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理论与实践
  • 郭传杰,汤书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5814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公民-科学教育学-人员测评工程-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国外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理论与实践8

第一节 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中公民科学素质及其测评8

一、美国的“公众理解科学运动”与公民科学素养测评8

二、美国公众科学态度与科学兴趣调查11

三、米勒公众科学素养指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2

四、美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的作用与影响14

第二节 英国公众理解科学的研究与测评16

一、英国“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16

二、《公众理解科学》报告——PUS概念的提出和演变17

三、从PUS到PUSET——公众科学素质调查的开展18

四、“第三报告”《科学与社会》——PUS测评的对话时代20

五、《社会中的科学》——公众参与科学21

六、小结23

第三节 “欧洲晴雨表”中公众与科学技术调查的特色与价值认知23

一、基本概念及工作框架23

二、调查的历程、特征和重点26

三、系列调查计划的影响与评价34

第四节 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研究与测评34

一、PISA概况34

二、PISA的用意与起源35

三、PISA的概念与维度36

四、评估特点37

五、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启示38

第五节 日本公众科技意识与科技理解的研究与测评41

一、日本公众科学技术意识与理解调查的背景41

二、日本对公众科学素养概念的理解43

三、日本公众科学技术意识和理解的调查概要及述评45

四、日本公众科学技术意识和理解的调查结果及述评49

第六节 国际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反思51

一、国际公民科学素质概念研究的发展51

二、国际公众科学素质测评的特点53

三、国际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启示54

第二章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理论与社会基础55

第一节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的哲学基础55

一、科技文明形态下的知识话语权理论55

二、道器论、体用论在当前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中的指导意义57

第二节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的社会文化基础59

一、失衡社会结构下的中国测评取向59

二、文化传统延续下的中国测评取向63

三、发展阶段强度压缩状况下的中国测评取向65

四、公平力与竞争力冲突激荡下的中国测评取向67

第三节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政策目标69

一、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参考70

二、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73

三、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75

第四节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的法律依据77

一、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宪法》基础78

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科普法》基础78

三、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辅助法律结构81

第三章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概念模型与测评指标体系85

第一节 公民科学素质概念与测评指标体系建构的历史回顾85

第二节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建构的要求88

一、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建设要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88

二、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建设要以国际比较性为基本参照89

三、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建设应该有助于保持历史连续性90

四、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建设要以面向未来为价值取向90

五、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建设要以国家战略决策支持为目标91

第三节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结构92

一、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目标(公民科学素质的概念)92

二、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维度(一级指标)95

三、公民科学素质测评因子(二级指标)98

四、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主题知识库与问卷101

第四节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概念与测评指标体系的应用103

一、使用“一卷两体”的调查问卷103

二、设计“一通多专”的调查内容104

三、启动测评制度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104

第四章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流程设计与过程控制105

第一节 国内外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法概述105

一、国际公众科学素养测评方法概述105

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法概述108

第二节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流程设计111

一、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总体原则111

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总流程设计112

第三节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试调查与问卷修正118

一、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试调查(实验样本调查)118

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试调查的流程设计119

三、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问卷修正119

四、案例:中国中部H市公民科学素质实验样本调查123

第四节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大样本调查的抽样方法125

一、随机抽样方法介绍125

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大样本调查抽样的基本要求127

三、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大样本调查的抽样方法设计128

四、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样本量的确定134

五、案例:中国中部A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抽样设计137

第五节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方法139

一、基本调查方法介绍139

二、公民科学素质测评可选择的方法类型介绍142

三、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方法的选择——入户面访问卷调查法145

第六节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实施流程与过程控制146

一、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实施流程146

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全流程的过程控制148

三、优化调查流程的若干思考与建议153

四、案例:中国中部A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159

第五章 公民科学素质的测试与评价方法162

第一节 经典测量理论在科学素质测评中的应用162

一、经典测量理论简介162

二、利用项目分析来筛选测评题目166

三、通过信效度检验评价测评问卷167

四、经典测量理论中达标线的划分方法168

五、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回顾169

六、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中存在问题的思考171

七、小结173

第二节 项目反应理论在科学素质测评中的应用173

一、项目反应理论简介174

二、利用因子分析来检验单维性183

三、利用项目参数估计来评价测评题目187

四、建立题库并由专家进行评价189

五、测评量表的信息函数191

六、达标线的划分194

七、制定标准参照性测评量表194

八、测评的等值研究196

九、小结198

第六章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199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论基础199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思想体系溯源199

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发展与流派201

第二节 世界代表性各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204

一、英国国家创新体系205

二、德国国家创新体系206

三、美国国家创新体系206

四、苏联—俄罗斯国家创新体系208

五、日本国家创新体系208

六、韩国国家创新体系209

七、芬兰国家创新体系210

八、中国国家创新体系与创新型国家建设211

九、世界各国创新体系比较与发展反思214

十、公民科学素质: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基础216

第三节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建设218

一、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目的218

二、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建设的动态演进——变与不变的权衡220

三、公民科学素质测评工作的支撑体系建设223

四、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公民科学素质测评应用体系建设231

后记2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