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师承特确有专长人员教材 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指导 2019年新大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俐黎,朱平生,王祖龙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319670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771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787页
- 主题词:中医师-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师承特确有专长人员教材 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指导 2019年新大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医基础理论3
第1章 绪论3
第2章 阴阳五行7
第一节 阴阳学说7
第二节 五行学说13
第3章 藏象17
第一节 概述17
第二节 五脏18
第三节 六腑32
第四节 奇恒之腑35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37
第4章 经络42
第5章 气血津液47
第一节 气47
第二节 血50
第三节 津液51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52
第6章 病机54
第一节 邪正盛衰54
第二节 阴阳失调55
第三节 气血失常57
第四节 津液代谢失常58
第五节 内生“五邪”58
第六节 经络病机60
第七节 脏腑病机62
第7章 病因与发病68
第一节 病因68
第二节 发病原因76
第8章 防治原则78
第二篇 中医诊断85
第9章 总论85
第10章 问诊88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88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88
第三节 问现在症89
第11章 望诊100
第一节 全身望诊100
第二节 局部望诊105
第三节 望排出物109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110
第12章 舌诊112
第一节 舌诊概说112
第二节 望舌质113
第三节 望舌苔116
第四节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118
第13章 闻诊120
第一节 听声音120
第二节 嗅气味122
第14章 脉诊124
第一节 脉诊概述124
第二节 正常脉象127
第三节 病理脉象128
第四节 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131
第15章 按诊132
第一节 按诊的方法与意义132
第二节 按诊的内容132
第16章 八纲辨证133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133
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36
第17章 病性辨证139
第一节 辨六淫证候139
第二节 辨阴阳虚损证候140
第三节 辨气血证候142
第四节 辨津液证候145
第五节 辨情志证候146
第18章 脏腑辨证147
第一节 辨心病证候147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150
第三节 辨脾病证候152
第四节 辨肝病证候154
第五节 辨肾病证候156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157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160
第19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163
第一节 六经辨证概要163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164
第三节 三焦辨证概要165
第四节 经络辨证概要165
第三篇 中医经典条文精选169
第20章 《内经》条文精选169
第21章 《伤寒论》条文精选183
第22章 《金匮要略》条文精选190
第23章 《温病学》条文精选197
第四篇 中药学203
第24章 中药基本知识203
第25章 解表药210
第26章 清热药212
第27章 泻下药216
第28章 祛风湿药218
第29章 化湿药220
第30章 利水渗湿药221
第31章 温里药224
第32章 理气药226
第33章 消食药228
第34章 驱虫药229
第35章 止血药230
第36章 活血化瘀药233
第37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237
第38章 安神药240
第39章 平肝息风药242
第40章 开窍药244
第41章 补虚药245
第42章 收涩药250
第43章 涌吐药252
第44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253
第45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254
第五篇 用药安全知识257
第46章 中药毒性及中毒救治257
第一节 毒性中药与服药禁忌257
第二节 中药中毒的途径258
第三节 中药毒性成分的排泄258
第四节 中药中毒的诊断258
第五节 中药急性中毒的救治259
第六节 中药与西药的不合理合用263
第47章 从化学成分来论述中药的中毒及救治268
第一节 含生物碱可致中毒的中药268
第二节 含强心苷可致中毒的中药274
第三节 含皂苷可致中毒的中药275
第四节 含黄酮苷可致中毒的中药278
第五节 含蒽醌苷可致中毒的中药279
第六节 含其他苷类可致中毒的中药280
第七节 含酸、醇等可致中毒的中药281
第八节 含挥发油类可致中毒的中药284
第九节 含酮、酚、糖、酶类可致中毒的中药286
第十节 含毒蛋白可致中毒的中药288
第十一节 含内酯类可致中毒的中药293
第十二节 含氰苷(氢氰酸)可致中毒的中药294
第十三节 含重金属可致中毒的中药294
第48章 解表药301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301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307
第49章 清热药310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310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312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315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320
第50章 泻下药321
第一节 攻下药321
第二节 润下药322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322
第51章 祛风湿药327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327
第二节 祛风湿热药330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331
第52章 化湿药332
第53章 利水渗湿药333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333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334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335
第54章 温里药337
第55章 理气药339
第56章 消食药341
第57章 驱虫药342
第58章 止血药345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345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345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346
第59章 活血化瘀药348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348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349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352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353
第60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356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356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357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359
第61章 安神药362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362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363
第62章 平肝息风药365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365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365
第63章 开窍药368
第64章 补虚药370
第一节 补气药370
第二节 补阳药371
第三节 补血药372
第四节 补阴药373
第65章 收涩药375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375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375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378
第66章 涌吐药380
第67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383
第68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388
第六篇 方剂学393
第69章 解表剂393
第70章 泻下剂396
第71章 和解剂398
第72章 清热剂400
第73章 温里剂404
第74章 补益剂406
第75章 固涩剂410
第76章 安神剂412
第77章 开窍剂413
第78章 理气剂415
第79章 理血剂418
第80章 治风剂421
第81章 治燥剂424
第82章 祛湿剂426
第83章 祛痰剂429
第84章 消食剂431
第85章 驱虫剂433
第86章 涌吐剂434
第七篇 针灸学439
第87章 经络总论439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439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439
第三节 经络的标本、根结和气街、四海444
第四节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445
第88章 腧穴总论446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446
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447
第三节 特定穴448
第四节 腧穴定位法449
第89章 经络腧穴各论451
第一节 手太阴肺穴451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453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457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465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469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471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475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486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490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493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498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506
第十三节 奇经八脉及其腧穴510
第十四节 常用奇穴519
第90章 刺灸法总论527
第一节 刺灸的起源与发展527
第二节 刺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528
第三节 刺灸法的宜忌528
第91章 刺灸法各论530
第一节 毫针法530
第二节 灸法536
第三节 拔罐法538
第四节 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539
第五节 电针法541
第六节 穴位注射法、穴位埋线法542
第七节 头针544
第八节 耳针546
第八篇 推拿学555
第92章 推拿基础知识555
第一节 推拿基本作用555
第二节 推拿治疗原则556
第三节 推拿基本治法561
第93章 推拿手法563
第一节 手法概述563
第二节 摆动类手法565
第三节 摩擦类手法567
第四节 振动类手法570
第五节 挤压类手法571
第六节 叩击类手法576
第七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578
第八节 复合类手法585
第九节 小儿推拿手法588
第94章 骨伤科病证593
第一节 落枕593
第二节 颈椎病593
第三节 冈上肌肌腱炎594
第四节 肱二头肌肌腱炎594
第五节 肩关节周围炎595
第六节 肱骨内上髁炎596
第七节 肱骨外上髁炎596
第八节 腕关节扭伤597
第九节 腕管综合征597
第十节 腱鞘囊肿597
第十一节 掌指关节扭伤598
第十二节 椎骨错缝598
第十三节 胸肋损伤601
第十四节 急性腰部劳损601
第十五节 慢性腰部劳损602
第十六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602
第十七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03
第十八节 梨状肌综合征603
第十九节 髋关节扭伤603
第二十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604
第二十一节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604
第二十二节 退行性膝关节炎605
第二十三节 腓肠肌损伤605
第二十四节 踝关节扭伤605
第二十五节 踝管综合征606
第二十六节 跟腱周围炎606
第二十七节 跟痛症606
第95章 内科病症608
第一节 感冒608
第二节 咳嗽609
第三节 哮喘610
第四节 泄泻611
第五节 呕吐613
第六节 偏瘫614
第七节 胃脘痛615
第八节 心悸616
第九节 眩晕618
第十节 呃逆619
第十一节 腹痛620
第十二节 便秘622
第十三节 郁证623
第十四节 不寐624
第十五节 胁痛626
第十六节 头痛627
第十七节 面瘫630
第十八节 癃闭630
第十九节 遗精631
第二十节 阳痿632
第二十一节 痿证633
第96章 妇科病证635
第一节 月经不调635
第二节 痛经635
第三节 闭经635
第四节 更年期综合征636
第五节 带下病636
第六节 产后身痛637
第七节 缺乳637
第八节 乳痈638
第九节 乳癖638
第97章 推拿保健639
第一节 人体保健639
第二节 足部按摩646
第九篇 儿科特色疗法659
第98章 贴敷疗法659
第99章 耳穴压豆660
第100章 中药熏蒸661
第101章 针刺疗法662
第102章 水针疗法663
第103章 灸法664
第104章 推拿按摩665
第105章 拔罐疗法667
第106章 中药保留灌肠668
第107章 中药直肠滴入669
第108章 吹药疗法670
第109章 药袋疗法671
第110章 涂敷疗法672
第111章 热熨疗法673
第112章 中药热奄包674
第113章 雾化吸入法675
附录一 法律法规679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及部分实施细则679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管理办法685
附录3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690
附录4 膏药的制法694
附录二 中药识别699
中药彩色图谱699
参考文献771
热门推荐
- 1990472.html
- 1348086.html
- 185203.html
- 1655919.html
- 3475866.html
- 3784994.html
- 3066971.html
- 1264493.html
- 926931.html
- 2156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4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79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7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75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67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0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56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22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87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7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