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张东荪文化思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左玉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21087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张东荪文化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一个“不能忘情于政治”的哲学家1
第一章 中西文化观:从“彻底输入西方文化”到“化冲突而为调和”1
第一节 “彻底输入西方文化”--五四时期的中西文化观2
一、张东荪文化观的形成3
二、“输入”论的系统阐发6
三、“彻底输入”不同于“全盘西化”15
四、“输入”论是其文化观的基础22
第二节 “非有一种补救之法不可”--20年代中后期的中西文化观26
一、中国社会出现了“畴形状态”27
二、“救中国只有提倡理智主义”31
三、“理智救国”论不同于旧的“道德救国”论36
第三节 “恢复主体的健全”--30年代初的中西文化观48
一、“自由性”的丧失49
二、“必须恢复固有的文化”52
三、“恢复”论是“补救”论合逻辑的发展61
第四节 “化冲突而为调和”--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的中西文化观64
一、“调和中西文化”65
二、“沟通”论与五四时期“调和”论之比较70
三、由“纯宗西洋”到“兼采中西”的转变73
四、“沟通”论实质上是“西体中用”78
第二章 文化哲学:从“文化层”理论到“文化制限”理论82
第一节 “社会文化层”理论--哲学立场上的文化哲学83
一、“文化”概念83
二、“社会文化层”理论的渊源86
三、“文化层”的形成及进化90
四、“社会文化层”理论对其后期文化哲学的影响97
第二节 “文化制限”理论--社会学立场上的文化哲学100
一、知识的性质与文化之由来101
二、文化对思想的制限作用104
三、真理标准问题与“文化满足”论112
四、“境况决定”论与文化循环论116
五、从“文化制限”论向文化比较论的过渡123
第三节 “文明进程”理论--人类学立场上的文化哲学127
一、“死之威胁”梦结与第一期文明127
二、“生之威胁”梦结与第二期文明132
三、理性抬头与第三期文明的萌芽137
第三章 文化比较:是“古今之异”还是“中外之别”145
第一节 既是“古今之异”又有“中外之别”145
一、比较中西文化是张东荪文化思想的重心145
二、既是“古今之异”又有“中外之别”150
三、“比较法”是研究中西文化的“最好方法”156
四、从分析概念入手比较中西思想158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中外之别”159
一、从哲学上看中西思想之根本异点160
二、从科学与历史之对比看中西思想之差异165
三、从言语构造上分析比较中西思想之差异170
四、从逻辑角度看中西思想的差异176
第三节 “中外之别”探源180
一、中西社会背景的不同180
二、中西范畴的差异185
第四章 文化出路:渐进的“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203
二、民主主义是一种“文化”204
一、张东荪“中国文化出路”论的实质204
第一节 中国必须走上“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道路204
三、社会主义有“积极”与“消极”之分215
四、“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合一”论218
第二节 中国实行民主主义的困难227
一、民主主义在中国缺乏政治和经济基础229
二、民主主义在中国没有“思想”上的根基231
三、民主主义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传统235
四、西方文化自身存在着激烈的矛盾与冲突239
第三节 培植根基,化解矛盾--中国走上民主之路的方案之一246
一、引入概念:培植民主主义在思想上的根基247
二、发展生产,造成民族国家:培植民主主义的基础255
三、改变“不得法”态度:化解矛盾和冲突269
第四节 认识国情,解决现实问题--中国走上民主之路的方案之二279
一、走“中国的民主主义”之路279
二、注重历史与现实之交接问题282
三、化解“封建与统一”的矛盾,铲除封建分裂势力286
四、“改革田制”,解决农民问题288
五、化解治者与被治者的矛盾,解决官僚问题290
一、惟有“士阶级”可作民主主义的“托命者”298
二、士阶级成为托命者的条件308
三、恢复和发扬士阶级的“固有使命”311
四、必须把士阶级加以“特别的训练”315
五、士阶级肩负着新的历史重任318
六、“国际的协力”是中国走上民主之途在国际上的“托命者”320
第六节 中国走上民主主义道路的方式330
一、“社会惰性”理论331
二、民主主义有“程度之判别”334
三、张东荪对“革命”问题的总观点336
后论:思想地位及其影响346
一、文化思想在张东荪思想体系中的地位346
二、张东荪文化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349
主要参考文献354
热门推荐
- 92499.html
- 597326.html
- 2481557.html
- 2253498.html
- 3201797.html
- 919098.html
- 1938478.html
- 497098.html
- 3705720.html
- 23517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7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03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2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49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5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94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8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92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16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