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以谁为师? 一个日本80后对中日关系的观察与思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以谁为师? 一个日本80后对中日关系的观察与思考
  • (日本)加藤嘉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0603525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中日关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以谁为师? 一个日本80后对中日关系的观察与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自序1

第一章:体验篇1

胡锦涛主席“温厚”的手1

亲眼目睹福田康夫访华2

《京论坛》座谈会:中日偏见究竟由何而来?4

中日“辩证戏”9

“中国老变化,日本要计划”的困境11

TGC北京:中日“共创”新时尚14

北大是自由、民主的地方吗?15

北大是中国“走出去引进来”的象征17

我为北大骄傲19

文化交流中的“跨角色”合作22

中日两国青年的“角色”24

从青春到社会—献给中日大学生26

我参与出版《七日谈》的目的30

“反日游行”给予的教训32

被政治关系牺牲的文化关系34

中日女足赛的欣慰35

北京—最需要“耐心”37

北京—走向东方“新天地”39

北京—和不文明说“再见”42

文明素质:中国“新百年梦”43

2008年8月8日感言45

毕业思考(一)—艰苦的72小时47

第二章:感受篇49

温家宝的魅力何在?49

福田辞职改变中日关系了吗?51

张艺谋“第一印象”54

小泉纯一郎为何没有参加早餐会?56

评《岩松看日本》—媒体报道对中日比任何时代都重要57

王旭明“下课”了59

中国记者61

我眼里的毛泽东64

王毅、日本、外交官65

我看王毅当国台办主任67

张光北的人格魅力68

与《靖国》导演李缨对谈69

邓小平是如何“观察”世界的?78

学习邓小平的对外战略思考80

伟大中国观察家费正清给予的启示84

我眼中的华人:神奇而美丽89

中国人是创造奇迹的民族90

我为我学生骄傲:“师生缘”是超越国界的91

亨廷顿逝世:21世纪思想论争将开始93

日本为何没有“范跑跑”?95

福原爱拿的旗帜和一口流利的东北话99

伟大教练—郎平和井村100

刘翔是我们的骄傲102

假设麻生当首相,中日关系将怎么变?103

毕业思考(二)—为什么选择“毒饺子”作论文选题?106

第三章:观察篇109

2008年最大的新闻109

“向外看”还是“向内看”?112

中日改革背后的差异—“心态”115

中日民众的“心”还在挣扎中117

中日围绕自卫队运输机的“挫折”118

中日公民要摆脱“弱国心态”121

中日韩向全球传达政治决心?122

中国是如何运用“外交艺术”的?124

我看当代中国的国家利益126

“日本杨佳案”告一段落了?129

中方对“春晓”有让步吗?132

奥运前夕关注后奥运时期134

日本代表队拿着的中日两国国旗代表什么?136

从“毒饺子”到“毒奶粉”138

长野奥运圣火传递“安全”完成的背后141

四川地震拉近了中日情感吗?143

北大学子如何看待日本和日本人?145

日韩“鸿沟”的北京观察154

四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不该一次性应该综合性157

北京人为什么闯红灯?159

居安思危:中日必须谨慎对待“暖春”163

中国人有必要了解自己如何被外界看待165

中国人应该理解日本人二战观的“两难”167

中国人必须吸取“家乐福风波”的教训168

中国的对外传播要“光而不耀”170

期待中国能够坚持到底走自己的路177

毕业思考(三)—观察“毒饺子”178

第四章:思考篇183

第三双眼为何重要?183

为何日本人不看好中日关系?185

为何中国人的对日感情好转?187

胡锦涛访日的4点思考189

日本人应该珍惜胡锦涛191

日本首相为什么老换?193

日韩竹岛(独岛)争端对中日钓鱼岛之争的启示195

如何让高中生体验对方国家?197

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历史,还要思考历史199

日美关系与中国因素201

我眼中的美国和日美关系204

研究东亚为什么要到美国?208

冷战后中日“共同战略基础”何在?209

什么是真正的“精英”?211

谋事在于精英,成事在于草根213

我对学生交流的总结思考214

“暧昧”和“不透明”产生的不信任和危险感216

反思“2005年”218

思考中日关系的5点视角223

“陈冠希事件”:反思网络时代224

靖国神社的“复杂”226

“靖国神社”是否是中日关系的“底线”?228

毕业思考(四)—思考“毒饺子”230

第五章:探索篇235

中日关系:走过30年235

中日民众需要超越思维的局限237

假设日本失去中国239

中日决策者不一定要“亲”,但一定要“知”243

环保:无国界的机遇244

谁真正在监督媒体?246

东海问题需要全民讨论吗?248

需要“双向”努力的历史“认识”249

中日面临的是“两种”历史认识问题251

历史认识问题—中日关系的“象征”253

“表扬对方”比“张扬自己”更重要254

日本对华ODA有偿部分结束了255

从“语言”看未来中日未来的实力格局257

动机是利益友好是结果259

前所未有的“两强”时代261

东亚前景和日本的角色262

中国应该加入“富国俱乐部”吗?264

中国应否反对日本“入常”?266

政治家能解决多少问题?267

官僚能解决多少问题?268

媒体能解决多少问题?269

商人能解决多少问题?270

文艺人能解决多少问题?271

学者能解决多少问题?272

青少年能解决多少问题?273

毕业思考(五)—回答“毒饺子”274

编后记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