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阜南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阜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黄山书社
- ISBN:7806301992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593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6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阜南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3
大事记10
第一章 建置区划45
第一节 历史沿革45
一 位置45
二 建置沿革45
第二节 行政区划46
二 集镇52
第三节 县城集镇村庄52
一 县城52
三 村庄55
第二章 自然环境56
第一节 地质地貌56
一 地质56
二 地貌56
一 气候57
第二节 气候物候57
二 物候61
第三节 水文62
一 地表水62
二 地下水63
第四节 土壤64
一 土壤类型64
二 土壤分布64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与矿物65
一 野生动物65
二 野生植物66
三 矿物66
第六节 气象灾害66
一 旱涝66
二 暴雨67
三 连阴雨67
六 干热风68
五 霜冻68
四 冰雹68
第三章 人口70
第一节 人口分布70
一 人口规模70
二 人口分布71
三 人口密度72
一 总体变动74
二 自然变动74
第二节 人口变动74
三 迁移变动75
四 人均寿命75
第三节 人口结构75
一 年龄结构75
二 性别结构77
三 职业结构79
四 文化结构80
一 育龄妇女生育状况81
五 民族结构81
第四节 计划生育81
二 计划生育的形成及发展83
三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85
第四章 农业86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86
一 封建土地所有制86
二 土地改革87
三 农业合作社88
四 人民公社90
五 农业生产责任制92
第二节 土地、劳畜力和农业机械93
一 土地93
二 农业劳动力93
三 农业畜力94
四 农业机械94
二 沿谷岗坡麦稻麻牛区97
第三节 农业区划97
一 洪濛洼地麦油麻渔区97
三 沿润平原粮棉油猪区98
第四节 种植业98
一 综述98
二 粮食作物99
三 经济作物107
四 其他农作物112
五 绿肥作物112
六 种子改良112
七 植物保护114
第五节 农业现代化进程118
一 机耕面积118
四 机械灌溉面积119
第六节 农业企业119
一 棉花原种场119
二 用电量119
三 化肥施用量119
二 麦豆良种场120
三 种子公司120
第七节 农业科研机构120
一 农业科学研究所120
二 生物防治研究所121
三 植保站121
第一节 林业体制变革122
第五章 林业122
第二节 林业生产综述123
一 林业资源123
二 林业产值123
三 林产品124
第三节 植树造林125
第四节 采种育苗126
第五节 林木保护127
一 护林组织127
二 病虫防治128
第六章 牧副渔业129
第一节 畜牧业129
一 大牲畜130
二 猪131
三 羊131
四 家禽131
五 兔132
六 畜种改良132
七 疫病防治133
八 畜牧企业135
第二节 副业135
第三节 渔业136
一 渔业资源136
二 养殖136
三 捕捞138
四 渔政管理139
五 水产企业140
第七章 水利141
第一节 淮河治理141
一 淮河干流治理141
二 濛洼蓄洪工程142
第二节 洪河治理144
一 洪河干流治理145
二 分洪工程145
三 处理工程146
第三节 内河治理148
一 谷河治理148
二 润河治理149
三 人工新河150
第四节 除涝工程151
一 圩堤工程151
二 除涝大沟152
三 除涝涵闸154
一 机电灌溉站156
第五节 灌溉工程156
二 井灌工程159
三 灌溉面积160
第六节 防汛抢险162
一 防汛抢险组织162
二 防汛任务162
三 防汛制度163
四 防汛设施164
五 抗洪抢险165
第七节 抗旱171
一 1957年抗旱171
二 1966年抗旱171
三 1978年抗旱171
第八节 水利管理172
一 管理机构172
二 工程管理172
三 管理法规174
第八章 工业175
第一节 工业体制175
一 国营工业175
二 集体工业175
三 村办及个体工业176
第二节 工业门类178
一 电力工业178
二 化学工业187
三 纺织缝纫工业189
四 机械金属制品工业190
五 酿酒工业193
六 建筑材料工业195
七 食品工业197
八 粮油饲料工业198
九 木材加工工业199
十 印刷及其它工业200
一 公路203
第一节 交通203
第九章 交通邮电203
二 水路211
三 交通运输管理212
第二节 邮电214
一 邮电机构214
二 邮政214
三 电信216
第十章 商业218
第一节 商业体制218
一 私营及个体商业218
二 国营商业220
三 供销合作商业221
四 集体商业222
第二节 商品流通渠道225
一 私营商业商品流通渠道225
二 国营商业商品流通渠道225
三 供销合作社商业商品流通渠道226
四 集体商业商品流通渠道227
第三节 商品购销227
一 日用工业品购销227
二 蔬菜肉食品购销235
三 生产资料供应237
四 农副产品购销240
第四节 出口商品248
一 管理体制248
二 土特产品249
三 畜产品251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253
一 饮食业253
二 服务业254
第六节 集市贸易254
一 集市254
二 庙会255
一 集贸市场管理257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257
第十一章 经济综合管理257
二 企业登记管理259
三 商标广告管理261
四 经济合同管理263
第二节 物价管理264
第三节 标准计量管理266
一 计量监督266
二 标准化监督267
一 财政体制268
第十二章 财政税务268
第一节 财政268
二 财政收入269
三 财政支出273
四 财政管理282
第二节 税务283
一 机构沿革283
二 税制283
三 税种税收284
四 税征减免287
第十三章 金融288
第一节 金融机构288
第二节 货币288
一 流通货币288
二 投放与回笼289
三 货币流通量289
一 单位存款290
第三节 存款290
二 储蓄291
第四节 信贷292
一 工商贷款292
二 农业贷款294
三 农贷清免295
第五节 结算296
一 会计核算296
三 联行往来297
二 转帐结算297
第六节 信用合作298
第七节 国库券299
第八节 保险299
一 险种299
二 理赔300
第十四章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302
第一节 县城建设302
一 县城规划302
二 县城建设303
三 市政工程304
四 县城防洪工程306
五 绿化环卫306
第二节 乡镇建设307
一 乡村规划建设307
二 集镇规划建设307
一 勘察设计310
第三节 设计施工310
二 建筑队伍311
三 建筑安装311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312
一 公房管理312
二 土地管理312
第五节 环境保护315
一 环境监测315
二 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318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与群众团体31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319
一 组织建设319
二 县委内设工作机构322
三 历次党代会323
四 党员教育326
五 纪律检查326
六 统战工作327
七 信访工作328
八 老干部工作329
第二节 群众团体329
一 农民协会329
二 工会330
三 共产主义青年团331
附:少年先锋队333
四 妇女联合会334
五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335
六 工商业联合会336
七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336
八 个体劳动者协会337
第十六章 人大、政府、政协338
第一节 人大338
一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38
二 县人民代表大会339
三 县人大常委会340
四 提案处理341
一 沿革342
二 工作机构342
第二节 政府342
三 外事侨务345
第三节 政协346
一 历届政协委员会346
二 机构设置347
三 主要活动347
一 治安机构348
二 剿匪反霸348
第十七章 治安司法348
第一节 治安348
三 镇压反革命352
四 取缔反动会道门354
五 治安管理356
六 打击刑事犯罪360
一 检察机构361
七 消防361
第二节 检察361
二 刑事检察362
三 法纪检察362
四 经济检察362
五 监所检察363
第三节 审判363
一 审判机构363
二 刑事审判363
三 民事审判364
四 经济审判365
五 刑事审判监督366
第四节 司法行政366
一 司法行政机构366
二 法制宣传366
三 人民调解367
五 公证368
四 法律顾问368
第十八章 民政370
第一节 基层政权370
一 机构370
二 选举370
第二节 拥军优抚371
一 拥军支前371
二 节日慰问371
三 群众优待372
四 国家补助373
五 抚恤373
六 烈士褒扬374
七 表彰先进375
第三节 复退安置375
第四节 救济377
一 救灾377
三 其他救济378
二 社会救济378
四 收容遣送379
第五节 扶贫379
第六节 社会福利380
一 五保户380
二 敬老院380
三 孤儿教养381
四 社会福利生产381
一 婚姻管理382
第七节 婚丧管理382
二 殡葬改革383
第十九章 人事劳动384
第一节 人事384
一 人事管理384
二 人才开发交流387
三 干部编制387
四 奖惩388
五 离休退休389
六 工资福利390
第二节 劳动392
一 管理机构392
二 职工队伍393
三 工资393
四 就业安置393
五 劳动保护394
六 职工福利394
七 知青下乡395
第二十章 军事397
第一节 驻军397
一 民国时期的驻军397
二 建国后的驻军398
第二节 地方武装398
一 国民党地方武装398
二 共产党地方武装398
一 民国时期的兵役制度401
第三节 兵役401
二 建国后的兵役制度402
第四节 民兵404
一 组建404
二 训练405
三 重大活动405
第五节 战事纪略406
一 小曹集歼击日军汽艇之战406
二 追击匪首李朝阁406
三 赵集突围战406
四 郭围孜突围战406
附:侵华日军暴行录407
第二十一章 教育408
第一节 私塾义学学堂408
一 私塾408
二 义学408
一 幼儿教育409
第二节 普通教育409
三 学堂409
二 小学教育410
三 中学教育413
二 电影413
第三节 专业技术教育415
一 师范教育415
二 职业教育417
第四节 成人教育418
一 农民教育418
二 职工教育420
三 函授教育420
四 电视大学教育421
第五节 教师队伍421
一 教师素质421
二 教师待遇422
三 教师培训423
一 教育机构424
四 教研教改424
第六节 教育管理424
二 行政管理425
三 经费管理426
四 勤俭办学428
第二十二章 文化429
第一节 群众文化429
一 机构设施429
二 民间文艺429
三 群众文化活动438
一 戏剧440
第二节 戏剧电影440
第三节 报刊广播电视444
一 报刊444
二 广播444
三 电视445
一 图书446
第四节 图书档案446
二 档案447
第五节 文艺创作448
一 文学448
二 美术449
三 书法金石449
四 摄影449
五 音乐449
第六节 文物古迹449
一 古遗址449
二 古树452
三 文物452
第二十三章 科技454
第一节 机构设置454
一 管理机构454
二 专业科研机构454
二 群众科技队伍455
一 专业科技队伍455
第二节 科技队伍455
第三节 科技活动456
一 科普宣传456
二 科技咨询456
三 科技服务456
四 学术活动457
第四节 科技成果458
一 项目研究458
二 获奖项目459
第五节 地震监测464
一 地震史情464
二 地震测报465
第六节 气象测报466
一 地面气象测报466
二 天气预报466
第一节 机构设施468
一 医疗机构468
第二十四章 卫生468
二 医疗设施469
第二节 医疗队伍470
第三节 医疗技术471
一 中医471
二 西医472
三 医疗472
一 预防接种473
第四节 疫病防治473
二 传染病防治474
三 地方病防治476
四 其他疾病调查478
第五节 卫生保健478
一 爱国卫生运动478
二 劳动卫生479
三 学校卫生480
四 妇幼保健481
二 合作医疗483
第六节 医疗制度483
一 公费医疗483
第七节 药品管理484
一 药政484
二 药检484
三 药品经营485
一 体育机构491
二 体育设施491
第一节 机构设施491
第二十五章 体育491
第二节 群众体育492
一 职工体育492
二 农民体育492
三 老年人体育493
四 伤残人体育493
五 传统体育494
第三节 学校体育494
一 体育课程494
二 体育活动495
第四节 竞技体育496
一 县级运动会单项比赛496
二 参加省地运动会比赛498
第二十六章 宗教民俗503
第一节 宗教503
一 佛教503
二 道教504
四 天主教505
三 伊斯兰教505
五 基督教506
第二节 衣食住行507
一 饮食507
二 服饰508
三 居室509
四 出行510
第三节 节日时令510
一 嫁娶512
第四节 婚丧礼仪512
二 丧葬514
三 祝寿515
四 生诞515
五 忌讳515
第五节 社会新风516
一 致富不忘乡邻 育苗甘尝苦辛516
二 勇破封建意识 乐树社会新风516
三 九年如一日 孝养瘫婆婆517
四 制订乡规民约 提倡精神文明517
附:《行政村理事会制度》517
第二十七章 方言熟语519
第一节 方言519
一 语音519
二 语法521
三 词汇523
一 谚语526
第二节 熟语526
二 歇后语530
第二十八章 人物533
第一节 人物传略533
第二节 烈士英名录550
附录562
一、阜南县1950年及1951年兴修水利计划草案562
二、阜南县人民政府布告(1955年4月15日)570
三、中共阜南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1年2月12日)572
四、阜南县人民政府布告(1982年1月6日)574
五、阜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分配救灾粮款的通知》(1982年1月8日)575
六、阜南县人民政府《转发〈县扶贫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1984年7月5日)576
七、阜南县人民政府《转发县民政局〈关于切实做好殡葬改革工作的报告〉》1984年8月13日)579
八、阜南县人民政府《关于村镇建房用地管理的若干规定》(1985年3月15日)581
九、阜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呈批〈阜南县城总体规划方案〉的报告》(1985年12月24日)582
十、阜南县人民政府《批转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清理和整顿公司的意见〉的通知》(1985年11月25日)586
编修始末589
热门推荐
- 1102845.html
- 578074.html
- 968527.html
- 2240294.html
- 2040615.html
- 1000890.html
- 3093360.html
- 483540.html
- 2330143.html
- 21253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6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63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83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26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7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44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7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12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0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9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