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泽东的故土情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毛泽东的故土情
  • 胡长明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307332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毛泽东(1893~1976)-人物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毛泽东的故土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山川奇气曾锺此:韶山人文地理概说一 上古虞舜大帝,是中华民族推崇备至的圣明君主,韶山的得名,与他紧密相关。1

二 韶山,楚南一名山也,“千里来龙,此处结穴。”宋代以来,文人骚客留下了无数歌咏韶山的灿烂华章。6

三 “夫山水秀绝,必生奇才。”清代举人戴炯和民国将领何海清以生动的笔触,勾画出韶山毛氏家族人文蔚起的前景。14

第二章 清明麦饭冬至酒:韶山毛氏家族的形成与巩固一 毛姓起源于周文王第八子毛伯郑,因国为氏。之后毛姓如风飘絮,散布各地。在历史上,毛姓出了许多名人。17

二 韶山毛氏家族是典型的移民家族,它以移民所特有的坚韧和奋斗精神,在韶山冲一带扎下了根。22

三 考察毛氏家族震、瑺、鑑、深、石徉五大房的历史,当数毛泽东所属的震房衍庆最厚。28

四 以倡修族谱为标志,毛氏族人的团结和合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并逐渐形成一个稳固的家族共同体。31

五 韶山毛氏的祠堂系统,既是毛氏家族内部结构的直观反映,又是家族权力和形象的外在表征。38

六 对先祖的祭祀制度,是毛氏家族文化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44

第三章 圣贤豪杰本无种:毛泽东的祖家与外家一 毛泽东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忠厚老实、辛苦劳作的农民。47

二 毛恩农、毛恩普兄弟生前立下协议:谁先殁谁就葬在滴水洞虎歇坪。50

三 毛泽东外祖家,也是世代务农。经历长期奋斗,方才储积殷饶,人丁兴旺。55

第四章 严父慈母振家声:毛泽东的“两党”家庭一 毛泽东来到人间,母亲生怕他像两个哥哥一样“根基不稳”,竟让他拜了两位干娘。61

二 勤劳、精明和节俭,使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摆脱了贫困,跻身为韶山冲的“小财东”。67

三 毛泽东的母亲与他的父亲性格反差很大,她为人恭谨宽厚,随时愿意帮助和接济别人。72

四 父亲强悍而失之褊狭,母亲善良而失之柔弱,毛泽东则集中了父母亲各自的优点。78

第五章 人生识字忧患始:毛泽东的私塾生活一 少年毛泽东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这一文化习染使他终生对儒学耳熟能详,显示出学者式的博学和陈义高古。83

二 与经书相比,少年毛泽东更爱读《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的中国旧小说,并由此影响到他后来的政治军事思维方式、人生哲学、情感价值取向和领导方式。97

第六章 孩儿立志出乡关:毛泽东走出大山一 在煤油灯下阅读《盛世危言》等著作,毛泽东察觉国家已进入多事之秋,株守家园已非长久之计,于是产生了继续上学、寻求新知的强烈冲动。105

二 接连不断的“官逼民反”,冲击着毛泽东的心灵,尤其是长沙饥民暴动,影响了他的一生。111

三 国事日非,家庭亦遭变故。包办婚姻的结束,使毛泽东走出韶山的愿望更为迫切,也更为切实可行。115

四 父亲有意送毛泽东到湘潭一家米店去当学徒,但毛泽东的志向不是经营一个小店,而是要经营天下。119

第七章 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的“试验田”一 毛泽东劝说弟妹另谋出路,毛氏家族的命运也由此起了一个大转折。1941年,《韶山毛氏四修族谱》称赞毛泽东“闳中肆外,国尔忘家”。127

二 “润之先生,你让我们农民起来,斗得过土豪劣绅么?”毛泽东回答:“一块篾片容易断,一把篾片就不容易断了。”132

三 1927年,毛泽东在韶山考察农民运动时说:“三十年革命不胜利,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142

四 1949年8月15日,是韶山解放的日子。村民们箪食壶浆,欢迎四野四十六军一三八师的官兵们。149

第八章 数点家山常在眼: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两次回韶山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来到毛氏宗祠门口,毛泽东对陪同人员说:“管他三七二十一,进去鞠几个躬再说。”155

二 滴水洞神秘幽静,毛泽东称之为“西方的一个山洞”。1966年6月,毛泽东在这里居住了12天。离开时,他对管理员说:“你可要看管好房子啊,我还会回来的。”174

第九章 一方山水一方人:毛泽东与韶山地域文化一 旧时中国,家族文化为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毛氏家族数百年形成的人文精神,沉雄而郁勃,灵秀而浪漫,至毛泽东而臻昌炽盛大。187

二 毛主席“接待家乡人还是韶山那一套”。韶山老地下党员毛月秋的感慨,恰可证实韶山的民风、民俗深刻影响到毛泽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200

三 清末,韶山人崇佛趋于鼎盛。少年毛泽东读过经书,拜过庵堂。他从佛学中吸取的精神养分,经近代经世佛学的改造,已深深积淀在他的思想深处。218

第十章 留与他年说梦痕:毛泽东与他的父老乡亲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韶山血缘关系最近的毛氏亲属是他的三个堂弟,即毛泽连、毛泽青和毛泽荣。229

二 除三位堂弟外,毛泽东与毛氏家族的长辈和兄弟子侄们也有着广泛的交往,其中交往最密切的当数本家私塾老师毛宇居。243

三 “苟富贵,莫相忘。,”这是中国传统的交友观。位高权重的毛泽东不忘旧情,对乡下朋友一本至诚,尽可能地予以帮助和接济。258

四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韶山就有140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于韶山烈士的亲属,毛泽东感念之余倍加关心和爱护。270

五 毛泽东对外家怀有深厚的感戴和眷念之情,至今保存下来的他给外家亲戚的书信就有17封之多。另外,他还曾两次就外家的事情专门给当地县乡政府写信。在毛泽东的感情世界中,唐家圫的山水和亲人是他永远的牵挂。283

第十一章 魂魄犹应依此间:毛泽东遗物回韶山一 1966年以后,毛泽东多次想回故乡居住,但始终未能如愿。1990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中南海5000多件遗物移交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保存。睹物思人,故乡人民倍感欣慰。307

二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的毛泽东遗物中,有一套较完整的生活账。作为毛泽东家庭日常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生活账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有助于人们更真切地了解毛泽东的家政家计,揭开中国第一家庭生活的神秘面纱。313

三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这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在韶山参观毛泽东遗物展时的题词。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收藏的大量交公的礼品清单和各种票证,为这句题词作了最好的注脚。320

四 如同在穿戴、饮食、学习上有自身的特点一样,毛泽东在娱乐方面也表现出强烈的个性魅力。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珍藏的毛泽东遗物中,有大量文体娱乐方面的用品,它们作为生动的历史见证,展示出一代伟人的娱乐天地和潇洒情趣。325

五 毛泽东遗物中的餐具和茶具,还有地毯、笔筒、烟灰缸等,多饰有梅花和兰花图案。托物明志,从中可看出主人的心性和品格。337

六 配乐古诗词在毛泽东晚年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们伴随毛泽东度过了孤独难耐、力不从心的黄昏岁月,让他那颗负担太重的心灵得到了稍许宽慰。342

第十二章 韶乐已停尚有村:韶山风物耐人思一 历史进入近代,韶山这块秀丽的土地在时势的推涌下风兴云奋,人文荟萃,迄毛泽东出,更是功业震殊俗,声绩耀寰宇。在这片仅2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孕育了大量非凡的政治军事人才,而且也涌现出许多知名的科学和文化精英。349

二 韶山,湘中灵秀之地,“山峻以夏,水洁以长,茂林修竹,云气往来”。秀绝的山水养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韶山也因此而驰名中外。如今韶山市不仅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是湖南省的首批“小康城市”。354

三 1951年,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从此,韶山这个偏僻而美丽的山村敞开它质朴的怀抱,迎接着纷至沓来的客人。在众多的参观者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外名人。迄今为止,来韶山参观的国内外名人已有一万多人,并留下了大量的题词和故事。361

后记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