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校管理学新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学校管理学新编
  • 赵敏,江月孙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613644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学校管理-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校管理学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本原理篇3

第一章 导论3

第一节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3

一 管理和学校管理的概念3

二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5

三 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8

第二节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0

第三节 学习、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12

一 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12

二 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原则和方法14

第二章 学校管理理念18

第一节 学校管理理念的内涵与类型18

一 理念的内涵18

二 学校管理理念的内涵21

三 学校管理理念的分类22

第二节 人本管理理念23

一 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23

二 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实现24

第三节 校本管理理念26

一 校本管理产生的背景26

二 校本管理的概念27

三 校本管理理念的构成要素29

四 学校在实施校本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2

第四节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33

一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特点33

二 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内涵34

三 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模式33

第五节 学习型组织理念36

一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与特征36

二 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向:学习型学校39

三 学习型学校的构建策略40

第三章 学校管理目标43

第一节 学校管理目标的意义与作用43

一 目标与目标管理43

二 学校管理目标44

第二节 学校管理目标的制定48

一 制定学校管理目标的依据48

二 学校管理目标的内容和体系50

三 制定学校管理目标的要求54

第三节 学校管理目标的实施56

一 形成整合一致的目标系统56

二 科学安排实现目标的次序,确定目标实施要点57

三 把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与建立相应的制度结合起来59

四 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协调学校与社会的关系60

第四节 学校管理目标的评估61

第四章 学校发展战略63

第一节 学校发展战略概述63

一 战略和学校发展战略的概念63

二 学校发展战略的地位与意义65

第二节 学校发展战略制定65

一 学校发展战略制定的基本模式分析65

二 学校发展战略制定的基本程序67

三 学校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方法68

第三节 学校发展战略实施72

一 学校发展战略实施概述72

二 学校发展战略实施环节72

第四节 学校发展战略评价75

一 学校发展战略评价的概念75

二 学校发展战略评价标准76

三 学校发展战略评价的方法78

第五章 学校管理原则84

第一节 学校管理原则的意义8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85

一 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的含义85

二 贯彻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85

第三节 以教学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原则87

一 以教学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原则的含义87

二 贯彻以教学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原则的基本要求88

第四节 工作责任制原则91

一 责任制及其意义91

二 贯彻责任制原则的基本要求92

第五节 民主管理原则96

一 民主管理原则的含义96

二 贯彻民主管理原则的基本要求97

第六节 效益性原则98

一 效益性原则的含义98

二 贯彻效益性原则的基本要求98

第六章 学校管理过程100

第一节 学校管理过程概述100

一 管理过程的特征100

二 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101

第二节 学校管理过程基本环节的分析105

一 计划105

二 组织(执行)107

三 检查109

四 总结111

第二篇 组织与人员篇117

第七章 学校管理体制117

第一节 学校的领导体制117

一 学校领导体制的意义117

二 中小学领导体制的演变118

三 实行校长负责制120

第二节 学校的组织机构125

一 建立学校组织机构的基本要求125

二 组织机构125

第三节 学校的规章制度128

一 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的意义128

二 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129

三 中小学规章制度的内容130

四 认真贯彻执行规章制度132

第八章 学校管理人员134

第一节 学校管理人员概述134

一 学校管理人员的概念134

二 学校管理人员的作用134

第二节 校长136

一 校长的地位136

二 校长的任职条件136

三 校长的职责137

四 校长的素质修养140

第三节 学校领导班子建设145

一 领导班子的结构要科学合理145

二 把实行校长负责制与发挥学校领导班子集体作用结合起来146

三 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威信147

四 努力提高领导管理工作的效率148

五 注意领导管理方式149

第九章 教师管理152

第一节 教师劳动过程的特点与心理特点152

一 教师劳动过程的特点152

二 教师的心理特点155

第二节 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基本方法156

一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156

二 满足教职工正当的合理的要求159

三 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161

四 调动教职工参加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162

五 正确运用评比、奖励手段163

六 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166

第三节 教师的业务提高与考核166

一 教师的业务提高166

二 教师的业务考核168

第四节 教师管理的几项具体工作169

一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学校教师的编制169

二 做好教师的选拔和任用工作170

三 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171

四 切实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172

第十章 学生管理173

第一节 学生管理概述173

一 学生管理的概念173

二 学生管理的地位与作用174

三 学生管理目标174

第二节 学生管理的内容175

一 学业管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协调发展175

二 生活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得必要的生活技能178

三 心理健康管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179

第三节 学生管理组织与人员182

一 学生管理组织的基本形式182

二 学生管理组织的基本职能183

三 学生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189

第四节 学生管理制度190

一 学生管理制度的类型与作用190

二 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应遵循的基本要求191

三 落实学生管理制度要注意的问题193

四 制度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的协调配合195

第三篇 方法与技术篇203

第十一章 学校管理方法203

第一节 学校管理行政方法203

一 行政方法和学校管理行政方法的含义203

二 学校管理行政方法的特点204

三 行政方法运用于学校管理的作用及其局限性205

四 在学校管理中运用行政方法的基本要求206

第二节 学校管理经济方法207

一 经济方法和学校管理经济方法的含义207

二 学校管理经济方法的特点208

三 运用学校管理经济方法的基本要求208

第三节 学校管理法律方法209

一 法律方法和学校管理法律方法的含义209

二 学校管理法律方法的特点210

三 法律方法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210

四 法律方法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211

第四节 学校管理思想教育方法213

一 学校管理思想教育方法的含义213

二 学校管理中思想教育方法的特点214

三 学校管理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具体方法215

第五节 学校管理控制方法217

一 关键点控制法217

二 共轭控制法218

三 负反馈调节法218

四 自我控制法219

第十二章 学校管理技术221

第一节 学校管理的决策技术221

一 决策和学校管理决策221

二 学校管理决策的类型222

三 学校管理决策的一般过程223

四 学校管理决策的方法224

第二节 学校管理的信息技术227

一 信息和信息系统227

二 管理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统229

三 学校信息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232

第三节 学校管理中的计算机技术235

一 电子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235

二 现代管理中的计算机技术236

三 学校管理中的计算机技术236

第四篇 工作实务篇247

第十三章 教学工作管理247

第一节 教学工作管理的基本要求247

一 摆正教学工作管理的位置247

二 明确教学工作的管理目标247

三 加强教学思想管理248

四 正确处理教学管理中的各种关系252

五 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为教学提供物质条件253

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计划与组织教学实施254

一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254

二 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255

三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256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总结258

一 教学工作的检查258

二 教学工作的总结261

第四节 教研组和教务行政工作管理262

一 对教研组工作的管理262

二 教务行政工作管理263

第十四章 德育工作管理265

第一节 德育管理的基本要求265

一 把德育管理摆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265

二 明确德育管理的任务267

三 正确处理和协调德育管理中的几个关系270

第二节 德育过程和德育途径的管理272

一 加强德育工作的全过程管理272

二 德育的多种途径管理274

第三节 德育环境建设与良好校风的培养279

一 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279

二 培养良好的校风280

第四节 提高德育管理的效能282

一 提高德育管理效能的意义282

二 对影响学校德育效果主要因素的分析282

三 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效能的主要措施284

第十五章 体育卫生工作管理286

第一节 体育卫生工作的管理任务和要求286

一 体育卫生工作的管理任务286

二 管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基本要求288

第二节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管理290

一 加强对体育教研组和体育教师的管理290

二 加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管理291

三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291

第三节 卫生保健工作管理292

一 明确医务室和卫生人员的职责293

二 依据大脑皮层机能的特性组织教育教学过程293

三 加强各项卫生工作的管理294

第十六章 美育工作管理297

第一节 美育工作管理的意义、任务和要求297

一 美育工作管理的意义297

二 美育工作管理的任务298

三 美育工作管理的要求300

第二节 校内美育工作的组织与管理302

一 显性美育课程的管理302

二 隐性美育课程的管理304

第三节 校外美育工作的组织与管理304

一 家庭美育的组织与管理305

二 社区美育的组织与管理305

第十七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307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内涵与意义307

一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07

二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308

三 学习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意义308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目标310

一 帮助学校领导更新课程管理观念310

二 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了解新课程310

三 帮助教师转变课堂活动角色311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现状与问题311

一 国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情况311

二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情况312

三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14

第四节 如何实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管理317

一 指导教师正确地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资源317

二 选择合适的教师队伍319

三 明确教师的指导任务与有效指导策略320

四 指导教师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322

五 学校重视并争取获得家长、社区及社会机构的支持323

第十八章 总务工作管理324

第一节 总务工作的管理任务和要求324

一 总务工作的管理任务324

二 总务工作的管理要求325

第二节 校产、财务和生活福利管理326

一 校产管理326

二 财务管理329

三 生活福利工作管理330

第十九章 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管理332

第一节 学校后勤社会化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的界定333

一 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提出333

二 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内涵335

三 实行学校后勤社会化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337

第二节 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内容与运作337

一 饮食进入市场337

二 适度开放学校资源338

三 公开招标学生公寓339

四 学校商店引入竞争341

第三节 学校后勤社会化的管理策略341

一 建章立制以人为本的刚柔管理策略344

二 制度规范财产核清的校产管理策略346

三 规则有序收费服务的财务管理策略347

四 内外结合构建有效的监控管理策略347

第五篇 专题研究篇353

第二十章 学校文化与管理353

第一节 学校文化概述353

一 组织文化理论的起源和特征353

二 学校文化的界定354

三 研究学校文化的意义357

第二节 学校文化的内容和功能358

一 学校文化的显性内容358

二 学校文化的隐性内容359

三 学校文化的功能360

第三节 学校文化建设362

一 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362

二 学校文化建设的步骤和方法363

第二十一章 学校公共关系与管理368

第一节 学校公共关系概述368

一 什么是学校公共关系369

二 学校公共关系的必要性370

三 学校公共关系的可能性373

第二节 学校公共关系对象374

一 公众的概念374

二 学校公众的分类374

第三节 学校内部公共关系和外部公共关系377

一 对教职员工的公共关系377

二 对学生的公共关系378

三 对校董会的公共关系379

四 学校的外部公共关系379

第四节 学校公共关系的原则382

一 互利互惠原则382

二 双向沟通原则383

三 全员公共关系原则383

四 诚实守信原则383

第五节 学校公共关系的职能384

一 采集信息384

二 决策咨询385

三 传播沟通385

四 争取支持386

第二十二章 学校教育评价与管理388

第一节 学校教育评价概述388

一 教育评价、学校教育评价的含义及其历史简述388

二 学校教育评价的意义389

三 学校教育评价在学校管理中的功能390

第二节 学校教育评价的原则及其内容392

一 学校教育评价的原则392

二 学校教育评价的内容394

第三节 学校教育评价方案设计的基本程序399

一 学校教育评价方案的要求399

二 评价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400

第四节 学校教育评价的组织实施404

一 学校教育评价的准备404

二 学校教育评价的实施405

三 学校教育评价的总结406

第五节 建立学校教育评价制度407

一 建立学校教育评价制度的意义407

二 建立学校教育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409

第二十三章 学校管理创新413

第一节 学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413

一 学校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413

二 学校管理创新是管理动态性的要求414

三 学校管理创新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要求415

第二节 学校管理创新的含义和内容416

一 管理创新与学校管理创新的含义416

二 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417

第三节 学校管理创新对校长的基本要求420

一 校长要成为学校管理创新的主体420

二 校长要积极发现和支持中层干部及教职工的创新421

三 学校管理创新要从实际出发,有实事求是的精神421

参考文献4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