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研究院建院十周年科技论文集摘要 1978-1988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研究院建院十周年科技论文集摘要 1978-1988
  • 言敏达主编 著
  • 出版社: 《金山企业管理》编辑部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研究院建院十周年科技论文集摘要 1978-198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期望研究院成为我们总厂的科技中心&徐以俊1

在回顾与展望中为发展化学纤维作出新贡献&周大逵3

为振兴石化而献身&徐翩翩5

前进中的十年&言敏达6

一 管理、技术经济篇8

1—1.科技体制改革与研究院的实践&言敏达8

1—2.必须建立油剂专业化的科研生产基地&言敏达9

1—3.走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之路&茅守臣10

1—4.开展方针目标管理深化质量管理工作&茅守臣11

1—5.发展石油化工中利用国内外两种资金的研究&沈泽群等12

1—6.关于三大合成材料价格体系研究及改革的问题&李宏濂13

1—7.生物质化学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李德宏14

1—8.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调优操作&秦延龙等15

1—9.对二甲苯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装置的定向调优操作&秦延龙等16

1—10.浅析柔性生产体系——FMS及其在石油化工化纤生产中的应用&赵志?17

1—11.聚酯产品结构及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王明奎18

1—12.聚酯非纤维产品的市场预计&孙寿康19

1—13.涤纶长丝的产品结构与供需预测&王明奎20

1—14.苏联东欧合纤贸易调研&李韬武等21

1—15.丙烯酸/酯国内外市场供需调研&唐煜英22

1—16.如何搞好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刘学鼎23

1—17.投入产出法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应用&盛大曾24

1—18.计算机远程联机系统终端响应时间的分析及处理对策&蒋金辉25

1—19.化工技术经济评价软件的开发&曹得勇等26

1—20.WC—10循环水处理应用软件&何钢等27

1—21.PC—1500微型计算机在极化数据处理中的应用&陈继尧等28

1—22.在低分辨磁质谱计上用软件实现精确质量测定&居骊珠等29

1—23.随意表格的计算机程序编制&顾帅30

1—24.西文图书资料检索系统的微机应用&何泽民31

1—25.标准资料的分类和管理方法&钟嘉生32

二 石油篇35

2—1.烃类的芳构化(Ⅰ)&沈吕宁35

2—2.烃类的芳构化(Ⅱ)&杨新康36

2—3.固定——流化床裂解汽油芳构化试验报告&沈吕宁等37

2—4.芳构化反应中H ZSM—5催化剂的结焦失活&沈吕宁等38

2—5.芳构化反应催化剂上结焦问题的探讨&沈吕宁等39

2—6.H ZS M—5催化剂的酸性质与芳构化反应&徐君琰等40

2—7.水热处理对H ZS M—…5沸石表面酸性及芳构化反应的影响&徐君琰等41

2—8.裂解汽油芳构化用催化剂的活性研究&张小易42

2—9.H ZS M—5芳构化工艺用于丹阳裂解轻油试验研究&张小易等43

2—10.煤柴油裂解产物中140—200C馏份的填充柱气相色谱分析&林勋祝等44

2—11.在SE—30毛细管柱上烷基苯保留指数的测定&沈吕宁等45

2—12.利用P E G—20M交联毛细管柱分析复杂芳烃&沈吕宁等46

2—13.芳构化产品的全分析&沈吕宁等48

2—14.AF分子筛催化剂芳构化产品分离研究&朱文耀等49

2—15.乙烯装置(热区)节能改造&周思浩50

2—16.C4综合利用及高辛烷值汽油生产&周思浩51

2—17.影响二甲苯吸附分离性能几个因素的研究&贺效宜52

2—18.从裂解汽油C10馏份中回收C9芳烃(Ⅰ)&朱文耀53

2—19.从裂解汽油C10馏份中回收C9芳烃(Ⅱ)——模型塔连续蒸馏试验及电算结果讨论&朱文耀等54

2—20.总厂重整C10+芳烃的利用&章炳根等55

2—21.渣油催化裂化&周思浩等56

2—22.石油焓的计算和新的石油焓图&秦延龙等57

2—23.近临界区石油馏份焓的求算&秦延龙等58

2—24.真实流体物理?计算&汪文虎等58

2—25.烃类热力学性质计算&文虎等59

三 化工篇61

3—1.乙醛液相催化氧化制过氧醋酸反应器数学模型&张祖禹61

3—2.有机溶液过氧醋酸合成&徐伯坤等63

3—3.乙醛液相氧化——多层筛板并流鼓泡塔计算&徐伯坤64

3—4.α—烯烃的环氧化反应&徐永江65

3—5.二氧化双环戊二烯的研制&徐永江66

3—6.双环戊二烯与过氧醋酸在多釜串联反应中各釜内反应速度的测定&徐永江67

3—7.乙醛制取醋酸乙酯可行性评估&朱瑞澄69

3—8.LLDPE共聚单体直链α—烯烃的工业制法&陶水源等70

3—9.乙烯齐聚制取α—烯烃的研究&杨毓其等71

3—10.直链α—烯烃的合成&徐泽群等72

3—11.丙烯齐聚开发新产品&徐泽群73

3—12.丙酮氰醇连续精制工艺的研究——吹脱法&葛振源74

3—13.浅析集中生产 MMA带来的经济效益&孙寿康等75

3—14.异丁烯生产MMA的技术经济剖析&孙寿康等76

3—15.丁二烯制取丁二醇的研制&葛振源77

3—16.正丁烷制顺酐初步可行性研究&诸兴培78

3—17.浅谈正丁烯的若干用途&林超然79

3—18.混合丁烯一步水合制仲丁醇&徐泽群80

3—19.抽余碳四空气共氧化法制丁二烯及甲基丙烯醛&研究院化工原料四组81

3—20.1,4—丁二醇的技术经济再评价&孙寿康(82

3—21.裂解碳五馏份精制双环戊二烯&杨毓其等83

3—22.C5馏份萃取精馏泡点温度计算数学模型&刘忠国84

3—23.全国裂解C5资源和综合利用调查&胡国珍等85

3—24.甲基四氢苯酐液态固化剂的研制&甲基四氢苯酐课题组86

3—25.环戊二烯石油树脂的合成研究&杨毓其等87

3—26.环戊酮液相氧化合成戊二酸的探索&黄辛88

3—27.对二甲苯磺酸钠液相氧化反应中爆炸问题的研究&徐伯坤89

3—28.LLDPE熔体流变特性&楼云鹤90

3—29.聚丙烯工艺路线的比较分析&徐泽群91

3—30.二万吨聚丙烯的产品结构&李韬武等92

3—31.浅析聚烯烃生产的过去和未来&孙寿康93

3—32.聚酯废丝废块制不饱和树脂&朱 汛等94

3—33.二甘醇醚的开发应用&朱瑞澄95

3—34.601双组份聚氨酯清漆&葛振源96

3—35.聚酯瓶的应用和生产&孙寿康97

3—36.人工水草的研制&王兆文98

3—37.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和应用&贺效宜等99

3—38.阴离子交换法净化硫氰酸钠溶液的工艺研究&王闽奇等100

3—39.腈纶生产中硫氰酸钠净化工艺比较&蔡仁昌101

3—40.生产液体硫氰酸钠新工艺&蒋巴金102

3—41.“间冷——回收”脱泡工艺的实施及脱泡液的利用&李才标等103

3—42.改进丙烯腈废液处理工艺&徐泽群等104

3—43.聚乙烯醇装置回收系统核算结果分析&朱文耀等105

3—44.圆筒型离心萃取器大型化中若干问题探讨&陈光华106

3—45.液—液萃取过程中溶剂再生的计算&沙汉丈107

3—46.饱和流体热力学性质的普遍化关联(Ⅰ)&汪文虎等108

3—47.饱和流体热力学性质的普遍化关联(Ⅱ)&汪文虎等109

3—48.高偏心因子物质的热力学性质普遍化关联&秦延龙等110

3—49.?分析方法&汪文虎等111

四 合成纤维篇113

4—1.聚脂切片中的高结晶物和凝胶物&楼云鹤113

4—2.X衍射结晶指数法测定PET结晶度&叶粹绿等114

4—3.X衍射测定涤纶取向因子的相对方法&叶粹绿等115

4—4.模型筛选及计算机分峰法在涤纶X衍射图谱分解中的应用&胡国兴等116

4—5.PBT合成条件研究&丁正友等117

4—6.PBT树脂及其纤维的概况&徐士钧118

4—7.T PA(对苯二甲酸)直缩技术&刘基执笔119

4—8.改进东丽法聚酯生产的建议&孙寿康120

4—9.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纤维&谭蕙娟等121

4—10.开发有色涤纶和染色改性涤纶的建议&赵志?122

4—11.对涤纶生产的若干看法&金之城123

4—12.涤纶拉伸假捻变形工艺过程对纤维结构影响的有关探讨&叶粹绿等124

4—13.涤纶高弹丝工艺与弹性的研究&周文志125

4—14.涤纶POY纺丝工艺条件变化的检测&邱爱娥126

4—15.不同卷绕速度涤纶POY丝的红外光谱&徐士钧等127

4—16.涤纶预取向丝和牵伸变形丝的物理性能与纺丝速度之间的关系&邱爱娥128

4—17.冷却吹风风速对涤纶POY不匀率的影响&邱爱娥129

4—18.涤纶POY摩擦式拉伸变形工艺条件探讨&周文志130

4—19.不同材质的摩擦盘对涤纶变形丝生产的影响&周文志等131

4—20.涤纶POY油剂对DTY加工的影响&周文志等132

4—21.涤纶POY和DTY条千不匀率的测试和原因分析&邱爱娥133

4—22.巴马格FK6uf-900型变形机“交络喷咀”的结构与工艺研究&周文志134

4—23.对西德LTG侧吹风空调装置的消化和改造&区志珊135

4—24.国产组合式聚酯切片干燥装置在高速纺丝生产中的应用&夏修成136

4—25.聚酯切片干燥工艺与流程的优化&夏修成137

4—26.合纤生产与能量节约&孙寿康138

4—27.合成纤维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谈福华139

4—28.要重视合成纤维新品种的开发&叶润秋140

4—29.涤纶工业长丝之产品结构与应用&张荫敏等141

4—30.不织布&李韬武等142

4—31.对总厂生产纺粘法长丝直接成布的看法&李韬武143

4—32.腈纶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与腈纶工艺&丁正友等144

4—33.略谈两步法腈纶生产的聚合和纺丝的配置&李韬武145

4—34.国内外腈纶生产现状&李韬武146

4—35.腈纶新品种的发展概况&李韬武147

4—36.PVA湿法纺丝中喷丝头电位与更换率关系的研究(Ⅰ)&陈继尧148

4—37.P V A湿法纺丝中喷丝头电位与更换率关系的研究(Ⅱ)&陈继尧等149

4—38.碳纤维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唐煜英150

五 催化剂篇152

5—1.对二甲苯低温氧化若干基本规律的探讨&周岳雷等152

5—2.用三聚乙醛或乙醛作为对二甲苯氧化反应促进剂的对比研究&杨新康等153

5—3.醋酸氧锆对PX氧化制TPA助催化作用的研究&杨新康等154

5—4.工业流化床细颗粒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对丙烯氨氧化反应的影响&周岳雷等155

5—5.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选择氧化和氨氧化碱金属效应的研究&周岳雷156

5—6.试用兰州化工研究院的硅溶胶制备工业丙烯腈催化剂&周岳雷等158

5—7.丙烯氨氧化C—41催化剂失活后再生工艺研究&殷光忠等159

5—8.丙烯氨氧化C—41催化剂引进制备技术专利的消化&何祖楹160

5—9.TA精制催化剂载体的选择与研究&储耀明等161

5—10.TA精制催化剂的失活机理&穆芳珠等162

5—11.浅论合成醋酸乙烯催化剂失活原因及其改进&吴三华163

5—12.钯/碳催化剂加氢还原性能的评价装置&刘旦初164

5—13.用TPD法研究钯/活性炭催化剂&王佩苓165

5—14.钯/碳催化剂上氢的程序升温脱附&徐时康等166

5—15.TPA加氢精制工艺的理论分析和展望&杜德英等167

5—16.TPA精制催化剂(P d/C)的微观分析研究&张永福168

5—17.4—羧基苯甲醛在钯/碳催化剂上的加氢还原——钯的平均晶粒大小和催化活性的关系&吕家庞等169

5—18.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钯/碳催化剂中钯&顾天雁等170

5—19.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钯/碳催化剂中钯的改进&顾天雁等171

5—20.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钯/碳催化剂中的微量铜&顾天雁等172

5—21.脉冲色谱氢—氧滴定法测定金属的分散度&万宁一等173

5—22.载体上金属催化剂的晶粒大小及其分布的测定&胡国兴等174

5—23.X射线衍射峰形线宽法测定晶粒的平均大小&吕家庞等175

5—24.小角X射线散射测定钯/碳催化剂粒子大小分布&杨志明176

5—25.JLC—01颗粒白土的研制&殷光忠等177

5—26.JLC—02颗粒白土再生性能研究&贺效宜等178

5—27.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白土吸附剂中的钙和镁&江若平等179

5—28.用脉冲法考察沸石吸附剂分离甲基乙苯异构体的特性&王桢棋180

5—29.自动吸附仪孔分布测定计算程序改进&徐延吉181

5—30.一种简化的比表面积测试方法&董欣182

六合纤油剂篇184

6—1.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醚&言敏达184

6—2.双烷基聚醚系合成润滑油&言敏达等185

6—3.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在合纤生产中的应用&梁溢能186

6—4.涤纶高速纺丝油剂JDH—B4的研制&徐国玢187

6—5.涤纶长丝机织油剂JDM—301的研制&糜振瑗188

6—6.涤纶低弹丝油剂JDC的研制&朱雪涯189

6—7.涤纶高速纺后加工DTY油剂研制&林景和等190

6—8.涤纶低弹丝针织油剂Z H—5的研制&朱雪涯191

6—9.再纺涤纶毛型短纤维油剂的研制&洪志铨192

6—10.涤纶短纤维剥落物的产生及其影响&徐国玢执笔193

6—11.涤纶短丝油剂消泡剂的研制&汪鲁庆等194

6—12.干卷曲棉型腈纶油剂JQM—101的研制&洪志铨195

6—13.腈纶柔软剂&徐国玢196

6—14.试论丙纶油剂&徐国玢197

6—15.合纤油剂中新型抗静电剂——氧化胺的研制和应用&朱学文等198

6—16.原子吸收法测定烷基和芳香基磺酸钠中的高含量钠&甘增源等199

6—17.原子吸收法测定十二烷基磷酸酯钾盐中的高含量钾&顾天雁等200

6—18.比色法测定烷基磷酸酯盐中磷的含量&薛珉民等201

6—19.混合指示剂法测定高碳醇磷酸酯中单、双酯及磷酸含量&林景和等202

七 助剂篇204

7—1.用于PVC耐冲击改性剂的EVA&孙寿康204

7—2.常减压装置循环冷却水DCI新配方研究&黄文元205

7—3.冷却水化学处理方案的制定——磷系配方&诸育德206

7—4.腈纶厂东组循环水配方(SPC—402药剂)的研究&诸育德等207

7—5.日本S—204水处理药剂的剖析及仿制药剂SPC—301的应用&诸育德等208

7—6.日本Kurizet S—635水处理药剂的剖析&诸育德等209

7—7.化工厂循环水系统设备不停车化学清洗配方——SCRW—…15和SCRW—41&王兆文210

7—8.循环冷却水处理(用预膜剂TS—102)中预膜的XPS初步研究&张永福等211

7—9.阻垢剂(SPC—602)的研制&吴振德212

7—10.循环冷却水中磷化合物的快速测定——抗坏血酸法&诸育德213

八 分析篇215

8—1.聚丙烯腈的凝胶渗透色谱和分子量分布测定&丁正友等215

8—2.凝胶色谱的双标样定标法&丁正友216

8—3.一点法测定特性粘数的准确度&丁正友等218

8—4.气体色谱——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的现状&侯旅宁219

8—5.红外光谱数据库检索的现状&侯旅宁220

8—6.农用光降解聚乙烯薄膜的红外光谱研究&李德生等221

8—7.红外光谱法测定水中含油量&甘增源等222

8—8.填充聚四氟乙烯材料组分配比的一种近似测定法&顾天雁等223

8—9.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NiO—MgO型催化剂中的高含量镁&顾天雁等224

8—10.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对苯二甲酸氧化残渣中的钴&胡文珍等225

8—11.氧化亚氮—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聚酯切片中的二氧化钛&顾天雁等226

8—12.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聚脂切片中的微量锑、钴和钙&顾天雁等227

8—13.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聚丙烯腈中的微量铝&顾天雁等228

8—14.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维纶纺丝凝固浴中微量铜、铁和锌&顾天雁等229

8—15.X射线吸收衍射定量分析方法的探讨&叶粹绿等230

8—16.硫酸亚铁保护膜的微观分析&张永福等231

8—17.1Cr18Ni9不锈钢阳极氧化膜的XPS研究&张永福等232

8—18.SUS36不锈钢钝化膜的XPS研究&张永福等233

8—19.热双金属的XPS研究&包伟国等234

8—20.双金属催化剂的XPS研究与本底的扣除&张永福等235

8—21.XPS在硫氰酸钠电渗析纯化过程中的应用&张永福等236

8—22.月岩(70017—291)的XPS初步研究&张永福等237

8—23.光电子能谱(XPS)—基本原理&张永福等238

8—24.光电子能谱(XPS)—实验方法&张永福等239

8—25.光电子能谱用于配位络合物&张永福等240

8—26.光电子能谱中的一些物理问题&张永福等241

8—27.用差热分析法求固体苯唑青霉素钠热降解动力学参数&郑颉等242

8—28.用热分析方法测定青霉素类药物的热降解稳定性&郑颉等243

8—29.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赋形剂对苯唑青霉素钠稳定性的关系&郑颉等244

九 设备与防腐篇246

9—1.晶体管变频电源装置的研制及问题探讨&邹定葆等246

9—2.Simovert V型50千伏安变频电源电路分析&邹定葆247

9—3.合成纤维工业电气传动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邹定葆248

9—4.用于高速纺丝机的静止变频器的控制及其换流过程分析&黄炯等249

9—5.国外涤纶高速纺丝卷绕机——拉伸变形机电气自控技术的发展&邹定葆等250

9—6.静止变频电源在化学纤维工业上的应用&邹定葆251

9—7.涤纶长丝卷绕机传动及卷装成形控制&邹定葆252

9—8.交流电动机传动用Parajust B型晶体管变频电源电路&邹定葆等253

9—9.Simovert静止变频器电路分析&邹定葆254

9—10.聚脂缩聚装置自控方式的水平分析&刘亮喜等255

9—11.塑料电火花处理机的电路分析&冯春伟等256

9—12.单相交流调压控制器的研制及探讨&黎宏257

9—13.晶体管变频电源中的频率——电压转换电路&黎宏258

9—14.频率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杨波259

9—15.晶体管变频调速装置JBP—A—10的开发应用&高似娴等260

9—16.光电子能谱仪样品预处理装置&建吾等261

9—17.5KeV氩离子枪及其电子控制系统&朱宝铭等262

9—18.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树脂交换法净化硫氰酸钠溶液自动控制中的应用王仁霖263

9—19.铝及铝合金在丙烯腈水相聚合体系中的腐蚀行为&吴建国等264

9—20.醋酸回收塔塔釜Ti—0.8Ni—0.3Mo合金与纯钛紧固件的氢化腐蚀分析&余存烨等265

9—21.D251, C4202等塔板开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郑文龙等266

9—22.Au—Co—45耐蚀耐磨新型钴基合金粉末&吴雪芹等267

9—23.不锈钢设备缝隙腐蚀防护方法研究&余存烨等268

9—24.“喷焊—电刷镀”复合工艺修复不锈钢泵壳试验&李顺龙等269

9—25.D230醋酸回收塔中段更新选材——高温甲乙混酸介质选材分析&余存烨270

9—26.Cr25Ni6Mo3N型双相不锈钢耐应力腐蚀性能研究&吴雪芹271

9—27.高温甲乙混酸的腐蚀与合理选材&余存烨等272

6—28.Ti—0.8Ni—0.3Mo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余存烨273

6—29.高温甲乙混酸介质中纯钛的缝隙腐蚀与钛镍钼合金的应用分析&高捷等274

9—30.乙醛引进装置的防腐材料&杨汉钧275

9—31.化纤生产的环境腐蚀&杨汉钧276

9—32.借鉴美国石油化工防腐蚀经验&卜健民277

9—33.化纤工业中不锈钢应用状况&吴雪芹278

9—34.大型引进钛阀的无损检测&高捷等279

9—35.钛制化工设备现场检测及腐蚀分析方法&余存烨280

9—36.不锈钢、钛及钛合金在高温甲乙混酸介质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孙占梅281

9—37.装置材料寿命预测&陈珊钧282

9—38.耐海水用金属材料的选择&吴雪芹等283

9—39.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海水换热器用材现状及展望&孙占梅等284

9—40.牺牲阳极保护法在热交换器上的应用&吴建国等285

9—41.海水热交换器应用牺牲阳极保护技术的探讨&费凯286

9—42.国产牺牲阳极的应用研究&陈继尧执笔287

9—43.稀释海水设备腐蚀与防腐对策&林宏华等288

9—44.新型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Avesta 254 SMO)耐蚀性能研究&吴雪芹等289

9—45.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所属化纤企业设备腐蚀与防护调查&林宏华等290

9—46.四川维尼纶厂循环水处理调查及咨询报告&卜健民等291

9—47.设备本体腐蚀调查&卜健民292

9—48.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涤纶二厂氧化车间腐蚀调查&余存烨293

9—49.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化工一厂常减压设备的腐蚀及防护&李顺龙294

9—50.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醋酸设备选材及腐蚀分析&余存烨等295

9—51.碱洗塔腐蚀与防护&陈珊钧296

9—52.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钛制设备的现状与展望&余存烨297

9—53.乙烯裂解炉管的损伤&陈珊钧等298

9—54.铝在HNO3+Na2SO3 + NaClO3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吴建国等299

9—55.Mo2Ti和316L在NaSCN介质中耐腐蚀性能研究&陈继尧300

9—56.丙烯腈水相聚合釜选材分析研究&吴建国等301

9—57.换热器高分子材料修复技术&陈珊钧302

9—58.石墨与不锈钢粘结研究&陈珊钧303

9—59.卷曲轮表面氧乙炔焰金属热喷焊新工艺&吴雪芹等304

9—60.化工联合企业防腐蚀探讨&周征鹏等305

9—61.电刷镀技术修复维纶绕丝辊镀铬层小孔&李顺龙等306

9—62.不锈钢,低碳钢表面渗铬层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孙占梅等307

9—63.纯铝厚板焊缝腐蚀试验&吴建国等308

9—64.蝶式止回阀阻尼油缸缓闭时间的设计计算及其控制&吴树济309

9—65.纺丝油剂乳化设备胶体磨的试制及其改进&李林根311

9—66.透平压缩机增速箱止推轴承烧瓦的分析&庄顺元312

9—67.浮球式球阀密封圈设计装配参数的研究&吴树济313

9—68.腈纶纺丝机等离子喷涂金属陶瓷罗拉基体和涂层研究&冯春等314

9—69.LVD801型联合机长边轴系统改造的典型设计方案&殷富根等315

9—70.应用计算机计算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蒋仁祺316

9—71.局部应力计算的探讨&徐国义317

9—72.关于换热器薄管板和挠性管板的探讨&甘兰兴318

9—73.S47/17H—16和S47/17HS—16型双金属片硫水阀&张永福执笔319

9—74.高温高压球阀密封圈的研制&黄文芊320

9—75.弹性密封垫片研制&陈树深321

9—76.初论研制大直径玻璃钢管子在经济建设中的迫切性&陈树深322

9—77.玻璃钢热交换器研制&陈树深等322

9—78.PVC/FRP耐腐蚀复合管道研究&杨汉钧等323

9—79.玻璃钢水环真空泵叶轮研制&陈树深324

9—80.半干法耐腐蚀玻璃钢管道应用技术研究&陈树深325

9—81.耐酸、耐碱阀门的腐蚀试验报告&陈树深等325

9—82.大型闸阀阀杆螺母防腐技术研究&陈树深326

9—83.大型制冷设备中的化学清洗&王兆文等326

9—84.芳烃联合装置管道内特种涂层化学清洗及钝化处理&王兆文327

9—85.碳钢—紫铜混合体系的冷却水处理及PH条件&卜健民执笔328

9—86.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高氯离子循环冷却水的运行控制&卜健民329

十 环境保护篇331

10—1.缺氧——好氧生物膜法系统处理腈纶废水的中试研究&杜赦林等331

10—2.缺氧——好氧生物膜法系统处理腈纶废水中的氨氮&杜赦林等333

10—3.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污水处理厂五年运转状况分析&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环境保护研究所等334

10—4.JJ—81型多段薄层填料平流厌氧滤池的研究&陈耀璋335

10—5.软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毛纺印染厂废水应用试验&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环境保护研究所等336

10—6.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腈纶废水中硫氰酸钠&周相林337

10—7.纯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石油化工混合废水&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环境保护研究所等338

10—8.接触氧化法软性填料大厂设计中若干问题探讨&龚建忠339

10—9.BOD5和COD的相关原理及其应用的初步探讨&肖志成等340

10—10.固定藻去除氨氮的研究&陈耀璋等341

10—11.镰刀菌12号固定化细胞降解氰的研究&周相林等342

10—12.生物膜法A/O系统处理石化混合污水&杜赦林等343

10—13.软性填料及其应用&陈耀璋等345

10—14.废水处理中机械格栅的应用&龚建忠等346

10—15.生物膜法硝化——反硝化系统处理腈纶废水的小试研究&杜赦林等347

10—16.炼油工业废水生化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肖志成等348

10—17.湿式空气氧化法及其应用&肖志成等350

10—18.应用混合菌种处理腈纶废水中的硫氰酸钠&杨惠芳等351

10—19.PACT工艺原理和研究以及应用实例&肖志成等352

10—20.大型电渗析装置的改进研究&陈宗德等353

10—21.中孔纤维超滤自动处理油剂废水&陈宗德等354

10—22.40管纯氧源臭氧发生器及臭氧用于饮用水消毒净化技术的研究李士华执笔355

10—23.臭氧气体的催化分解&李士华356

10—24.天然沸石处理废水和给水&王勇壮等357

10—25.利用天然沸石去除腈纶废水中的氨氮&王勇壮等358

10—26.含油污泥处理方法的研究&李士华359

10—27.乙烯废碱液抗垢研究&徐元祥等360

10—28.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化工实验厂三废处理方案&徐元祥等361

10—29.甲基庚烯酮废液焚烧处理&王勇壮等362

10—30.二氧化双环戊二烯装置的废液处理&王勇壮等363

10—31.二氯菊酸乙酯的三废处理&王勇壮等363

10—32.化学还原——钙沉淀法处理酸洗钝化废水&王勇壮等364

10—33.含氰硫铵废水作大田农肥试验报告&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环境保护研究所等365

10—34.紫露草微核法监测石油化工废水的试验&费建安等366

10—35.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附近杭州湾近岸水产品残毒和渔业生产的调查林绥恩等367

10—36.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附近潮间带生物的监测&张德宁等368

10—37.随塘河污染调查初报&张德宁等369

10—38.鲻鱼对石油化工综合废水的回避反应试验&张德宁等370

10—39.用中华大蟾蜍骨髓细胞和淋巴细胞SCE对不同生态环境的检测&吕群等371

10—40.中华大蟾蜍淋巴细胞对环境污染的检测&温昌祥等372

10—41.石化工人淋巴细胞SCE等的初步研究&张德宁等373

10—42.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杭州湾北岸潮间带底栖动物生态调查&张德宁等374

10—43.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三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杭州湾北岸潮间带污染生态调查&张德宁等375

10—44.总有机碳分析在石油化工废水监测中的应用&张学 珺等3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