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造力心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创造力心理学
  • 俞国良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13013084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造力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当代智力心理学丛书总序……………………林崇德 沈德立引子:研究背景和研究主题1

第一章 绪论9

第一节 创造力的涵义10

一、创造力的界说10

二、对创造力的科学理解14

第二节 创造力的结构与模式17

一、创造力的静态结构17

二、创造力的动态结构21

三、创造活动的过程及其模式25

四、创造力的多元性特征28

第三节 创造力研究的历史进程29

一、创造力研究的产生期30

二、创造力研究的分化期31

三、创造力研究的发展期34

一、对天才或资质优异者观念的改变36

第四节 创造力研究的新进展36

二、创造力理论的新进展38

三、创造力研究方法的新进展41

四、创造性教育活动的开展42

第二章 创造力的理论概念43

第一节 幻想和创造43

一、作为原始本质的幻想44

二、幻想被其他心理过程的还原46

三、幻想的本质47

第二节 个性和创造48

一、创造性个性心理特征49

二、创造成就与个性心理特征53

三、创造个性特征与其他心理特征58

第三节 发现、重组与定势62

一、创造产品的发现假设62

二、创造产品的重组假设64

三、创造的定势理论67

一、格式塔理论对创造力的解释70

第四节 创造力的理论阐释70

二、创造力的精神分析理论76

第五节 分析、综合与类推81

一、创造活动中的分析与综合81

二、类推与创造力83

三、认知创造观念86

第三章 创造力的发展心理88

第一节 创造力发展的生物学基础88

一、天赋与创造力88

二、左右脑与创造力92

三、神经元和创造力97

四、天才儿童的生理发展特点98

第二节 儿童创造力的发展100

一、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101

二、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104

三、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107

一、青年创造力的发展110

第三节青年和成人创造力的发展110

二、成人创造力的发展114

第四节 创造力发展的差异119

一、创造力发展的性别差异120

二、创造力发展中的特殊才能124

三、天才的创造力127

第四章 创造力研究的方法论问题134

第一节 研究创造力的传统方法134

第二节 研究创造力的现代方法139

第三节 创造力的实验研究及其结论的合理性145

一、对创造力实验研究的理论思考145

二、创造力实验研究的设计思路148

第四节 创造力测量的原则、方法和工具151

一、创造力测量的基本原则151

二、创造力测量的基本方法152

三、创造力的测量工具157

四、正确利用测量工具163

第一节 第一实验序列165

第五章 创造力实验研究范例165

第二节 第二实验序列185

第三节 第三实验序列195

第四节 第四实验序列215

第六章 创造力心理机制及其对创造性活动的作用223

第一节 创造力的心理机制与特性224

一、创造力的特性226

二、研究的证据229

第二节 类推、象征与概念形成232

一、类推与文学比喻的心理特征232

二、象征与创造235

三、抽象和概念形成239

第三节 创造活动的一般特征243

一、文学艺术创造活动中的创造性特征243

二、科学发现中的创造性特征245

第四节 稚拙、谬误与创造力247

一、儿童绘画与创造力248

二、逻辑谬误与创造力249

第七章 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253

第一节 年龄253

一、年龄与心理机能的关系254

二、年龄与科学成就的关系257

三、年龄与发明创造的关系258

第二节 动机和个性260

一、动机260

二、个性266

第三节 社会心理因素271

一、文化因素与创造力的发展272

二、社会舆论和风尚与创造力的发展274

三、学术心理因素与创造力的发展274

四、人际关系与创造力的发展277

五、爱情、婚姻与创造力的关系281

第四节 社会教育因素283

一、家庭教育与创造力的发展283

二、学校教育与创造力的发展288

三、社会教育与创造力的发展292

第五节 社会环境因素293

一、科技环境293

二、学术环境296

三、群体环境298

四、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301

第八章 创造力的训练与培养(上)303

第一节 创造力的训练程序303

第二节 创造力的组织化程序309

第九章 创造力的训练与培养(下)315

第一节 创造性教育315

一、创造型的学校环境315

二、创造型教师318

三、创造型学生322

第二节 创造力的培养途径325

一、创造性戏剧325

二、创造性思维训练328

三、创造性教学330

第三节 创造素质和创造能力332

一、创造素质的培养332

二、创造过程的有效组织337

三、创造能力的训练344

第四节 创造方法择要353

一、检查单法353

二、类比模拟发明法355

三、分析借鉴发明法357

四、移植综合法358

五、希望点列举法360

六、智力激励法361

七、聚焦发明法362

八、集中发明法362

九、卡片乱配法364

主要参考文献366

后记3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