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说明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说明书
  •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丁国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04773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60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617页
  • 主题词:岩石圈-动力地质学 动力地质学-岩石圈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说明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编 岩石圈的结构和演化1

目录1

第一章 前寒武纪大陆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2

第一节 太古代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3

第二节 早元古代的改造作用8

第三节 中、晚元古代的古板块构造体制14

第四节 前寒武纪构造演化的基本规律23

第一节 地壳构造发育简史25

第二章 地壳构造发育简史及大地构造分区25

第二节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原则27

第三节 大地构造分区29

第四节 大地构造的几个重要特点35

第三章 区域重力场特征与地壳均衡40

第一节 自由空气重力异常特点40

第二节 1°×1°布格重力异常特点45

第三节 地壳-地幔密度分布特点47

第四节 均衡重力异常特点52

第五节 地壳均衡补偿56

第四章 地热场特征59

第一节 大地热流59

第二节 热泉67

第三节 地热场与壳—幔构造68

第四节 地热场与地震活动71

第五章 岩石圈的非均匀性及结构的基本特征76

第一节 岩石圈的非均匀性76

第二节 大陆岩石圈结构基本特征82

第二编 新构造运动与变形91

第一章 新构造的基本特征92

第一节 新构造期92

第二节 新构造分区93

第二章 活动裂陷、压陷盆地及活动褶皱98

第一节 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条件及类型98

第二节 新生代裂陷作用的分期100

第三节 活动裂陷盆地102

第四节 活动压陷盆地与活动褶皱104

第一节 活动断裂体系及主要活动断裂带概述106

第三章 活动断裂及其现代运动106

第二节 活动断裂的现代运动113

第三节 活动断裂的类型和分区115

第四章 岩浆及火山活动117

第一节 中国东部新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117

第二节 中国西部新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119

第三节 新生代岩浆活动的特点121

第五章 现代地壳垂直形变123

第一节 资料与形变图的编绘123

第二节 现代地壳垂直形变基本面貌131

第三节 垂直形变与现代构造活动136

第六章 活动亚板块、构造块体的相对运动142

第一节 中国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142

第二节 活动亚板块与构造块体的划分及其相对运动的计算方法144

第三节 活动亚板块、构造块体的相对运动状况148

第七章 新构造应力场154

第一节 地壳应力状态概况154

第二节 新生代构造应力场162

第三节 现代构造应力场163

第八章 新构造作用与地质灾害166

第一节 地质灾害166

第二节 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167

第三编 地震活动179

第一章 历史地震及现代地震活动性181

第一节 地震历史资料181

第二节 地震目录及地震活动特点185

第一节 地震震源深度概况193

第二章 地震震源深度的基本特征193

第二节 有关震源深度一些问题的讨论198

第三章 强地震的震源机制201

第一节 震源机制及P波初动解201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面临的问题202

第三节 关于P波初动解的评价——资料处理方法204

第四节 资料分析和处理结果206

第五节 震源机制与现代构造应力及形变特征215

第四章 震源断错和地震应力场221

第一节 地震应力应变概念222

第二节 构造地震应力作用特点224

第三节 地震断错类型225

第四节 中国震源断错和地震应力场基本特点234

第五章 地震破裂特征236

第一节 地震破裂的空间分布与性质237

第二节 地震破裂的组合类型特征240

第三节 地震破裂的扩展方向244

第四节 地震破裂的区域划分245

第五节 地震破裂与震级的关系247

第六节 地震破裂与动力来源249

第六章 地震线251

第一节 地震与X型共轭剪切破裂251

第二节 地震线的划分254

第三节 地震线的分区性255

第七章 中国及邻区地震时空活动特点261

第一节 中蒙地震活动区261

第二节 地震活跃幕262

第三节 本世纪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268

第四编 岩石圈动力学区域各论271

第一章 各省(区)各论272

第一节 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272

第二节 山西省279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289

第四节 辽宁省294

第五节 吉林省302

第六节 黑龙江省308

第七节 江苏省、上海市315

第八节 浙江省322

第九节 安徽省329

第十节 福建省337

第十一节 台湾省349

第十二节 江西省358

第十三节 山东省366

第十四节 河南省377

第十五节 湖北省386

第十六节 湖南省391

第十七节 广东省、海南省398

第十八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407

第十九节 四川省416

第二十节 贵州省423

第二十一节 云南省430

第二十二节 西藏自治区437

第二十三节 陕西省445

第二十四节 甘肃省451

第二十五节 青海省459

第二十六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467

第二十七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71

第二章 黑龙江亚板块岩石圈动力学特征482

第一节 岩石圈结构及构造背景482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与岩浆活动483

第三节 现代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487

第四节 岩石圈动力学基本特征489

第三章 华北亚板块岩石圈动力学特征492

第一节 岩石圈结构及构造背景492

第二节 中、新生代地壳构造的演化496

第三节 现代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498

第四节 岩石圈动力学特征499

第四章 南华亚板块岩石圈动力学特征503

第一节 岩石圈结构和构造503

第二节 陆壳的形成和特点506

第三节 新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508

第四节 岩石圈动力学特征512

第五章 南海亚板块岩石圈动力学特征516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壳结构516

第二节 新构造的主要特征521

第三节 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524

第六章 新疆亚板块岩石圈动力学特征527

第一节 岩石圈结构及构造527

第二节 地质构造背景530

第三节 新构造运动532

第四节 动力学特征536

第七章 青藏亚板块岩石圈动力学基本特征539

结论549

参考文献565

附录:中国地震目录(MS≥6)(1900—1984)5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