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经济学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知识经济学导论
  • 雷家骕,冯婉玲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4414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知识经济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知识与知识经济1

1.1 知识1

1.何谓知识1

2.知识的特征2

1.2 知识经济4

1.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4

2.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6

3.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差别8

1.3 知识经济思想的由来与发展10

1.知识经济思想是20世纪有关经济思想发展的综合成果10

2.创新理论与知识经济思想11

3.经济增长理论与知识经济思想13

4.新经济增长理论与知识经济思想15

5.OECD报告与知识经济思想的系统化18

第二章 知识经济的特征一:本质与创新21

2.1 知识经济的特征与本质21

1.不同学者与机构对知识经济特征的看法21

2.笔者对知识经济主要特征的看法22

3.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知识的生产、传播、使用、完善贯穿于一切经济社会活动之中23

2.2 知识成为主导性生产要素23

1.知识就是力量,强调知识就是生产力24

2.强调人力资本和学习的重要性25

3.强调知识在经济中的内生性26

2.3 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技术创新27

1.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型28

2.知识创新概念的提出及深化30

2.4 知识创新为主导的国家创新系统34

1.国家创新系统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34

2.国家知识创新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37

第三章 知识经济的特征二: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40

3.1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目的与职能40

1.企业的知识管理所涉及的知识41

2.企业知识管理的目的与职能41

3.企业知识管理的范围43

4.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建设44

5.企业知识管理的结构46

1.在企业内部,培育“知识共享文化”47

3.2 企业对内的知识管理47

2.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48

3.在某些情况下,以知识管理为基础设立职位50

4.挖掘、共享企业既有的知识50

5.为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共享创造微观环境51

6.为员工提供知识共享的技能培训51

7.开发与建设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系统52

3 企业对外的知识管理53

1.研发部门对外的知识管理:从客户那里获得信息和知识,以开发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53

2.销售部门对外的知识管理:随时了解客户,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55

3.售后服务的知识管理:为客户提供服务知识56

1.随着知识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要素,将从根本上改造一些国家的产业结构58

4.1 产业结构的知识化58

第四章 知识经济的特征三: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58

2.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知识化60

3.知识经济中的支柱产业62

4.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63

4.2 日趋分层次的国际分工67

1.历史上全球经济分工发展的三个阶段67

2.知识经济下的国际分工70

第五章 知识经济的测度(一):指标法与统计分析法76

5.1 知识经济测度之难度76

1.知识存量统计和计算的困难76

2.理解知识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式的困难77

1.指标分析的必要性及其难点78

3.测算知识作用的三类方法各有其假设、前提及局限性78

5.2 测度知识经济的指标法78

2.OECD的指标法79

5.3 产业统计分析法85

1.三次产业划分与知识产业85

2.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分析86

3.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的统计90

第六章 知识经济的测度(二):模型分析法与存量测度法92

6.1 模型法原理92

1.模型法的提出92

2.模型分析中将涉及的重要数据与概念93

3.模型法的基本分析步骤96

4.模型法的基本模型:生产函数97

6.2 以生产函数测算知识的贡献100

1.以产出增长型速度方程测算知识的贡献100

2.分别考虑知识改善资本质量或劳动质量,测算知识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105

3.以复合增长型生产函数测算知识使资本质量及劳动质量同时得到改善,进而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107

6.3 存量测度法110

1.彼得·申汉等人对知识经济的某些环节进行测度的方法110

2.澳大利亚产业委员会的R D资本存量方法112

3.彼得·申汉关于“受国际收支状况约束的R D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分析方法114

第七章 知识的生产与增长117

7.1 知识的生产117

1.知识生产活动的主要分类117

2.“科学知识”的公共性与“技术知识”的私人性120

3.知识的外生与内生122

4.知识生产的专业化123

5.知识生产的新趋势:“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125

6.知识生产的部门差异127

7.2 知识生产的成本与产出128

1.知识生产的成本128

2.知识生产的产出129

3.知识投资的生产效率131

7.3 知识的增长131

1.知识的线性增长规律131

2.知识的指数增长规律132

3.对“知识的指数增长规律”的修正133

4.知识的S曲线增长规律134

5.科学专业的增长135

6.一个初步结论136

第八章 知识的扩散、转移与价值溢出138

8.1 知识的扩散138

1.知识的扩散及其特征138

2.国际上关于知识扩散的研究140

8.2 知识的转移143

1.知识的转移与知识转移网络143

2.知识转移与模仿创新:日本145

3.知识转移与后发优势:韩国149

4.吸引外部知识:落后国家不可跨越的发展阶段152

8.3 知识的价值溢出154

1.知识的外溢效应155

2.知识外溢效应的分类156

3.知识外溢效应的成因与特点160

第九章 关于知识产权的安排(一):必要、作用及特点163

9.1 知识产权安排的必要性163

1.知识溢出的负效应与正效应的矛盾163

2.激励人们为打破既有的知识垄断而生产新的知识166

3.知识转移提出的制度需求167

9.2 知识产权及其制度安排170

1.知识产权制度170

2.知识产权171

3.知识产权的范畴171

4.典型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形成173

1.知识产权的特点175

9.3 知识产权的特点及其制度的作用175

2.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177

第十章 关于知识产权的安排(二):结构及其有限性181

10.1 知识产权的结构181

1.基本知识之间关系的知识产权关系181

2.基于主体之间关系的知识产权关系182

3.共有知识产权的分类184

4.共有知识产权的确认186

5.共有知识产权的分享187

10.2 知识产权作用的有限性189

1.知识产权制度对各国知识创新的影响189

2.知识产权垄断保护的有限性191

3.较为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途径197

第十一章 知识、技术与经济增长:技术创新199

11.1 知识贡献于经济增长的关键:技术创新199

1.由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199

2.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200

3.技术创新与(5企业发展203

11.2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204

1.历史的考察:日本及美国204

2.历史的考察:几个经济长波205

11.3 有关学者的理论归纳:增长理论及要素分析207

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207

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207

3.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分析208

4.肯德里克的生产率分析210

5.乔根森的生产率分析211

11.4 有关学者的理论归纳:创新及技术进步理论212

1.熊彼特的创新理论212

2.索洛的技术进步理论213

3.马克卢普的知识分析215

4.罗默等的新增长理论216

第十二章 知识、技术与经济增长:创新植入增长219

12.1 率先创新与经济增长219

1.两类率先创新:强制性率先创新和诱致性率先创新219

2.率先创新的市场整合220

3.率先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引擎效应222

1.扩张的前提:模仿竞争与创新扩散227

12.2 模仿创新与扩张效应227

2.模仿的扩张:S型扩张和扩张边界229

3.模仿扩张的增长效应236

12.3 创新更替与经济增长的涨落241

1.创新更替:可能、周期、集群性241

2.创新继起与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245

第十三章 教育与知识经济250

13.1 教育与经济增长250

1.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250

2.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的基础”252

13.2 教育部门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256

1.传播知识: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256

2.生产知识:发展和提供新的知识260

3.校企合作:示范新知识的应用263

4.教育创新:面向知识经济264

13.3 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266

1.能力教育266

2.基础性通才教育267

3.管理教育269

13.4 知识经济与终身教育271

1.终身教育的必要性271

2.国外的终身教育273

第十四章 知识经济与中国的经济发展275

14.1 中国在知识经济中的位置275

1.中国处在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276

2.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知识差距279

14.2 要有发展知识经济的信心281

1.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现实基础281

2.正确认识我国加快知识经济进程的困难283

3.正视华人在发展知识经济中的重要作用285

3 实行“跨越-追赶”战略289

1.“跨越-追赶”的必要性289

2.“跨越-追赶”的可能性292

4 “跨越-追赶”的具体思路297

1.以制度创新推拉知识与技术创新297

2.核心是逐步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298

3.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301

参考文献3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