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音韵学研究导论 传统语言学研究导论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语音韵学研究导论 传统语言学研究导论卷
  • 刘志成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780659640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汉语-音韵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语音韵学研究导论 传统语言学研究导论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音韵学的概念1

第二节 音韵学研究的意义6

第三节 本书内容和学习方法7

第四节 通论式音韵学及音韵学术史著述要览8

第二章 反切18

第一节 反切的起源18

第二节 反切的定义24

第三节 反切最早出现的时间26

第四节 反切的演变28

第五节 反切的系联方法和意义35

第六节 有关反切的主要著述41

第三章 等韵(上)43

第一节 三十六字母的形成以及与字母有关的概念43

一、三十六字母43

二、五音、七音49

三、清浊51

四、纽、助纽字52

第二节 韵等的形成及与韵有关的概念54

一、开合口、两呼54

二、四等56

三、转62

四、摄67

五、重轻69

六、阴阳71

第三节 四声72

一、先秦两汉对声调的含混认识72

二、五音和四声72

三、四声的最早提出74

第四章 等韵(下)76

第一节 韵图源流76

一、《韵镜》76

二、《七音略》78

三、《四声等子》84

四、《切韵指掌图》85

五、《经史正音切韵指南》90

第二节 等韵学的研究91

第三节 等韵学的研究方法和韵图的利用95

一、等韵理论的研究95

二、韵图的利用98

第四节 对等韵的批评99

一、明清时期等韵研究的玄秘学派99

二、近代学者对等韵的批评100

第五节 等韵重要论著简目102

第五章 《切韵》与中古音106

第一节 陆法言和《切韵》106

一、陆法言106

二、《切韵》的写作经过107

三、《切韵》的写作目的108

一、韵书产生的条件109

二、最早的韵书109

第二节 现存《切韵》资料109

三、现存《切韵》资料110

第三节 《切韵》(《广韵》)研究小史114

一、清人对《广韵》的研究114

二、近人对《广韵》的研究115

三、现代语言理论指导下对《切韵》的研究118

第四节 《切韵》的声类及构拟122

一、《切韵》(《广韵》)声类及各家构拟异同表122

二、声母系统的研究方法128

三、《切韵》音系声母的讨论130

一、构拟方法143

第五节 《切韵》的韵类及构拟143

二、“王三”反切下字各韵系联情况144

三、《切韵》韵母音值表(邵荣芬)148

四、《切韵》韵部音值研究149

五、各摄韵部的拟音154

第六节 《切韵》声调173

第七节 关於《切韵》音系的主要争论问题175

一、重纽175

二、开合口180

三、唇音字181

四、《切韵》音系的性质183

一、《集韵》189

第八节 《切韵》系统的重要韵书189

二、《礼部韵略》190

三、《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90

四、《五音集韵》191

五、《古今韵会举要》191

六、《洪武正韵》192

七、《音韵阐微》193

第九节 《切韵》(《广韵》)重要论著简目193

第六章 《中原音韵》和北音199

第一节 《中原音韵》及其研究200

一、《中原音韵》200

二、主要研究简述201

第二节 研究方法204

一、归纳法206

二、内部分析法207

第三节 《中原音韵》音系208

一、声母各家拟音表208

二、韵母各家拟音表209

三、关於音系的讨论211

第四节 北音重要韵书213

一、《中原雅音》213

二、《韵略易通》214

三、《韵略汇通》214

四、《五方元音》214

五、《李氏音鉴》215

第七章 上古音216

第一节 周秦古音研究小史216

一、萌芽阶段216

二、昌盛期217

三、现代古音学研究222

第二节 上古韵部研究224

一、各家《诗经》韵部分合表224

二、分合不同的原因226

三、各家在划分韵部中的主要贡献229

第三节 上古韵部音值的构拟240

一、构拟原则240

二、韵尾、介音及主要元音244

三、各韵部主要元音的构拟251

四、上古各韵部音值表259

第四节 上古声类研究及音值的构拟263

一、上古声类研究的主要成就263

二、各家构拟上古声母表267

三、上古声母构拟原则270

四、上古声母的构拟研究270

第五节 上古汉语语音的声调275

一、明清以来对声调的研究275

二、上古汉语的声调280

第六节 其他古音材料284

一、古文字资料的利用286

第七节 上古音研究的新领域286

二、汉藏语对比研究289

第八节 上古汉语音系研究的几个问题292

一、声母292

二、介音294

三、韵294

四、声调296

五、古代雅言298

第九节 上古音研究的主要论著简目298

第八章 古代汉语方言研究306

第一节 上古汉语方言306

第二节 中古汉语方言312

第三节 汉语方言研究的一些理论思考315

第九章 音韵学的应用317

第一节 考释古文字317

一、根据声旁韵同来推求317

二、声旁韵近通转说字319

三、判断句读319

四、通假释字321

第二节 训诂322

一、破通假求本字322

二、明连语323

三、辨异文324

四、知声训325

五、考语源326

六、懂音读328

七、晓韵脚329

八、释语词330

第三节 校勘典籍331

一、订正字书331

二、正训释332

三、校误改332

四、删衍文333

第四节 调查方言333

第五节 反切折合今音的方法(兼释门法)334

一、声调334

二、声类335

三、韵类338

第六节 音韵学工具书341

一、上古音的工具书341

二、中古音的工具书343

三、近古音的工具书343

四、关於当代音的工具书344

五、综合类工具书344

六、《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甲、乙编344

第十章 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和展望345

第一节 宋至清传统音韵学的研究方法345

一、比较和分类345

二、归纳和演绎346

一、内部比证348

三、初步的音系分析法348

第二节 比较方法348

二、同期音韵资料的比较349

三、历史比较法349

第三节 数学方法350

一、统计350

二、函数、集合论351

第四节 系统方法351

一、音节结构分析法351

二、音系结构分析法352

三、声韵结合分析法353

四、音系内部关系分析法354

五、语音发展规律的制约355

第五节 音韵学的展望356

一、方法356

二、资料358

三、方向359

第六节 音韵研究方法的主要论著简目360

主要参考文献362

附录:上古汉语方言论文三篇365

祭部和上古汉语方言365

楚方言考略377

上古汉语方言388

刘志成专著简目4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