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白春学,孙波主编;方小惠,王向东,王晓宁,白莉,刘海沛,许祖德,孙中厚,苏枭,李善群,宋元林,宋志芳,陆月明,陈婕,陈智鸿,胡洁,祝蓉,高占成,高玉奇,诸杜明,曹蕾,蒋进军,喻文亮,瞿介明,RICHARDM.EFFROSROGERG.SPRAGG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4690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呼吸困难综合征-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概论1
1.1 历史回顾1
1.2 ARDS定义1
目录1
1.3 ARDS发病危险因素2
1.4 ARDS促发因素3
1.5 ARDS诊断标准3
1.6 ARDS评分标准4
1.7 ARDS诊断和治疗中的问题和争议6
1.8 展望8
2 呼吸系统液体转运13
2.1 概论13
第一篇 基础13
2.2 呼吸系统液体转运15
2.3 总结26
3 肺泡巨噬细胞与肺炎症反应及免疫防御功能29
3.1 肺泡巨噬细胞的代谢29
3.2 肺泡巨噬细胞的防御功能30
3.3 肺泡巨噬细胞参与ARDS的发病机制32
3.4 肺泡巨噬细胞的信号传导途径33
3.5 肺泡巨噬细胞和其他细胞间交互作用36
4 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39
4.1 实验性研究39
4.2 临床研究45
5.1 水肿和出血期52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学52
5.2 机化和修复期53
5.3 纤维化期53
5.4 血管的改建54
6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56
6.1 ALI/ARDS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学特征56
6.2 中性粒细胞与ALI/ARDS57
6.3 肺泡上皮细胞与ALI/ARDS59
6.4 黏附分子与ALI/ARDS60
7 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发病机制71
7.1 正压机械通气时的机械力71
7.2 VILI中的力学转导73
7.3 高肺容积通气引起的肺损伤74
7.4 低肺容积通气引起的肺损伤78
7.5 与机械通气相关的肺部和全身性炎症80
7.6 机械通气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82
7.7 机械通气时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和功能的改变83
7.8 机械通气时高碳酸血症的作用84
8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ARDS中的研究进展86
8.1 ARDS时内源性PS系统的变化86
8.2 ALI/ARDS时PS代谢的研究88
8.3 外源性PS在ARDS替代治疗中的作用88
9 呼吸道表面液体层特性、功能与测定91
9.1 ASL研究的回顾91
9.2 ASL的测定92
9.3 ASL的稳态与上皮细胞离子转运94
9.4 ASL与疾病的关系95
9.5 展望96
10 肺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99
10.1 肺泡蛋白的测定99
10.2 细胞特异性标志物100
10.3 急性炎症标志物103
10.4 呼出气冷凝水105
11 用呼出气冷凝液检测肺部炎症107
11.1 呼吸液的取样107
11.2 呼吸液滴的收集108
11.3 EBC的稀释109
11.4 EBC的酸化112
11.5 EBC方法的局限性及潜在效用114
12 器官间信号分子在胰腺炎所致肺损伤的机制116
12.1 氧自由基116
12.2 白细胞活化117
12.3 炎症介质120
12.4 累及的胰腺外器官123
12.5 其他124
第二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监测129
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研究129
13.1 发病率和诊断标准129
13.2 发病危险因素130
13.3 ARDS病程131
13.5 与ARDS死亡相关因素132
13.4 死亡率132
13.6 ARDS生存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133
13.7 有关ARDS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思考133
14 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与分类137
14.1 根据ARDS的病因分类137
14.2 根据危险因素的性质分类138
1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41
15.1 症状和体征141
15.2 影像学表现142
15.3 实验室检查145
15.4 临床表现特点147
16.1 诊断标准和评分150
1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50
16.2 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151
16.3 鉴别诊断153
16.4 存在的问题和争议157
17 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60
17.1 定义160
17.2 发病机制162
17.3 诊断166
18 高原肺水肿与高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72
18.1 HAPE与H-ARD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172
18.2 实验室检查对鉴别诊断的价值175
18.3 HAPE继发H-ARDS177
18.4 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在HAPE诱发H-ARDS中的作用178
18.5 HAPE与H-ARDS的治疗与预后179
18.6 发病机制181
1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89
19.1 病原学189
19.2 传播途径190
19.3 发生机制190
19.4 临床表现190
19.5 诊断标准193
19.6 鉴别诊断194
2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心肺功能监测200
20.1 血流动力学监测200
20.2 呼吸功能的监测201
21.2 病因205
21.3 病理205
21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5
21.1 流行病学205
21.4 病理生理206
21.5 发病机制207
21.6 临床表现及分期207
21.7 诊断208
21.8 鉴别诊断209
21.9 辅助检查209
21.10 治疗211
21.11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212
22.1 去除病因217
2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策略217
第三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217
22.2 防治肺水肿218
22.3 改善气体交换218
22.4 改善组织氧供220
22.5 防治肺损伤221
22.6 防治并发症221
22.7 其他223
2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支持226
23.1 启用呼吸机时应考虑的问题226
23.2 机械通气策略227
23.3 无创机械通气228
23.4 ARDS常规机械通气230
2 3.5 ARDS新型机械通气模式233
23.6 机械通气的研究进展和注意事项236
23.7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处理237
2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与治疗242
24.1 ARDS并发VAP的判定242
24.2 ARDS并发VAP的抗感染治疗247
2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糖皮质激素治疗253
25.1 GC的药理作用机制253
25.2 GC化学制剂类型与临床特征255
25.3 GC治疗ALI/ARDS的机制255
25.4 GC应用的时机、剂量与疗程257
25.5 存在的问题与注意事项259
26.1 体外膜肺263
2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体外膜肺与血液滤过治疗263
26.2 血液滤过265
26.3 体外膜肺与血液滤过的联合作用266
2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扩张剂吸入治疗269
27.1 一氧化氮治疗ARDS269
27.2 其他选择性调节肺血管血流的方法在ARDS中的应用274
28 脓毒症血流动力学异常和休克的处理280
28.1 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281
28.2 治疗283
2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营养支持290
29.1 ARDS时的机体高代谢反应290
29.2 营养状态的评价291
29.3 营养支持292
29.4 营养支持监测297
3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并发症防治302
30.1 气压伤302
30.2 应激性溃疡306
3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体位治疗309
31.1 俯卧位通气的作用309
31.2 禁忌证311
31.3 副作用312
31.4 具体措施312
第四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方法317
32 急性肺损伤的Ⅱ型肺泡细胞模型317
32.1 Ⅱ型肺泡细胞的分离317
32.2 Ⅱ型肺泡细胞的培养319
32.3 肺损伤的细胞模型321
33 水通透性测定325
33.1 细胞水通透性测定325
33.2 组织器官水通透性测定326
33.3 离子转运的测定方法328
34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动物模型330
34.1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330
34.2 实验设计和管理334
35 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制作338
35.1 小鼠急性肺损伤研究常用技术338
35.2 常见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类型、原理和制作方法343
36.2 肺水肿液检测350
36.1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350
3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方法350
36.3 呼出气体检测351
36.4 血清学检测352
36.5 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检查353
36.6 影像学检查354
36.7 遗传分析354
36.8 肺活检与尸检354
36.9 评价354
3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的多中心协作组织357
37.1 急性肺损伤的研究挑战358
37.2 临床试验组织形成的合理性359
37.3 临床试验组织359
37.4 临床试验组织的急性肺损伤研究成果359
热门推荐
- 3081721.html
- 311242.html
- 3469308.html
- 3119159.html
- 1605714.html
- 1277217.html
- 3543783.html
- 1270504.html
- 2155373.html
- 19715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88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92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67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37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07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2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39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46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5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