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炯盘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51813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9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通信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通信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引言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2
1.3 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构成5
1.3.1 概述5
1.3.2 信源、信宿和信号6
1.3.3 信源编译码设备6
1.3.4 信道及信道编译码设备7
1.3.5 交换设备7
1.4 本书的总体结构8
第2章 确定信号分析9
2.1 引言9
2.2 确定信号的分类9
2.3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10
2.4 傅里叶变换11
2.5 单位冲激函数的傅里叶变换12
2.6 功率信号的傅里叶变换13
2.7 能量谱密度与功率谱密度16
2.8 确定信号的相关函数18
2.9 卷积21
2.10 确定信号通过线性系统22
2.11 希尔伯特变换24
2.12 解析信号27
2.13 频带信号与带通系统28
第3章 随机过程35
3.1 引言35
3.2 随机过程的统计(概率)特性35
3.3 平稳随机过程37
3.4 高斯随机过程(正态)41
3.5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43
3.6 高斯白噪声46
3.7 窄带平稳随机过程48
3.8 余弦波加窄带平稳高斯随机过程54
3.9 匹配滤波器55
3.10 循环平稳随机过程58
习题59
第4章 模拟通信系统61
4.1 引言61
4.2 幅度调制62
4.2.1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62
4.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幅度调制68
4.2.3 单边带调幅71
4.2.4 残留边带调幅74
4.3 角度调制76
4.3.1 调频及调相信号76
4.3.2 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78
4.3.3 角度调制器与解调器80
4.4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83
4.4.1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系统的抗噪声性能84
4.4.2 单边带调幅系统的抗噪声性能85
4.4.3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系统的抗噪声性能86
4.5 角度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90
4.5.1 角度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90
4.5.2 频率调制的门限效应93
4.5.3 预加重滤波与去加重滤波94
4.6 频分复用及其应用实例96
4.7 超外差接收机99
4.8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基本原理100
4.8.1 综述100
4.8.2 接收机的噪声系数与等效噪声温度102
习题109
第5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113
5.1 引言113
5.1.1 数字基带信号及数字基带传输113
5.1.2 信息量单位、信息速率及码元速率、误比特率及误符率、频带利用率114
5.2 数字基带信号波形及其功率谱密度115
5.2.1 数字脉冲幅度调制115
5.2.2 常用的数字PAM信号波形(码型)116
5.2.3 数字PAM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计算121
5.2.4 常用线路码型126
5.3 在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条件下数字基带信号的接收131
5.3.1 利用低通滤波的接收132
5.3.2 利用匹配滤波器的最佳接收136
5.4 数字PAM信号通过限带基带信道的传输140
5.4.1 数字PAM基带传输及码间干扰141
5.4.2 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的奈奎斯特准则142
5.5 在理想限带及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条件下数字PAM信号的最佳基带传输146
5.6 眼图148
5.7 信道均衡149
5.8 部分响应系统156
5.9 符号同步161
习题165
第6章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171
6.1 引言171
6.2 二进制数字信号的正弦型载波调制172
6.2.1 二进制通断键控172
6.2.2 二进制移频键控183
6.2.3 二进制移相键控188
6.2.4 2PSK的载波同步192
6.2.5 差分移相键控194
6.3 四相移相键控196
6.3.1 四相移相键控196
6.3.2 差分四相移相键控201
6.3.3 偏移四相移相键控203
6.3.4 π/4-差分四相移相键控206
6.4 M进制数字调制208
6.4.1 数字调制信号的矢量表示209
6.4.2 统计判决理论215
6.4.3 加性白高斯噪声干扰下M进制确定信号的最佳接收217
6.4.4 M进制振幅键控221
6.4.5 M进制移相键控226
6.4.6 正交幅度调制233
6.4.7 M进制移频键控238
6.5 恒包络连续相位调制244
6.5.1 最小移频键控244
6.5.2 高斯最小移频键控251
习题260
第7章 信源和信源编码266
7.1 引言266
7.2 信源的分类及其统计特性描述267
7.3 信息熵H(X)269
7.4 互信息I(X;Y)276
7.5 无失真离散信源编码定理简介277
7.6 无失真离散信源编码280
7.7 信息率失真R(D)函数282
7.8 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与限失真信源编码286
7.9 连续信源的限失真编码287
7.9.1 模拟信号数字化基本原理287
7.9.2 采样289
7.9.3 标量量化294
7.9.4 脉冲编码调制300
7.9.5 时分复用304
7.9.6 矢量量化306
7.10 相关信源的限失真信源编码309
7.10.1 预测编码309
7.10.2 变换编码314
习题322
第8章 信道326
8.1 引言326
8.2 信道的定义和分类326
8.3 通信信道实例327
8.3.1 恒参信道327
8.3.2 随参信道328
8.4 信道的数学模型329
8.4.1 连续信道模型329
8.4.2 离散信道模型330
8.5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31
8.6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35
8.6.1 随参信道的数学模型335
8.6.2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36
8.6.3 抗衰落措施340
8.7 分集接收340
8.8 信道容量341
8.9 信道编码定理345
习题345
第9章 信道编码347
9.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347
9.2 线性分组码353
9.2.1 基本概念353
9.2.2 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354
9.2.3 对偶码359
9.2.4 系统码的编码与译码360
9.2.5 汉明码363
9.3 循环码363
9.3.1 基本概念363
9.3.2 多项式描述365
9.3.3 生成多项式与生成矩阵368
9.3.4 监督多项式与监督矩阵372
9.3.5 编码与译码电路374
9.3.6 编码的加长与缩短376
9.3.7 循环冗余校验377
9.4 BCH码与RS码378
9.5 卷积码383
9.5.1 卷积码的编码384
9.5.2 卷积码的译码390
9.5.3 卷积码的距离特性396
9.6 交织397
9.7 级联码400
9.8 Turbo码402
9.9 高效率信道编码TCM403
9.10 低密度校验码408
9.10.1 LDPC码的译码409
9.10.2 LDPC码的编码411
9.10.3 LDPC码H矩阵的构造411
习题411
第10章 扩频通信416
10.1 引言416
10.2 伪随机码416
10.2.1 定义416
10.2.2 最长线性反馈移存器序列(m序列)417
10.2.3 Gold码422
10.2.4 正交Gold码(偶位)422
10.2.5 随机序列的实现(样本)423
10.3 伪码的同步423
10.3.1 粗同步(捕获)423
10.3.2 细同步(跟踪)426
10.4 正交码428
10.5 直接序列扩频431
10.5.1 直扩二相移相键控431
10.5.2 功率谱密度433
10.5.3 DS-BPSK的抗干扰性能434
10.6 直扩正交多进制调制437
10.7 码分复用与码分多址438
10.7.1 码分复用438
10.7.2 沃尔什码相关特性的改善439
10.7.3 码分多址440
10.8 多径分集接收:Rake接收440
10.9 扩频码的其他应用441
10.9.1 误码率的测量441
10.9.2 数字信息序列的扰码与解扰442
10.9.3 噪声发生器443
10.9.4 数字通信加密443
10.9.5 测量时延443
习题444
第11章 正交频分复用多载波调制技术446
11.1 引言446
11.2 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448
11.2.1 BPSK-OFDM448
11.2.2 QAM-OFDM451
11.3 OFDM调制的数字实现452
11.4 循环前缀453
11.4.1 保护间隔453
11.4.2 循环前缀454
11.5 OFDM系统的收发信机455
11.6 OFDM系统的峰均比456
11.7 载波频率偏移对子载波间干扰的影响457
11.8 OFDM系统的应用458
习题459
第12章 通信系统的优化460
12.1 通信系统优化的物理与数学模型460
12.1.1 模型的建立与描述460
12.1.2 通信系统优化的度量指标与准则462
12.2 通信系统单技术指标下的优化463
12.2.1 无失真信源的编码定理464
12.2.2 限失真信源的编码定理464
12.2.3 信道编码定理465
12.3 基于AWGN信道在可靠性指标下的优化465
12.4 随参信道通信系统在可靠性指标下优化的基本思路468
第13章 通信网的基本知识472
13.1 引言472
13.2 通信网的组成要素和性能要求472
13.3 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474
13.3.1 电路转接475
13.3.2 信息转接475
13.3.3 多址接入477
13.4 信令和协议478
13.4.1 电话信令479
13.4.2 数据网协议480
13.5 下一代网络482
13.5.1 NGN482
13.5.2 软交换483
13.5.3 IMS483
13.6 无线自组织网络484
13.7 结束语484
部分习题答案485
缩略语496
参考文献498
热门推荐
- 1497160.html
- 1084843.html
- 2475537.html
- 296811.html
- 903151.html
- 896879.html
- 1414811.html
- 3644700.html
- 1337709.html
- 4680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7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3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7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60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24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05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91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64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9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7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