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读史入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读史入门
  • 许凌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7200006513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8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读史入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2

上编 谈史籍2

第一章 史部渊源与史部目录2

第一节 读史须知目录2

第二节 目录源流5

第三节 史部目录10

第二章 纪传体正史15

第一节 正史概述15

第二节 《史记》和《汉书》20

一、《史记》20

二、《汉书》27

第三节 断代诸史(上)30

一、《后汉书》30

二、《三国志》32

三、《晋书》33

四、《宋书》35

五、《南齐书》36

六、《梁书》和《陈书》37

七、《魏书》39

八、《北齐书》40

九、《周书》41

十、《隋书》41

十一、《南史》和《北史》42

第四节 断代诸史(下)……………………………………(44 )一、《旧唐书》44

二、《新唐书》45

三、《旧五代史》47

四、《新五代史》48

五、《宋史》49

六、《辽史》50

七、《金史》51

八、《元史》52

九、《明史》附《清史稿》……………………………………(53 )第三章 编年体史书56

第一节 编年体源流…………………………………………(56 )第二节 《资治通鉴》61

第三节 《通鉴》续编65

第一节 纪事本末体源流69

第四章 纪事本末体史书69

第二节 纪事本末体著作简介71

第五章 政书78

第一节 政书源流78

第二节 “十通”79

第三节 历代会要86

第六章 史评和学术史……………………………………(91 )第一节 史评概说91

第二节 史评要籍93

第三节 学术史97

第七章 地理和方志102

第一节 沿革地理102

第二节 历史地图105

第三节 方志109

第八章 实录114

第一节 实录源流114

第二节 《明实录》和《清实录》115

第一节 别史118

第九章 别史与杂史118

第二节 杂史122

第十章 金石与甲骨129

第一节 金石源流129

第二节 甲骨文字133

第十一章 群经、诸子、文集138

第一节 群经138

第二节 诸子143

第三节 文集152

第一节 史学层次观160

中编 谈史学160

第一章 史学概说160

第二节 史学概论163

第三节 史学理论167

第二章 关于中国史学史171

第一节 论任务171

第二节 论内容173

第三节 论分期179

第四节 论教学185

第一节 史官191

第三章 修史制度191

第二节 史馆195

第三节 私修200

第四章 史学传统205

第一节 传统史学和史学传统205

第二节 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213

一、丰富的历史典籍213

二、完备的修史制度216

三、求实的直书精神219

四、鉴古知今,述往思来222

五、史才三长和史德的修养225

第三节 通史家风229

一、“通史家风”的基本特色230

二、“通史家风”的历史影响237

三、“通史家风”与断代为史241

四、“通史家风”的现实意义245

第一节 经史关系论略248

第五章 经学与史学248

第二节 两汉经学与古史研究250

第三节 魏晋以来经学的变迁256

一、从魏晋到隋唐的经学256

二、宋明理学258

第四节 清代朴学与古史研究260

一、清代朴学260

二、以考证治史263

三、清代史学成就举要265

一、司马迁的历史观269

第六章 史家选谈269

第一节 司马迁的史学269

二、司马迁的历史编纂学276

第二节 刘知几的史学279

一、刘知几史学的基本精神279

二、刘知几史学的基本内容282

第三节 司马光的史学298

一、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经验298

二、《通鉴》对编年史体发展的贡献301

三、司马光的历史思想306

第四节 章学诚的史学312

一、章学诚史学的时代特征312

二、章学诚的史学理论315

第五节 梁启超的史学324

第六节 李大钊的史学333

下编 谈校读346

第一章 读史常识346

第一节 历法346

第二节 职官354

第三节 选举364

第四节 学校371

第五节 姓名378

第六节 宗法383

第二章 校读知识388

第一节 校勘388

第二节 版本396

第三节 注解402

第四节 辨伪409

第五节 避讳416

第三章 读史工具书424

第一节 读史工具书的性质和类型424

第二节 字典和词典425

一、字典和词典的性质425

二、字典词典简介427

三、字典词典的使用441

第三节 目录和索引444

一、目录444

二、索引450

第四节 历表和年表456

第五节 类书和丛书460

一、类书460

二、丛书465

附录:469

一、二十四史修撰例目表469

二、古今书目分部异同表470

三、二十四史书志卷数沿革表472

四、中国古代著名史家简表4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