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论
  • 郭继严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01829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篇 导论5

第一章 方法6

第二章 历史的回顾13

第一节 三大争论问题13

第二节 卢森堡和列宁的看法15

第三节 苏联二、三十年代的争论24

第四节 斯大林五十年代初提出的观点37

第五节 我国学术界的争论47

第六节 历史回顾所显现出来的问题49

第二篇 均衡论57

第一章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说明的究竟是什么问题?58

第一节 两种思路症结所在?58

第二节 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63

第三节 马克思是怎样分析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74

第四节 舍象如此多的因素说明了什么?78

第二章 为何把实现问题作为中心?85

第一节 产品实现过程只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一个方面85

第二节 理论体系中的一环90

第三节 是“实现论”,不是“按比例发展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指导意义96

第三章 资产阶级宏观经济理论分析106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06

第二节 对国民收入的分析谬在何处?108

第三节 只在价格形式上分析“总供给=总需求”115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均衡同国民经济的均衡不是一回事118

第四章 值得商榷的另一种思路121

第一节 能否以资产阶级宏观经济理论为依据?121

第二节 关于总供给=总需求的比较分析132

第五章 国民经济的均衡141

第一节 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诸种比例关系141

第二节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148

第三节 实现国民经济均衡的基本条件157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两个制衡因素171

第一节 均衡与失衡171

第二节 必要产品量的确定175

第三节 积累基金的构成184

第三篇 水平论191

第一章 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民经济总量193

第一节 国家贫富的根本原因在哪里?193

第二节 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两个环节196

第三节 决定物质资料生产规模的主要因素206

第二章 社会生产的部门结构214

第一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的部门划分214

第二节 产业部门之间的双重联系220

第三节 产需平衡关系与产业部门结构227

第三章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一般趋势233

第一节 科学技术革命是原动力233

第二节 变化始于新产业部门的出现238

第三节 由农、轻、重“三足鼎立”的格局向多元化发展241

第四节 生产资料生产向多方向、高技术发展248

第五节 劳动力部门结构的变化“三次产业分类法”252

第六节 产业政策的重要作用257

第四章 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261

第一节 我国产业结构正处在一个转折时期261

第二节 发展高技术新兴产业268

第三节 加速基础部门的建设273

第五章 生产力水平提高对均衡关系的影响277

第一节 何以旧话重提277

第二节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客观依据280

第三节 历史的检验28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两大部类增长速度的差异294

第四篇 动力论299

第一章 研究经济运行动力问题的出发点301

第一节 “隐去了”的主体301

第二节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与社会主义阶段的现实307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层次经济利益结构3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整体利益313

第二节 生产资料不同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差别315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利益差别319

第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和内在调节机制331

第一节 动力来自于经济利益331

第二节 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337

第三节 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的争论357

第四节 劳动者之间利益差别的调节机制366

第五篇 调节论379

第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调节活动380

第一节 调节者—国家380

第二节 如何调节?382

第三节 经济调节的渠道和手段387

第二章 调节手段392

第一节 计划392

第二节 价格395

第三节 税399

第四节 信贷402

第三章 宏观调节406

第一节 结构均衡是总量均衡的基础406

第二节 消费资料供求均衡关系的调节413

第三节 生产资料供求均衡关系的调节419

第四节 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调节427

后记4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