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诗英译论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诗英译论纲
  • 卓振英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8979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诗歌-英语-翻译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诗英译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典籍英译的问题与对策1

1.1 引言1

1.1.1 人类面临的挑战与世界的未来1

1.1.2 中国文化岌岌可危2

1.1.3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5

1.2 典籍英译意义的再认识6

1.3 典籍英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8

1.4 设想与期望11

第2章 翻译的类型与典籍英译者的素质12

2.1 翻译的类型12

2.1.1 分类及其意义12

2.1.2 研究型翻译与非研究型翻译12

2.1.3 典籍英译的类型归属15

2.2 典籍英译者的素养16

2.2.1 以行为本16

2.2.2 志存高远17

2.2.3 尊师重道17

2.2.4 谦虚好学18

2.2.5 光明磊落18

2.2.6 坚忍不拔19

2.2.7 治学严谨20

2.2.8 以学为器20

2.2.9 开拓创新22

2.3 结语23

第3章 汉诗英译的标准与原则24

3.1 汉诗英译的不同主张24

3.2 汉诗英译理论的梳理与建构26

3.2.1 关于汉诗英译的意义27

3.2.2 关于汉诗英译的标准和原则27

3.2.3 关于翻译的方法论28

3.2.4 关于翻译的心理过程29

3.2.5 关于汉诗英译的译文风格30

3.2.6 关于译作评价体系30

3.2.7 关于译者必备条件30

3.3 汉诗英译的标准与原则32

第4章 诗歌的模糊性及翻译的标准和方法34

4.1 诗歌的模糊性34

4.2 关于翻译的标准和方法的探讨35

第5章 汉诗英译方法比较研究41

5.1 引言41

5.2 译作比较研究42

5.2.1 节奏美44

5.2.2 结构美45

5.2.3 音韵美45

5.2.4 意象美46

5.2.5 意境美47

5.2.6 模糊美47

5.2.7 语言美48

5.2.8 风格美49

5.3 结语50

第6章 汉诗英译的总体审度52

6.1 何谓汉诗英译中的总体审度?52

6.2 《大中华文库·楚辞》英译的总体审度55

6.2.1 作者和时代背景55

6.2.2 原作的内容及其版本55

6.2.3 原作的艺术形式和风格56

6.2.4 《楚辞》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中的地位56

6.2.5 现有的英译56

6.2.6 决定预期翻译文本文化定位的社会文化因素57

6.2.7 汉诗翻译方法研究在当今的建树57

6.2.8 现有各种译本的决策与特点58

6.3 结语60

第7章 汉诗英译中的决策——以《大中华文库·楚辞》为例61

7.1 引言61

7.2 《大中华文库·楚辞》英译的翻译决策62

7.3 翻译策略所产生的效果62

7.4 结语65

第8章 汉诗英译中的考辨——以《大中华文库·楚辞》为例66

8.1 引言66

8.2 若干疑难的考辨67

8.3 结语90

第9章 汉诗英译中的逻辑调适91

9.1 引言91

9.2 基于东西方思维差异而进行的介入与调适91

9.2.1 整体性与分析性及其调适92

9.2.2 模糊性与精确性及其调适93

9.2.3 形合法与意合法及其调适94

9.2.4 伦理型与认知型及其调适95

9.2.5 直觉性与逻辑性及其调适96

9.3 基于原版本某些因素而进行的介入与调适97

9.4 基于目的语的文本要求而进行的介入与调适98

9.5 结语99

第10章 汉诗英译中的移情100

10.1 引言100

10.2 移情法的理论依据100

10.2.1 移情法的可行性101

10.2.2 移情法的科学性101

10.2.3 移情法的重要性102

10.3 移情法的实践依据103

第11章 汉诗英译中的“炼词”107

11.1 引言107

11.2 利用英语构词法炼词107

11.3 从语义、语体和搭配关系等角度炼词109

11.3.1 词语的雅与俗108

11.3.2 上义词与下义词109

11.3.3 词语选择限制原则110

11.3.4 词语的感情色彩111

11.4 从修辞的角度炼词(句)112

11.5 结语114

第12章 汉诗英译中的“借形传神”及变通115

12.1 “借形传神”及变通的必要性115

12.2 “借形传神”及变通的可行性117

第13章 汉诗英译中的风格重构及变通128

13.1 引言128

13.2 变通的理据和方法130

13.2.1 语义上的变通130

13.2.2 句法修辞上的变通136

13.2.3 语体语气上的变通141

13.2.4 意象、意境方面的变通145

13.3 结语150

第14章 关于诗、词、曲、赋、楹联诗化译法的探讨151

14.1 赋的特征与英译151

14.2 词、曲的翻译152

14.2.1 词的发展与特征152

14.2.2 元曲及其特点153

14.2.3 词、曲的翻译154

14.3 楹联翻译156

14.3.1 楹联由来与特点156

14.3.2 楹联的翻译156

14.4 诗化——若干方法与技巧的探讨158

14.4.1 样式的形似158

14.4.2 节奏的实现159

14.4.3 韵脚的寻求162

第15章 译作定性评价方法的探索——以秦观《鹊桥仙》的三种英译为例164

15.1 引言164

15.2 意象层面166

15.2.1 “鹊桥仙”166

15.2.2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166

15.2.3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167

15.3 意境层面167

15.3.1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167

15.3.2 “忍顾鹊桥归路?”168

15.3.3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68

15.4 语言风格层面168

15.5 格律层面169

15.5.1 样式169

15.5.2 节奏169

15.5.3 押韵169

15.6 结语169

第16章 民族典籍英译刍议172

16.1 典籍英译的昨天和今天172

16.2 “布洛陀史诗”英译及研究的意义173

16.3 对于翻译策略的若干建议174

16.3.1 关于经诗、时势和翻译文本的文化定位174

16.3.2 关于翻译的方法175

16.3.3 期盼与祝愿175

附录176

附录Ⅰ:李渔赋英译两则176

附录Ⅱ:元曲英译四则185

附录Ⅲ:宋词英译选188

附录Ⅳ:李渔楹联英译三则194

附录Ⅴ:《楚辞》英译若干问题的商榷195

主要参考文献2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