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通信技术
  • 陈显治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6256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现代通信技术的标志1

1.2 通信现代化的进展2

1.3 本书内容简介2

第2章 语音编码技术4

2.1 引言4

2.2 语音编码方法、性能及标准5

2.2.1 语音编码的方法5

2.2.2 语音编码性能的评价6

2.2.3 语音编码技术的发展和语音编码标准8

2.3 语音信号的采样和量化10

2.3.1 信号采样10

2.3.2 标量量化11

2.3.3 矢量量化17

2.4 语音模型和LPC声码器20

2.4.1 语音信号的基本特性20

2.4.2 语音信号的线性预测模型21

2.4.3 基音检测23

2.4.4 LPC声码器26

2.5 语音的合成分析编码29

2.5.1 时变滤波器30

2.5.2 感觉加权滤波器31

2.5.3 激励信号源32

2.5.4 美国政府标准(FS-1016)4.8Kh/s CELP声码器34

2.6 多带激励(MBE)和混合激励线性预测(MELP)编码35

2.6.1 多带激励(MBE)语音编码35

2.6.2 混合激励线性预测(MELP)编码39

2.7 语音编码器的实时实现41

2.7.1 DSP芯片41

2.7.2 声码器实时实现的实例42

2.7.3 语音编码器的实用技术44

本章小结45

参考文献46

3.2.1 图像信号的数字化47

3.2 图像信号的数字化及图像质量的评价47

3.1 引言47

第3章 图像编码和多媒体技术47

3.2.2 图像质量的评价48

3.3 图像压缩编码的基本技术50

3.3.1 信息量和信息熵50

3.3.2 概率匹配编码52

3.3.3 预测变换编码54

3.3.4 函数变换编码57

3.3.5 矢量量化在图像编码中的应用63

3.3.6 模型基编码(Model-Based Coding)64

3.3.7 分形压缩编码(Fractal-Based Coding)65

3.4 图像压缩编码标准66

3.4.1 H.261建议66

3.4.2 H.263建议69

3.4.3 JPEG-静止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70

3.4.4 MPEG标准72

3.5.1 可视电话76

3.5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76

3.5.2 会议电视80

3.5.3 高清晰度电视82

3.6 多媒体通信中的图像处理技术84

3.6.1 媒体的类型和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84

3.6.2 数字视频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DVI84

3.6.3 多媒体交互式电视技术--ITV86

本章小结87

参考文献88

第4章 数字传输技术89

4.1 引言89

4.1.1 基带传输的基本特点及使用场合89

4.1.2 基带传输系统的构成与性能89

4.2 基带波形的形成及部分响应90

4.2.1 基带波形的形成90

4.2.2 部分响应92

4.3.1 线路编码的必要性96

4.3.2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96

4.3 线路编码设计96

4.3.3 扰码和解扰101

4.4 差错控制编码101

4.4.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01

4.4.2 常用的差错控制码103

4.5 数字调制的基本概念、模型及方法107

4.5.1 数字调制的基本概念及模型107

4.5.2 数字调制的基本方法108

4.6 几种新型数字调制方法108

4.6.1 MSK与GMSK108

4.6.2 格栅编码调制TCM111

4.6.3 正交幅度调制QAM、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CAP及Cable Modem113

4.6.4 多载波调制DMT、DWMT的概念、特点及应用119

4.7 自适应均衡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基带传输中的应用121

4.7.1 均衡的概念及方法121

4.7.2 自适应均衡技术在基带传输中的应用122

4.8.1 回波抵消的原理123

4.8 回波抵消的原理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123

4.8.2 回波抵消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举例124

本章小结125

参考文献125

第5章 ATM交换技术126

5.1 引言126

5.1.1 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126

5.1.2 交换技术的发展127

5.2 数字时分交换129

5.2.1 数字时分交换原理130

5.2.2 数字交换网络132

5.3 ATM网络技术基础133

5.3.1 ATM的定义和特点133

5.3.2 ATM网络协议参考模型134

5.3.3 物理层138

5.3.4 ATM层141

5.3.5 ATM适配层143

5.3.6 ATM网络接口152

5.3.7 ATM网络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159

5.4 ATM交换与信令161

5.4.1 ATM交换的基本概念和要求161

5.4.2 ATM基本交换单元164

5.4.3 ATM交换结构168

5.4.4 ATM网络信令基本概念170

5.4.5 ATM网络接入信令172

5.4.6 ATM网络局间信令175

5.5.1 技术简介178

5.5 IP/ATM融合技术178

5.5.2 ATM上的传统IP技术(CIPOA)180

5.5.3 标记交换基本原理182

5.5.4 IP交换(IP SWTTCH)188

5.5.5 标签交换(TAG SWTTCH)189

5.5.6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190

本章小结191

参考文献193

6.2.1 扩频数字通信模型194

6.2 扩频模型及扩频信号194

6.1 引言194

第6章 扩频技术194

6.2.2 扩频信号195

6.2.3 处理增益和干扰容限198

6.3 扩频序列199

6.3.1 扩频序列概述199

6.3.2 几种扩频序列的介绍200

6.4 扩频序列的捕捉与跟踪211

6.4.1 扩频序列的捕捉211

6.4.2 扩频序列的同步214

6.5 扩频接收技术216

6.5.1 多径分离合并技术216

6.5.2 自适应阵列220

6.6 扩频技术的应用222

6.6.1 扩频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223

6.6.2 扩频技术在民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223

6.6.3 全球定位系统(GPS)224

本章小结226

6.6.4 扩频技术在VSAT卫星通信中的应用226

参考文献227

第7章 PDH与SDH技术228

7.1 引言228

7.1.1 PDH的基本概念228

7.1.2 SDH和SDH网的基本概念231

7.2 PDH的复接方法235

7.2.1 PDH复接的基本概念235

7.2.2 数字复接方法235

7.2.3 PDH复接中的码速调整236

7.2.4 PDH高次群的异步复接238

7.2.5 小结240

7.3 SDH的帧结构及开销字节241

7.3.1 STM-N的帧结构241

7.3.2 开销功能242

7.4 SDH的复用和映射方法244

7.4.1 一般复用映射结构245

7.4.2 SDH的复用方法247

7.4.3 指针249

7.4.4 PDH群路信号到STM-1的映射方法255

7.5 SDH复用设备256

7.5.1 引言256

7.5.2 终端复用设备(TM)257

7.5.3 分插复用设备(ADM)259

7.5.4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G)261

7.6 SDH网的同步和自愈265

7.6.1 SDH网的同步265

7.6.2 自愈网267

7.6.3 我国SDH网的网络结构272

本章小结274

参考文献274

第8章 多址技术与蜂窝技术275

8.1 引言275

8.2.1 频分多址--FDMA方式276

8.2.2 时分多址--TDMA方式276

8.2 几种多址方式的特点276

8.2.3 码分多址--CDMA方式277

8.2.4 空分多址--SDMA方式278

8.3 蜂窝技术279

8.3.1 蜂窝网的概念279

8.3.2 蜂窝网的连接技术281

8.3.3 越区切换283

8.3.4 漫游功能285

8.4.1 空分多址--频率再用技术286

8.4 蜂窝制中多址技术的应用286

8.4.2 频分多址291

8.4.3 时分多址291

8.4.4 码分多址293

8.4.5 几种多址技术的特点295

8.4.6 第三代蜂窝系统中的多址技术296

8.5 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298

8.5.1 卫星通信中的频分多址299

8.5.2 卫星通信中的时分多址300

8.5.3 卫星通信中的空分多址301

8.5.4 卫星通信中的码分多址302

8.5.5 卫星通信中几种多址方式的特点303

8.6 卫星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304

8.6.1 卫星在移动业务中的应用304

8.6.2 “铱(Iridium)”系统特点介绍305

8.6.3 “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306

8.6.4 “ICO(中高度圆形轨道)”系统306

8.6.6 卫星移动系统存在的问题307

8.6.5 3种系统的参数性能比较307

8.7 光纤通信中的CDMA技术308

8.7.1 应用于光纤系统的扩频序列308

8.7.2 光的编解码技术309

本章小结310

参考文献310

第9章 接入网技术312

9.1 引言312

9.1.1 由用户环路到接入网312

9.1.2 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313

9.1.3 接入网的分层314

9.1.4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314

9.1.5 接入网的接口316

9.2 V5接口317

9.2.1 V接口系列标准的演化317

9.2.2 V5.1与V5.2318

9.2.3 V5接口支持的业务类型319

9.2.4 V5接口的功能描述320

9.2.5 V5接口的协议配置321

9.2.6 VB5接口概述322

9.3 高速铜线接入技术322

9.3.1 XDSL技术的发展323

9.3.2 XDSL接入的网络结构323

9.3.3 几种典型的XDSL技术介绍327

9.3.4 有关XDSL的几个技术问题329

9.4 光纤接入技术334

9.4.1 光纤接入网的基本结构335

9.4.2 光纤接入网拓扑结构337

9.4.3 光纤接入网的关键技术339

9.4.4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技术342

9.4.5 全光网络344

9.5 无线接入技术346

9.5.1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347

9.5.2 移动用户接入技术348

9.5.3 个人通信352

本章小结352

参考文献353

第10章 IP电话(VolP)技术354

10.1 IP电话(VolP)的概念及其发展354

10.1.1 IP电话(VolP)的概念354

10.1.2 IP电话的应用形式354

10.1.3 IP电话的特点355

10.1.4 IP电话的发展356

10.2.1 局域网互联357

10.2 IP网的基本概念357

10.2.2 IP地址及寻址技术358

10.2.3 域名与域名解析359

10.2.4 路由算法360

10.3 IP网的通信协议360

10.3.1 IP协议361

10.3.2 TCP协议和UDP协议362

10.3.3 RTP/RTCP协议364

10.3.4 RSVP协议368

10.4 IP电话标准与H.323协议369

10.4.1 IP电话的标准化工作369

10.4.2 H.323协议概况369

10.4.3 H.323终端370

10.4.4 关守(Gatekeeper)371

10.4.5 多点控制单元(MCU)373

10.4.6 网关(Gateway)374

10.4.7 H.323会议系统中的码流复用374

10.5 IP电话中的语音编码技术376

10.4.8 H.323与IP电话376

10.5.1 ITU-T G.727377

10.5.2 ITU-T G.729、G.729A和G.729B378

10.5.3 ITU-T G.723.1380

10.5.4 几种编码算法的性能比较382

10.6 IP电话的服务质量382

10.6.1 影响IP电话语音质量的因素382

10.6.2 IP网的QOS384

10.6.3 丢包恢复技术386

10.7.1 IP电话系统的整体结构387

10.7 IP电话系统的构成387

10.7.2 关守388

10.7.3 网关390

10.7.4 IP电话的通信过程391

10.7.5 有关的接口、信令与协议392

10.7.6 IP电话网组织结构392

本章小结393

参考文献3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