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养生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占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0882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养生(中医)-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养生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中医养生学基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养生与中医养生学的概念2
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3
一、中医养生学的性质3
二、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点3
第三节 中医养生学的时代意义6
一、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改变7
二、激烈的社会竞争与“亚健康”7
三、“治未病”与普及养生8
第四节 学习的任务、目的和方法9
一、学习任务9
二、学习目的和方法9
复习思考题10
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11
第一节 起源萌芽(上古时期)11
一、食养文化的起源12
二、居住环境的选择13
三、传统健身术的萌芽13
第二节 文化奠基(春秋战国时期)14
一、周易的养生思想14
二、道家的养生思想15
三、儒家的养生思想19
四、先秦杂家养生思想22
第三节 成熟形成(秦汉晋唐时期)23
一、《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23
二、《神农本草经》25
三、王充的先天养生说26
四、医圣张仲景的养生之道26
五、神医华佗的养生术28
六、魏晋著名养生学家嵇康28
七、道教养生家29
八、唐代“药王”孙思邈31
九、佛家养生思想的传入33
第四节 完善提高(宋金元时期)34
一、朱熹的养生思想35
二、老年医学的不断完善36
三、医药养生方法日臻完善38
四、丰富多彩的饮食养生38
五、“金元四大家”对养生学的影响39
第五节 全面发展(明清时期)42
一、养生重阳气和“治形宝精”说42
二、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43
三、动静结合养生45
四、导引武术健身46
五、重视老年颐养46
第六节 振兴弘扬(近代和现代)48
一、建立养生保健的科研机构48
二、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48
三、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48
四、养生保健社会化49
复习思考题49
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的寿夭观50
第一节 中医的生命观50
一、生命的本源50
二、生命的时空特征51
三、生命的运动形式52
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健康观52
一、天年的概念52
二、中医的整体健康观念53
三、健康的生理特征54
第三节 中医衰老理论和学说55
一、衰老和早衰的概念55
二、促使早衰的因素56
三、衰老的机理57
四、中医的衰老理论与学说58
【拓展内容】62
拓展内容一 近代衰老学说62
拓展内容二 延缓衰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概况64
复习思考题66
第四章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原则67
第一节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67
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67
二、形神合一的生命观71
三、动静互涵的运动观73
四、协调平衡的调养观75
五、正气为本的预防观78
第二节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79
一、因时施养79
二、因人施养80
三、因地施养80
第三节 养生实践的指导思想81
一、综合调养81
二、持之以恒82
三、养生贯穿一生82
四、练功贵在精专83
五、养生重在生活化83
复习思考题83
中篇 常用中医养生方法85
第五章 精神养生法85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86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86
二、精神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87
第二节 心神养生法88
一、心神与心神养生法的概念88
二、心神养生的方法88
第三节 情志养生法91
一、情志与情志养生法的概念91
二、影响情绪变化的基本因素92
三、情志致病的特点93
四、不良情绪调摄法94
【拓展内容】98
拓展内容一 常见不良心态的调理98
拓展内容二 焦虑自测量表(SAS)101
拓展内容三 抑郁自评量表(SDS)102
复习思考题103
第六章 饮食养生法104
第一节 饮食养生的作用104
一、扶正补虚104
二、泻实祛邪105
三、防病益寿106
第二节 饮食养生的原则106
一、全面膳食106
二、合理搭配106
三、审因施膳108
四、饮食有节109
五、饮食卫生110
六、饮食禁忌111
第三节 饮食保健的方法111
一、进食保健111
二、食后保健112
第四节 饮品保健法113
一、茶113
二、酒116
三、醋116
四、羹汤118
五、粥119
六、饮料120
第五节 药膳介绍121
复习思考题124
第七章 药饵养生法125
第一节 药饵养生的原则126
一、平衡阴阳126
二、调补脾肾126
三、预防在先127
四、审因施补127
五、宜缓勿急127
第二节 常用延年益寿的中药128
一、常用益气类中药128
二、常用养血类中药131
三、常用滋阴类中药134
四、常用温阳类中药135
第三节 延年益寿方剂137
一、补肾类方剂137
二、健脾类方剂140
三、脾肾双补类方剂141
四、活血化瘀类方剂142
第四节 古代养生服饵文化简介143
一、养生服饵的起源143
二、养生服饵方的分类与特点144
三、常用服饵方药144
复习思考题146
第八章 房事养生法147
第一节 房事与养生147
一、基本概念147
二、房事的生理作用148
三、房事和谐与健康长寿149
四、房事和谐与性道德149
第二节 房事养生的原则和方法151
一、房事养生原则151
二、房中补益方法154
第三节 强肾补精功法155
一、疏通任督功法(男女皆宜)155
二、叩齿咽津翕周功法(男女皆宜)156
三、按摩下肢涌泉功法(男女皆宜)156
四、双掌摩腰功法(男女皆宜)156
五、壮阳固精功法(仅用于中老年男子)156
六、培元固本功法(仅用于女子)156
第四节 房事禁忌157
一、行房人忌157
二、行房天忌159
三、行房地忌160
第五节 优孕优生160
一、适当的婚育年龄160
二、生育前不纵欲161
三、选择种子时机161
四、晚婚少育161
五、交媾禁忌162
六、提高精子质量162
复习思考题162
第九章 起居睡眠养生法164
第一节 起居养生法164
一、起居有常164
二、劳逸适度166
三、服装顺时适体168
四、二便保健法170
第二节 睡眠养生法172
一、睡眠的生理172
二、睡眠的作用174
三、睡眠的影响因素与质量评估175
四、顺时睡眠176
五、子午觉176
六、睡眠的方位与姿势177
七、卧具与环境179
八、失眠的预防181
【拓展内容】183
拓展内容一 人体生物节律测试183
拓展内容二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184
拓展内容三 阿森斯失眠量表自测186
复习思考题187
第十章 环境养生法188
第一节 环境养生189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189
二、生态养生环境的标准189
第二节 地域养生190
一、海滨地区190
二、平原地区191
三、高原山地192
第三节 居住环境养生法192
一、居住环境的选择193
二、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94
三、改善优化居住环境196
第三节 居室环境养生法197
一、合理的居室环境198
二、室内污染对健康的危害200
三、改善居室环境201
第四节 风水理论简介202
一、风水的概念202
二、风水理论中的“气”的概念203
三、风水学的五大要素203
四、风水理论的意义204
五、居处环境宜忌205
复习思考题205
第十一章 运动养生法206
第一节 运动养生的机理206
第二节 传统运动健身的形式和流派208
一、形式多样的民间健身法208
二、不同流派的系统健身法208
第三节 传统健身术的健身原则和要求210
一、强调动静结合210
二、提倡持之以恒210
三、坚持运动适度210
四、提倡循序渐进210
五、运动锻炼,因时制宜211
六、运动项目,因人制宜211
第四节 传统健身术的形式举例212
一、太极拳212
二、五禽戏214
三、八段锦215
四、易筋经216
五、散步219
六、健身球222
复习思考题223
第十二章 休闲养生法224
第一节 休闲养生的意义225
第二节 休闲养生的方法225
一、琴棋书画225
二、音乐舞蹈230
三、花木园艺233
四、垂钓旅游234
复习思考题238
第十三章 沐浴养生法239
第一节 水浴240
一、水浴的分类和作用240
二、冷水浴的方法、原则及注意事项241
第二节 温泉浴242
一、温泉浴发展的历史沿革243
二、温泉养生的概念243
三、矿泉的分类243
四、浴身方法244
五、应用原则及宜忌245
第三节 药浴246
一、药浴的历史源流246
二、药浴的作用机理246
三、药浴的方法247
四、药浴的注意事项248
第四节 蒸气浴248
一、蒸气浴的作用机理248
二、蒸气浴的浴身方法249
三、蒸气浴适应证249
四、蒸气浴的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249
第五节 其他沐浴方法249
一、泥浴249
二、沙浴250
三、空气浴251
四、日光浴251
五、森林浴252
复习思考题253
第十四章 针灸养生法254
第一节 针刺养生法255
一、针刺养生的概念255
二、针刺养生的作用255
三、针刺养生的原则255
四、常用腧穴255
五、注意事项257
第二节 灸法养生法258
一、灸法养生的作用258
二、施灸方法258
三、灸法常用腧穴259
四、注意事项260
五、不同季节的灸法举例261
复习思考题262
第十五章 推拿养生法263
第一节 按摩的作用263
第二节 常用按摩方法264
第三节 按摩的运用267
一、穴位按摩法267
二、部位按摩保健法268
三、按摩保健的注意事项272
第四节 火罐保健法273
一、火罐的养生保健作用机理273
二、常用拔火罐方法273
三、拔火罐法的应用274
四、注意事项274
第五节 刮痧保健法274
一、刮痧的养生保健作用机理274
二、刮痧器具和介质275
三、刮痧的分类和操作方法275
四、刮痧的注意事项276
复习思考题276
第十六章 气功养生法277
第一节 气功养生的基础理论277
一、养生机理277
二、练功原则278
第二节 常用养生气功279
一、常用单式养生气功279
二、常用复式气功养生法281
三、养生气功注意事项283
复习思考题285
下篇 养生实践指导287
第十七章 四时养生287
第一节 因时养生的基本原则287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88
二、春捂秋冻288
三、慎避虚邪288
【拓展内容】289
拓展内容一 天人同构、同律、同象和同数289
拓展内容二 学习《素问·脏气法时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两篇及论逆四时所生之病289
第二节 春季养生290
一、精神调养290
二、起居调养291
三、饮食调养291
四、运动调养292
五、防病保健292
六、药饵调养292
第三节 夏季养生292
一、精神调养293
二、起居调养293
三、饮食调养293
四、运动调养294
五、防病保健294
六、药饵调养295
第四节 秋季养生295
一、精神调养295
二、起居调养296
三、饮食调养296
四、运动调养296
五、防病保健297
六、药饵调养297
第五节 冬季养生297
一、精神调养297
二、起居调养298
三、饮食调养298
四、运动调养298
五、防病保健299
六、药饵调养299
第六节 交节前后的自我调养299
拓展内容三 四季交替、二十四节气和物候学300
拓展内容四 生物气象学300
拓展内容五 脏气法时论的时间生物学研究301
拓展内容六 时病与生态病因学301
复习思考题302
第十八章 体质养生303
第一节 中医体质学的基本概念303
一、中医体质的概念303
二、中医体质学的概念304
第二节 体质形成的相关因素304
一、先天因素304
二、后天因素305
第三节 体质的生理特点306
一、体质与年龄的关系306
二、体质与性别的关系307
三、特禀体质的特点308
第四节 体质分型和特征308
一、平和体质308
二、气虚体质309
三、阳虚体质309
四、血虚体质309
五、阴虚体质309
六、痰湿体质310
七、湿热体质310
八、气郁体质310
九、血瘀体质311
十、特禀体质(过敏体质)311
第五节 不同体质的养生保健311
一、平和体质的调养312
二、气虚体质的调养314
三、阳虚体质的调养316
四、血虚体质的调养317
五、阴虚体质的调养319
六、痰湿体质的调养321
七、湿热体质的调养323
八、气郁体质的调养325
九、血瘀体质的调养327
十、特禀体质(过敏体质)的调养329
复习思考题331
【拓展内容】332
中医体质测评量表332
中医体质测评量表的评价336
第十九章 因人养生341
第一节 胎孕养生341
一、养胎342
二、胎教343
第二节 婴幼儿调护344
一、饮食调养,固护脾胃344
二、谨避寒暑,固护肺卫345
三、护养肾气,促进发育345
四、调节免疫,预防疾病345
五、做好安全防护345
第三节 儿童养生346
一、全面膳食346
二、体格锻炼346
三、早期教育346
第四节 青少年养生347
一、心性养生348
二、饮食调摄349
三、培养好习惯349
四、运动锻炼350
五、保护眼睛、预防近视350
六、预防肥胖症350
第五节 中年养生351
一、静养心神,平和心态351
二、劳逸适度,切勿过劳351
三、起居有常,节欲保精352
四、饮食药饵,防止早衰352
五、习惯良好,定期检查352
第六节 老年养生353
一、知足谦和,调和情志353
二、合理膳食,适度锻炼353
三、起居调摄,合理用药354
第七节 女性特殊时期的养生355
一、经期保健355
二、妊娠期保健355
三、产褥期保健355
四、哺乳期保健356
五、更年期保健357
第八节 脑力劳动者养生保健357
一、学会科学用脑358
二、饮食健脑益智358
三、运动按摩保健359
第九节 体力劳动者养生保健359
一、合理锻炼,平衡肢体359
二、调节膳食,代谢平衡360
三、科学休息,合理用脑360
复习思考题360
第二十章 人体不同部位的养生保健361
第一节 口腔护养361
一、固齿保健法362
二、唾液保健法364
第二节 颜面护养365
一、面部按摩365
二、针灸美容366
三、饮食美容366
四、药物美容366
五、气功美容367
六、心理美容367
第三节 头发护养368
一、梳理、按摩368
二、合理洗发368
三、饮食健发369
四、药物美发369
第四节 眼睛护养370
一、运目保健370
二、按摩健目371
三、闭目养神371
四、导引健目371
五、饮食养目372
六、药物养目372
第五节 耳的护养372
一、耳勿极听373
二、按摩健耳373
三、切忌掏耳373
四、药枕保健373
五、防病护耳374
六、良好习惯374
第六节 鼻的护养374
一、“浴鼻”锻炼374
二、按摩健鼻375
三、药物健鼻375
第七节 颈椎护养375
一、端正坐姿376
二、功能锻炼376
三、合理用枕376
四、自我按摩377
五、预防保健377
第八节 手足护养377
一、手的护养378
二、足的护养378
第九节 胸背腰腹保健护养380
一、胸部保健护养380
二、背部护养380
三、腰部保健护养381
四、腹部保健护养382
复习思考题383
热门推荐
- 326435.html
- 1176553.html
- 2001253.html
- 953079.html
- 1119632.html
- 2005568.html
- 2025470.html
- 1148298.html
- 1582202.html
- 2239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75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60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62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53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3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95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92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60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68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5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