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列宁和平共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从德,杨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1275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25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列宁主义-和平共处-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列宁和平共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选题的基本依据和研究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3
三 本书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1
四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12
五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3
六 本书存在的几点不足或没有重点论及的方面14
第一章 “帝国主义”论:列宁和平共处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准备15
一 时代特点与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15
(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15
(二)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类矛盾激化的焦点26
(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新的问题30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5
(一)帝国主义列强争霸的性质36
(二)列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口号的提出40
(三)“工人没有祖国”的口号化为乌有46
三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极为严峻的局势51
(一)年轻的苏维埃处于敌人的全面包围之中(国际)51
(二)“红色政权”处于“灭亡的边缘”(国内)58
第二章 “一国首先胜利”论:列宁和平共处思想形成的理论前提和实践基础62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述62
(一)“共产主义革命”将“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62
(二)“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66
二 列宁“一国首先胜利”思想的形成72
(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发现72
(二)“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75
(三)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发展84
三 “一国首先胜利”思想与和平共处思想间的逻辑联系92
(一)“一国首先胜利”思想形成时列宁还没有提出和平共处思想92
(二)“一国首先胜利”思想是和平共处思想提出的理论前提97
(三)苏俄政权存在下来是和平共处思想提出的实践基础101
第三章 “均势”论: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理论继承与实践创新103
一 欧洲传统外交中的“均势”理论103
(一)“均势”的内涵103
(二)欧洲“均势外交”的传统107
(三)俄国的“均势”理念111
二 列宁论“均势”115
(一)文本解读:列宁多次论及“均势”115
(二)列宁的“均势”理论对欧洲均势传统的继承与创新119
(三)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126
三 列宁的“均势”理论与和平共处思想间的逻辑联系129
(一)“两制”均势的形成是和平共处的前提129
(二)“不稳定的均势”条件下和平共处只是“一种策略”132
(三)和平共处思想是“均势”理论的延展136
第四章 经验总结: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实践探索140
一 “和平共处”思想的主要内容140
(一)“和平共处”局面的形成140
(二)“和平共处”的主要内容142
二 “和平共处”理论在实践上的举措及成就147
(一)“同各国人民和平共居”原则和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148
(二)利用资本主义,积极建立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164
第五章 承继与延展:列宁和平共处思想及实践的价值分析169
一 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价值169
(一)促进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169
(二)为“两制”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173
二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178
(一)中国三代领导人对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78
(二)对我国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实践意义184
(三)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意义187
三 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191
(一)对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价值191
(二)对如何利用和学习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价值193
四 “构建和谐世界”:“两制”关系思想的发展与创新197
(一)从“和平共处”到构建“和谐世界”:一种策略的历史沿革197
(二)构建“和谐世界”:世界和平共处的升华201
五 传承与创新:习近平关于和平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与创新实践206
(一)“和”的思想的继承与创新207
(二)国家利益观208
(三)周边外交政策209
参考文献214
后记224
热门推荐
- 440410.html
- 3505655.html
- 2527315.html
- 2932741.html
- 3335130.html
- 791421.html
- 3728573.html
- 3839228.html
- 2806569.html
- 852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0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2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3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70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09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11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79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84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7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6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