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大陆地震序列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大陆地震序列研究
  • 蒋海昆等编著;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3143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1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地震-序列-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大陆地震序列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中国大陆余震序列活动特征5

1.1 余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5

1.1.1 大森(Omori)余震衰减规律5

1.1.2 修改的大森公式6

1.1.3 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TAS模型)7

1.1.4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序列早期ETAS模型参数统计特征11

1.2 余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15

1.2.1 余震活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15

1.2.2 余震分布范围的变化(余震区扩展)18

1.2.3 主震断裂带之外的余震活动18

1.2.4 远余震活动19

1.2.5 前震、余震分布深度19

1.3 余震活动的强度分布特征20

1.3.1 余震活动的震级-频度关系20

1.3.2 前震和余震序列的b值差异21

1.3.3 序列最大余震震级22

1.3.4 序列主震震级M0与主震断层类型之间的关系23

参考文献24

第二章 余震序列类型划分及序列类型判定的时序方法29

2.1 序列分类29

2.2 余震序列分类及主要特征30

2.3 地震性质及序列类型判定的定性方法33

2.3.1 地震事件性质分析33

2.3.2 地震活动背景分析35

2.3.3 震后区域性地震趋势分析37

2.4 基于序列演化特征的序列类型判定38

2.4.1 h值方法38

2.4.2 归一化能量熵k值方法44

2.4.3 蠕变曲线44

2.4.4 频度曲线45

2.4.5 F值45

2.4.6 地震波形线性度45

2.4.7 前、余震识别的单键群方法47

2.4.8 基于序列地震间时间间隔分布的前余震序列类型判定48

2.4.9 部分多震型序列类型的早期判定51

2.5 余震序列类型判定单参数判据的统计评价52

2.5.1 余震序列类型的单参数判据54

2.5.2 余震序列类型判定单参数判据的统计评价58

2.6 中国大陆余震序列类型的综合判定59

2.6.1 Fisher判别分析方法简介60

2.6.2 判别函数自变量选择及序列单参数计算60

2.6.3 中国大陆序列类型综合判别函数61

2.6.4 统计检验结果67

参考文献68

第三章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序列类型空间分布特征71

3.1 西南地区序列类型空间分布特征74

3.2 新疆地区序列类型空间分布特征75

3.3 西北地区序列类型空间分布特征76

3.4 大华北地区序列类型空间分布特征77

3.5 序列类型空间分布与构造及深部介质特征之间的关系78

3.6 讨论79

参考文献80

第四章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分布尺度的统计特征81

4.1 序列余震分布尺度及优势破裂方位的确定81

4.2 序列主震破裂形式及破裂方位82

4.3 余震分布尺度与主震震级的关系83

4.4 序列余震分布尺度与主震断层性质的关系85

4.5 讨论87

附录88

参考文献95

第五章 余震活动持续时间及后续显著地震预测97

5.1 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研究概述97

5.2 不同类型序列1年内强余震活动的持续时间100

5.2.1 全序列最大余震与1年内最大余震之间的关系101

5.2.2 序列1年内6级以上余震活动持续时间101

5.2.3 序列1年内M≥5.0余震活动持续时间102

5.2.4 震后1年内最大余震与主震之间的时间间隔103

5.2.5 序列活动期间不同层次余震时间分布的准周期或自相似特性104

5.3 后续强余震预测105

5.3.1 最大余震震级Mm的估计105

5.3.2 最大余震的识别106

5.3.3 强余震时间预测107

5.3.4 强余震地点预测108

5.4 晚期强余震及其活动时间109

5.5 基于大森衰减公式的余震发生概率估计110

5.6 中国大陆基于ETAS模型的余震发生概率预测114

5.6.1 方法简介114

5.6.2 预测实例115

5.6.3 预测能力评价116

参考文献121

第六章 数字化资料在地震序列中的应用研究123

6.1 地震序列的精定位123

6.1.1 2003年云南大姚6.2级、6.1级地震序列精定位124

6.1.2 姚安地震序列精定位127

6.1.3 永胜地震序列精定位129

6.2 震源参数分析131

6.2.1 应力降与拐角频率的分析132

6.2.2 环境背景剪应力和视应力的变化特征分析139

6.3 震源机制分析144

6.3.1 余震序列震源机制的时间变化144

6.3.2 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变化特征147

6.3.3 采用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方法研究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变化150

6.4 尾波Qc值分析154

6.4.1 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尾波Qc特征分析155

6.4.2 姚安地震序列尾波Qc特征分析157

6.4.3 施甸地震序列尾波Qc特征分析158

6.4.4 永胜地震序列尾波Qc特征分析158

6.4.5 大姚地震序列尾波Qc特征分析160

6.4.6 小结160

6.5 S波分裂161

6.5.1 大姚地震序列S波分裂特征161

6.5.2 姚安地震序列S波分裂特征165

6.5.3 小结168

6.6 波速比分析170

6.6.1 岫岩地震序列波速比特征分析170

6.6.2 大姚地震序列波速比特征分析171

6.6.3 施甸地震序列波速比特征分析171

6.6.4 姚安地震序列波速比特征分析173

6.6.5 小结175

参考文献175

第七章 地震序列机理研究177

7.1 岩石实验研究177

7.1.1 岩石实验地震学177

7.1.2 地壳构成物质的形变和破裂特性的物理实验178

7.1.3 地震序列发生特性的实验179

7.2 凹凸体模型181

7.3 流变学模型183

7.4 黏弹性介质裂纹扩展模型187

7.4.1 在非均匀应力影响下具有滑动弱化区的静态剪切裂纹187

7.4.2 在非均匀应力影响下裂纹准静态扩展188

7.4.3 地震序列模拟189

7.5 黏弹介质非均匀摩擦模型192

7.6 流变-断裂模型195

7.7 脆性-韧性模型196

7.8 孔隙流体扩散模型199

7.9 成核模型203

7.10 应力腐蚀模型207

7.11 应力变化触发模型210

参考文献2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