年来我国小儿腹泻病研究的进展4
第四节 未来展望5
第二章 小儿胃肠道解剖生理特点7
第一节 胃肠道的胚胎发育7
第二节 胃肠道一般解剖生理8
第三节 胃的解剖生理9
第四节 小肠的解剖生理13
第五节 大肠的解剖生理16
第三章 肠道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19
第一节 肠道是机体最大的贮血器官19
第二节 肠道血液循环调节的主要因素19
第三节 十二指肠的血液供应20
第四节 空肠、回肠的血液供应21
第五节 盲肠与阑尾的血液供应22
第六节 结肠的血液供应22
第七节 直肠和肛管的血液供应23
第八节 肠道的静脉回流24
第九节 肠道的淋巴引流24
第四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27
第一节 食物的消化27
第二节 吸收部位与吸收途径29
第三节 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31
第四节 摄食及其调控33
第五章 肠道内水和电解质的转运37
第一节 肠道水和电解质的吸收37
第二节 溶质在各部位体液之间的运动40
第三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41
第六章 胃肠道免疫学44
第一节 免疫学基础44
第二节 肠道免疫系统49
第三节 胎儿期的肠道免疫系统发育54
第七章 肠道的运动力学57
第八章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62
第一节 胃肠道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62
第二节 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调节65
第九章 胃肠道激素69
第一节 肠道激素的胚胎发育70
第二节 胃肠激素的功能71
第三节 各种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72
第四节 新生儿期的胃肠激素75
第五节 喂养与胃肠道激素77
第六节 胃肠激素的病理学78
第十章 腹泻病的诊断81
第一节 腹泻病的诊断标准81
第二节 腹泻病的分类81
第三节 腹泻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82
第四节 小儿腹泻病与外科相关性疾病的鉴别诊断88
第十一章 我国小儿腹泻病的现况与控制对策96
第一节 我国腹泻病的变迁96
第二节 我国小儿腹泻病的现状97
第三节 控制感染性腹泻病的策略99
第十二章 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102
第一节 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的传播与流行102
第二节 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105
第十三章 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学112
第一节 感染性腹泻病细菌病原流行病学112
第二节 感染性腹泻病病原菌的分子致病机制121
第三节 感染性腹泻病病毒病原研究的进展145
第四节 感染性腹泻病病毒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152
第五节 中国感染性腹泻病病原的历史变迁161
第十四章 感染性腹泻病的预防167
第一节 世界范围的腹泻病预防与控制167
第二节 中国的腹泻病预防与控制措施168
第三节 感染性腹泻病的预防策略169
第四节 中国七省一市小儿腹泻病群体预防研究171
第十五章 感染性腹泻病细菌疫苗研究的进展177
第一节 伤寒疫苗177
第二节 霍乱疫苗180
第三节 志贺菌疫苗186
第四节 肠产毒素大肠埃希菌疫苗189
第五节 致病大肠埃希菌疫苗192
第六节 肠出血大肠埃希菌疫苗193
第七节 空肠弯曲杆菌疫苗194
第八节 非伤寒沙门菌疫苗194
第十六章 医院内感染性腹泻病交叉感染的监测与控制197
第一节 病原学197
第二节 流行病学199
第三节 发病机制200
第四节 诊断202
第五节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203
第六节 北京市小儿感染性腹泻病院内感染的监测与防控研究204
第十七章 腹泻病的病理生理学209
第十八章 中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215
第十九章 小儿腹泻病的治疗229
第一节 治疗原则229
第二节 腹泻病的体液平衡及液体疗法237
第三节 腹泻病的营养疗法248
第四节 腹泻病的肠内营养(饮食)治疗与研究254
第五节 抗生素在感染性腹泻病的合理应用258
第六节 肠黏膜保护剂(双八面体蒙脱石)在小儿腹泻病中的应用275
第七节 锌在小儿腹泻病治疗中的应用282
第八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病286
第二十章 小儿肠道微生态学291
第一节 微生态的形成291
第二节 微生态的生理作用292
第三节 微生态与腹泻病的关系293
第四节 微生态失衡295
第五节 厌氧菌疾病296
第六节 微生态制剂300
第七节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301
第八节 怎样选择微生态制剂303
第二十一章 重症感染性腹泻病与胃肠功能衰竭305
第二十二章 抗腹泻药物的应用与评价313
第二十三章 小儿腹泻病的护理315
第一节 感染性腹泻病的一般知识315
第二节 感染性腹泻病的消毒与隔离316
第三节 感染性腹泻病的治疗317
第二篇 感染性腹泻病327
第一章 细菌性腹泻病327
第一节 致泻大肠埃希菌肠炎327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348
第三节 小儿霍乱366
第四节 沙门菌感染377
第五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399
第六节 空肠弯曲菌肠炎409
第七节 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414
第八节 弧菌性肠炎421
第九节 亲水气单胞菌胃肠炎447
第十节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肠炎450
第十一节 迟钝爱德华菌胃肠炎453
第十二节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455
第二章 病毒性腹泻病480
第一节 轮状病毒肠炎480
第二节 肠道腺病毒肠炎488
第三节 诺如病毒肠炎493
第四节 杯状病毒肠炎497
第五节 星状病毒肠炎502
第六节 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肠炎506
第七节 冠状病毒肠炎514
第八节 其他病毒引起的腹泻517
第三章 寄生虫性肠炎521
第一节 阿米巴痢疾521
第二节 隐孢子虫肠炎528
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532
第四节 粪类圆线虫病、鞭虫病及结肠小袋纤毛虫病536
第五节 其他寄生虫肠炎541
第四章 真菌性肠炎545
第一节 念珠菌肠炎545
第二节 曲霉菌肠炎548
第三节 毛霉菌肠炎549
第四节 组织胞浆菌肠炎551
第五节 副球孢子菌肠炎553
第六节 地丝菌肠炎554
第七节 其他真菌性肠炎555
第五章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558
第一节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病558
第二节 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70
第三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75
第四节 旅游者腹泻581
第五节 艾滋病相关性腹泻588
第六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性腹泻592
第三篇 非感染性腹泻病601
第一章 食饵性腹泻病601
第二章 症状性腹泻病605
第三章 过敏性腹泻病610
第四章 儿童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615
第五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620
第六章 糖源性腹泻病626
第一节 总论626
第二节 乳糖吸收不良和乳糖不耐受631
第三节 其他类型的糖不耐受637
第四篇 迁延、慢性与难治性腹泻病643
第一章 迁延性与慢性腹泻病643
第二章 婴儿难治性腹泻病652
第三章 炎症性肠病661
第四章 肿瘤和内分泌疾病引起的慢性腹泻病677
第一节 肿瘤引起的腹泻病677
第二节 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腹泻病680
第五章 免疫缺陷儿童的慢性腹泻病687
第一节 总论687
第二节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694
第三节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腹泻695
第四节 选择性IgA缺陷695
第五节 高IgM综合征696
第六节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696
第七节 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697
第八节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698
第九节 慢性肉芽肿病698
第十节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699
第六章 肠结核701
第七章 先天性腹泻病706
第一节 糖类不耐受706
第二节 蛋白质不耐受716
第三节 先天性肠道转运功能缺陷728
第四节 先天性肠病性腹泻732
第五节 先天性免疫缺陷性腹泻740
第八章 生理性腹泻745
第九章 吸收不良综合征748
第一节 概述748
第二节 乳糜泻750
第三节 热带脂肪泻754
第四节 Whipple病756
第十章 小儿慢性腹泻病与营养不良762
第五篇 腹泻病常用检查技术775
第一章 X线、CT、MRI诊断技术775
第一节 X线诊断技术的应用775
第二节 腹部CT776
第三节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777
第二章 肠道超声检查779
第三章 小肠镜的临床应用782
第四章 胶囊内镜检查785
第五章 结肠镜检查787
第六篇 腹泻病实验室诊断技术791
第一章 粪便常规检查791
第一节 粪便采集、运送与性状检验791
第二节 显微镜检查793
第二章 肠道病原菌鉴定795
第一节 总则795
第二节 志贺菌属鉴定803
第三节 沙门菌属鉴定804
第四节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鉴定809
第五节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鉴定811
第六节 空肠弯曲菌鉴定813
第七节 弧菌属鉴定814
第八节 气单胞菌属鉴定817
第九节 邻单胞菌属鉴定817
第十节 肠杆菌科相关条件致病菌鉴定818
第十一节 铜绿假单胞菌鉴定821
第十二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823
第十三节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824
第三章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828
第一节 准则828
第二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830
第四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感染性腹泻病原诊断中的应用835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概况835
第二节 核酸杂交技术在感染性腹泻病原诊断中的应用844
第三节 聚合酶链反应在感染性腹泻病原诊断中的应用851
第五章 厌氧菌检测技术867
第一节 肠道厌氧菌常规检测技术867
第二节 艰难梭菌鉴定869
第三节 产气荚膜梭菌鉴定871
第四节 肉毒梭菌鉴定874
第六章 培养基制备和常用生化试验878
第一节 培养基制备基本要求878
第二节 选择性培养基制备879
第三节 鉴别培养基制备和生化试验882
第四节 常用试验溶液配制885
第七章 寄生虫肠炎的实验诊断技术888
第八章 真菌性肠炎的实验诊断技术893
第九章 小儿腹泻病病毒病原的检测技术897
第一节 电镜技术897
第二节 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900
第三节 核酸电泳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902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方法907
第五节 细胞培养法(病毒分离)913
第六节 免疫荧光检测法914
第七节 对流免疫电泳915
第八节 补体结合试验916
第九节 空斑测定试验及空斑减少中和试验917
第十节 其他方法918
附录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922
索引930
热门推荐
- 3639870.html
- 3052984.html
- 1127381.html
- 2318171.html
- 3090654.html
- 146411.html
- 1732631.html
- 1713820.html
- 3748398.html
- 3578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69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17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4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84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6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48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5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9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