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土高原论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天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0935051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土高原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论·希望的土地与艰难的土地1
第一篇 黄土新考——关于黄土成因的研讨提纲7
第一章 黄土非风成的证据所在7
一、沙漠的形成是“就地起沙”——宣告了“戈壁-沙漠-黄土”分带沉积风成说“中间链条”的崩溃7
二、黄土的形成早于沙漠的形成12
三、黄土颗粒粒径由粗到细的变化与主风向不相吻合13
四、“远离故土”来自西北方的风成“降尘”不可能形成黄土19
五、形成黄土的物质已经多次不同形式的搬运,不能单凭其中石英颗粒表面构造确定黄土的成因22
六、如果新老黄土均是风成,那么黄土高原的主要黄土盆地在中、晚更新世是否没有水成沉积?22
第二章 “就近堆黄土”——黄土水成说构想23
一、黄土“水成说”影像的逐步形成23
二、黄土形成的特有的物质源24
三、黄土的物质构成具流域特点32
四、黄土具有明显的流域空间部位沉积特征38
五、黄土物质构成垂直方向的变化及“二维”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表明存在“微层理”或“隐面”40
六、黄土的粒径随地貌部位的不同变化很大,这同“高空降尘”形成相矛盾,而用“水成说”解释较为合理42
七、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湿陷特征的流域差异43
第三章 黄土的形成环境44
一、黄土的形成是早第四纪以来盆地沉积的继续44
二、青藏高原的隆起是造成黄土物质冲刷堆积的关键45
三、更新世以来几个多水期的洪水是形成黄土的动力条件45
四、黄土形成时的环境演变51
五、黄土的再次搬运堆积52
结论:“风成说”和“水成说”简评53
第四章 疯神捏就的土地61
一、最新计算的水土流失面积61
第二篇 人与环境——土壤侵蚀及其治理61
二、侵蚀强度的区域分布62
第五章 “黄土”加“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64
一、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地质作用的结果64
二、喜玛拉雅运动以来沉积造陆运动的加速65
三、黄河天然形成于松散的“坯砂岩”系统的母体,后又在更加“泥土化”的黄土“温床”中成长,天然多沙并非人为所致67
四、强烈的水土流失发生于距今25—30万年,进一步加剧发生在距今5万年,均早于人类频繁活动的时期67
第六章 人类活动加剧水土流失,但仍占次要地位69
一、首先要承认人类活动加剧水土流失的严重后果69
二、目前人为因素在水土流失加剧中仍占次要地位75
三、关于“人为破坏黄土高原环境”文史资料考证中的一些偏向76
第七章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成就和经验93
一、世界独一无二的治理93
二、小流域治理——改造山河的壮举94
三、对水土保持存在的一些不同看法和问题96
四、“水土流失以自然因素为主”是否就意味着不能治理97
五、对治理的投入不要怕说“多”98
第八章 水土保持对黄河减沙效益的评估100
一、水利及水保措施每年为黄河下游减沙约2亿吨100
二、拦沙量百分之九十以上靠水库、淤地坝和灌溉引沙101
三、目前黄河流域的产沙、输沙规律并未发生根本变化102
四、纯粹的“水土保持”对黄河减沙效益的评估108
第九章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略115
一、黄土高原的治理程度和速度,主要取决于中国和黄土高原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中国和黄土高原地区经济未有大的改观之前,黄土高原的治理只能是有重点的进行115
二、黄土高原环境治理的艰巨性和长期性115
三、黄土高原地区环境治理方略-建立以土地“梯”(田)化为基础的农林牧综合体新的人工生态环境,而不是(也不可能)恢复原貌116
四、应把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黄土高原的治理,同以防洪为中心的黄河治理既要结合考虑,但又要分别对待;水土保持是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措施,也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措施,但不是根本116
二、综合治理的途径和措施117
第十章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目标和措施117
一、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战略目标117
第三篇 乌金高原127
第十—章 世界特大煤田127
第十二章 黄土高原煤炭开发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31
一、煤炭资源的开发历史及现状131
二、21世纪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132
第四篇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与黄土高原地区的治理开发137
第十三章 从“梯度”发展战略到地区倾斜与产业倾斜相结合的“四沿”发展战略137
一、人为制造的“梯度”——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划分137
二、“三个地带”的划分虽系人为制造,但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了沿海地区的经济且带动了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140
三、能源——今日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142
四、开发黄土高原地区的煤炭资源——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瓶颈”效应的关键142
五、国家经济发展的调整,地区倾斜与产业(能源、原材料)倾斜相结合的“四沿”发展战略的实施,将给黄土高原地区的治理开发创造极好的机遇143
第十四章 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开发的基本方针和战略144
一、高度依赖和严重制约并存144
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开发的基本方针和战略145
第十五章 综合治理开发的总体布局150
一、“两环—四轴—三个重点区”总体布局框架构想150
二、“三片—十二区”地域区划151
第十六章 粮食生产前景153
一、近期粮食生产不容乐观153
二、黄土高原某种程度上“靠天吃饭”的状况并未改变154
三、黄土高原粮食生产潜力大,但投入高155
四、解决黄土高原的粮食问题要分两步走156
第十七章 黄土高原及黄河水资源开发方略157
一、黄土高原的振兴依赖于黄河水资源利用157
二、远期黄土高原开发需水量158
一、极为丰富的能源及矿产资源164
第十八章 乌金三角与黄金腰带164
二、“乌金三角”自然环境极度严酷,社会经济落后、治理开发非常艰巨;而“黄金腰带”刚好具有优越的水、土及发展农业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实力167
三、治理开发的基本方针、方向和目标169
四、地区经济的发展布局172
五、为建设新经济区所需解决的主要保证条件175
六、有关本区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181
第五篇 黄土地的人们187
第十九章 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及预测187
一、人们的长期误解——中华文明并非产生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和黄河洪水忧患”的严酷自然环境“挑战、刺激”之下,而是产生于黄河流域的精华地区187
二、人口的历史变化187
三、近代人口的超速增长190
五、人口的文化素质191
四、21世纪黄土高原的人口191
六、黄土高原地区可以承载的人口196
七、剩余劳动力就业前景198
第二十章 人口迁移——黄土高原治理开发的推动力和历史的必然200
一、人口迁移、流动设想200
二、“三西”移民的经验202
第二十一章 加快黄土高原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的近期战略抉择——实用技术培训206
第二十二章 黄土地文明与经济的振兴208
一、黄土地文明与中华民族精神208
二、发扬黄土地“经商理财”的传统209
三、冲出潼关,走向世界210
四、迎接黄土高原“既看古,又看今”新时代的繁荣210
五、黄土高原从我国东部沿海改革开放先行一步中所得到的启迪211
热门推荐
- 2216028.html
- 3046730.html
- 2474234.html
- 3207046.html
- 1738597.html
- 1091313.html
- 717593.html
- 927488.html
- 700458.html
- 9696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4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64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2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8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15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77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65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57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31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