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戊戌变法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北京戊戌变法史
  • 刘高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ISBN:754021426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戊戌变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京戊戌变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1

第一节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

(一)战争借款和战争赔款1

(二)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

第二节 清王朝的封建腐朽统治3

(一)慈禧的独裁统治对国家的危害3

(二)财政枯竭民不聊生7

第三节 洋务运动的兴起9

(一)北方洋务工业9

(二)京师同文馆的建立17

(三)激进的洋务思想家18

第二章 康有为在京师上书及其活动24

第一节 康有为与南海会馆24

(一)不断求索的成长道路24

(二)京师南海会馆27

第二节 南海布衣的《上清帝第一书》30

(一)《上书》的时代背景30

(二)《上书》的分析及其在京师的影响32

第三节 继续在京师从事政治活动36

(一)代拟《钱币疏》等奏稿36

(二)《广艺舟双楫》38

第三章 公车上书及颁布乙未新政上谕40

第一节 京官谏诤和公车上书40

(一)马关签约后京师官员的纷纷谏诤40

(二)松筠庵和公车上书42

第二节 《上清帝第二书》和《殿试策》49

(一)《上清帝第二书》49

(二)《殿试策》和《朝考卷》所反映的变革思想51

第三节 清廷内部掀起的变法热潮54

(一)乙未新政上谕的颁布执行及历史作用54

(二)第三和第四次上书78

第四章 京师维新运动的全面展开81

第一节 京师强学会开各地创立学会之先河81

(一)《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的创刊81

(二)强学会的成立83

(三)强学会会址 —— 安徽会馆和嵩云草堂84

第二节 京师强学会人物及改为官书局88

(一)强学会人物及其所属派系88

(二)强学会内部的矛盾及改为官书局98

第五章 戊戌维新运动的高涨106

第一节 为胶州湾事件上书言事106

(一)京师第五次上书及总理衙门问话106

(二)第六和第七次上书108

第二节 胶州湾事变后京师创立的学会和学堂110

(一)1896年后京师成立的学会概述110

(二)通艺学堂和蜀学堂114

第三节 保国会119

(一)保国会的成立119

(二)保国会的解体122

第四节 维新派鼓动的上书活动125

(一)京师举子官吏的上书活动125

(二)对戊戌年公车上书活动的评价127

第六章 戊戌变法的顶峰——百日维新129

第一节 百日维新前的光绪帝129

(一)在甲午战争中129

(二)支持变法革新135

第二节 戊戌新政上谕评议138

(一)两次新政所颁布之上谕概述138

(二)康有为奏议与新政上谕140

第三节 京师大学堂151

(一)京师大学堂的筹建151

(二)京师大学堂遗址153

第四节 围绕新政改革派与守旧派的矛盾及斗争154

(一)第一阶段6月11日至8月底154

(二)第二阶段8月底至9月21日政变发生159

第五节 中央官吏对《校邠庐抗议》的签注167

(一)冯桂芬与《校邠庐抗议》167

(二)《抗议》签注所引发的问题170

(三)对《抗议》签注的评价173

第七章 戊戌六君子喋血京门179

第一节 六君子慷慨就义179

(一)政变发生后的活动179

(二)被捕日期及英勇就义180

(三)未谳即决的原因184

第二节 六君子生平记述及评议185

(一)杨锐185

(二)刘光第190

(三)林旭197

(四)谭嗣同206

(五)杨深秀212

(六)康广仁217

第八章 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219

第一节 政变日期219

(一)政变日期的几种说法219

(二)戊戌政变的日期是9月21日220

第二节 政变爆发的原因224

(一)引起政变爆发的原因224

(二)政变爆发的导火线225

第三节 参加变法的几支政治力量227

(一)南清议派227

(二)洋务派232

(三)一部分帝党官僚242

(四)新政上谕颁下地方督抚具奏执行情况248

(五)清中枢各部执行新政情况258

第四节 翁同和罢官及涉及的问题263

(一)周旋于帝后之间263

(二)与同僚们的关系267

(三)对康有为若离若即的态度270

(四)翁同和罢官是合力的作用277

(五)罢翁牵涉的几个问题286

第九章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289

第一节 戊戌变法是一场改革运动289

(一)光绪帝自上发动改革运动289

(二)康有为等维新派自下展开变法活动291

第二节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92

(一)清最高统治阶层与变法293

(二)光绪帝颁布新政中的失误及其影响296

(三)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300

1.开懋勤殿及合邦的计划300

2.从天津阅兵到引发军事政变303

3.与各派的矛盾削弱了变法力量309

第三节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312

(一)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312

(二)戊戌变法促成近代资产阶级知识群体的涌现314

(三)戊戌变法促成近代史上首次思想解放运动314

后记3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