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速记速查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宇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珠海:珠海出版社
- ISBN:790036056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速记速查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
一、基本概念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物质资料生产】1
【劳动】1
【劳动资料】1
【劳动对象】2
【生产资料】2
【劳动力】2
【生产力】2
【生产关系】2
【生产方式】2
【经济规律】2
【生产资料所有制】3
【经济基础】3
【上层建筑】3
【利用经济规律】3
二、基本理论3
1.“经济”的含义3
2.经济学的产生4
3.“政治经济学”概念的使用历史4
4.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5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6
6.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7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8
8.劳动对象的分类8
9.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8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9
11.生产力的构成10
12.生产关系的内容11
13.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辩证关系11
14.经济规律的特点11
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2
1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3
17.生产力自身具有的发展动力13
三、实际应用14
1.如何正确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名称?14
2.试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内容。15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16
4.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7
5.如何在时代变化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8
6.试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9
7.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20
8.试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20
9.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
10.为什么政治经济学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22
11.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什么?23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24
13.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何意义?26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27
一、基本概念27
【商品】27
【商品经济】27
【使用价值】27
【交换价值】27
【价值】27
【具体劳动】27
【抽象劳动】28
【个别劳动时间】28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8
【个别价值】28
【社会价值】28
【劳动熟练程度】28
【劳动强度】28
【简单劳动】28
【复杂劳动】28
【劳动生产率】29
【私人劳动】29
【社会劳动】29
【价值形式】29
【简单价值形式】29
【扩大价值形式】29
【一般价值形式】29
【货币形式】30
【货币】30
【价值尺度职能】30
【价格】30
【价格标准】30
【流通手段职能】30
【货币流通】30
【货币流通规律】30
【铸币】30
【纸币】31
【通货膨胀】31
【支付手段职能】31
【贮藏手段职能】31
【世界货币职能】31
【硬通货】31
【价值规律】31
【市场】32
【市场经济】32
【市场机制】32
【价格机制】32
【供求机制】32
【竞争机制】32
【市场调节】32
二、基本理论33
1.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33
2.自然经济的特点33
3.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比的优越性34
4.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过程34
5.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36
6.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类型36
7.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属性37
8.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37
9.一般人类劳动本身不是价值37
10.商品二因素的相互关系38
11.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39
12.劳动的二重性39
1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关系40
14.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40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经济的影响41
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41
17.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42
18.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42
19.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43
2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4
21.货币的产生44
22.等价形式的特点44
23.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的关系45
24.商品的简单价值形式是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46
25.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优缺点46
26.一般价值形式的优缺点47
27.“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的含义47
28.货币的本质和职能48
29.货币与商品的关系48
30.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49
31.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49
32.纸币的产生过程50
33.货币贮藏手段的作用51
34.货币支付手段的优缺点52
35.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条件下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改变52
36.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的关系53
37.世界货币职能的内容53
38.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54
3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54
40.市场机制及其内容54
41.供求机制的功能和起作用的条件55
42.市场机制与市场调节的关系55
三、实际应用56
1.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为什么必须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56
2.如何在实践中界定“商品”?57
3.试述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58
4.试述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58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决定?59
6.试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60
7.论述对货币发展了商品内在矛盾的理解。61
8.试述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形式。62
9.试述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62
10.价值规律如何调节资源配置?63
11.试述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局限性。64
12.价值规律如何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及其局限?65
13.价值规律如何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66
14.试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66
15.试述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67
16.简述市场机制中三种机制之间的关系。68
17.价格机制有何功能?它起作用的条件是什么?68
18.试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69
19.竞争机制有何功能?它起作用的条件是什么?70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72
一、基本概念72
【资本】72
【资本流通公式】72
【劳动力】72
【资本主义生产的二重性】72
【劳动过程】72
【剩余价值】73
【必要劳动时间】73
【剩余劳动时间】73
【不变资本】73
【可变资本】73
【绝对剩余价值】73
【相对剩余价值】73
【剩余价值率】73
【超额剩余价值】73
【资本主义工资】74
【计时工资】74
【计件工资】74
【名义工资】74
【实际工资】74
【社会再生产】74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74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74
【资本积累】75
【资本的技术构成】75
【资本的价值构成】75
【资本有机构成】75
【资本积聚】75
【资本集中】75
【相对过剩人口】75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75
【资本原始积累】75
二、基本理论76
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76
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76
3.货币与资本的区别和联系76
4.简单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异同77
5.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78
6.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78
7.劳动力商品的特点78
8.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79
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作用79
10.资本的拜物教79
11.资本共性80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81
13.剩余价值率的计算81
14.工作日的最低/高界限81
15.相对剩余价值的实现82
16.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82
1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83
18.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价格的转化形式84
19.“血汗工资制度”的特点85
20.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85
21.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的关系86
22.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86
23.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87
24.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87
25.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87
26.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88
27.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88
28.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89
29.资本积累的实质89
30.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及意义90
3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社会经济条件90
32.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91
3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91
34.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表现92
3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92
三、实际应用93
1.试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93
2.试述对劳动不是商品的理解。94
3.试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94
4.试述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关系。96
5.试述资本主义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区别、联系及其变动趋势。96
6.试述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及其关系。97
7.试述相对过剩人口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97
8.决定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是什么?98
9.怎样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贫困化问题?100
10.试述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100
11.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01
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103
一、基本概念103
【资本流通】103
【产业资本】103
【产业资本循环】103
【资本周转】103
【资本周转时间】103
【资本周转次数】104
【生产时间】104
【流通时间】104
【固定资本】104
【流动资本】104
【固定资本折旧】104
【折旧费】104
【折旧率】104
【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104
【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公式】105
【年剩余价值率】105
【社会总资本】105
【社会总产品】105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105
【经济危机】105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105
二、基本理论105
1.产业资本的功能105
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06
3.产业资本循环第一阶段与一般商品流通的购买过程的区别106
4.产业资本循环第一阶段资本形态的变化107
5.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方式的特殊性107
6.产业资本循环第二阶段在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作用107
7.产业资本循环第三阶段与一般商品流通的销售过程的区别108
8.产业资本循环第三阶段的重要性108
9.产业资本循环的职能形式及其职能109
10.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109
11.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110
12.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和资本周转次数的关系110
13.资本周转时间的组成111
14.决定劳动时间的因素111
15.非劳动时间的组成112
16.减少非劳动时间的途径112
17.决定流通时间的因素及缩短流通时间的方法112
18.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113
19.固定资本的磨损及其原因113
20.折旧费和折旧率的决定114
21.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意义114
22.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114
23.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115
2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15
25.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116
26.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内涵116
27.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117
28.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118
29.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假定条件118
3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19
3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19
3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120
3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21
3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22
35.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内容和要求123
36.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客观必然性123
37.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关系123
38.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特点的原因124
3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124
40.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125
三、实际应用126
1.试述产业资本循环既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126
2.阐述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128
3.试述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128
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什么?129
5.资本周转速度对提高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效益有何意义?129
6.试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意义。130
7.试述社会总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关系。131
8.试述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必须从社会总产品出发的原因。132
9.试述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的意义。132
10.试述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之间的关系。133
11.怎样正确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133
12.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34
13.试述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135
第五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37
一、基本概念137
【生产成本】137
【利润】137
【利润率】137
【平均利润率】137
【平均利润】137
【生产价格】137
【超额利润】137
二、基本理论138
1.商品价值的构成138
2.生产成本的内涵138
3.生产成本形成的意义139
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139
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原因139
6.资本主义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140
7.资本主义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140
8.影响利润率的因素140
9.不变资本的节约141
10.决定平均利润率的因素142
1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142
12.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区别142
13.生产价格与价值的联系143
14.超额利润的形成143
三、实际应用144
1.试述生产成本模糊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144
2.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145
3.试述平均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145
4.试述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竞争的区别和联系。146
5.试述生产价格形成对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影响。147
6.试述马克思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148
第六章 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150
一、基本概念150
【商业资本】150
【商业利润】150
【商业利润率】150
【商业流通费用】150
【生产性流通费用】150
【纯粹流通费用】150
【借贷资本】151
【职能资本】151
【利息】151
【利息率】151
【企业利润】151
【银行资本】151
【银行利润】151
【股份公司】151
【股票】151
【股息】152
【股票价格】152
【股东】152
【股票控制额】152
【资本主义地租】152
【级差地租】152
【级差地租Ⅰ】152
【级差地租Ⅱ】152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152
【绝对地租】153
【土地私有权垄断】153
【土地价格】153
二、基本理论153
1.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153
2.商业资本形成的必然性153
3.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的条件154
4.商业资本的作用154
5.商业利润的来源和途径155
6.商业利润的实质155
7.商业利润率的确定156
8.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156
9.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156
10.商业资本家对商业职工的剥削157
11.商业利润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157
12.借贷资本的形成157
13.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点158
14.借贷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异同159
15.利息的本质159
16.利息的来源159
17.利息掩盖了资本主义的本质160
18.影响利息率的因素160
19.银行的职能160
20.银行信用161
21.银行资本的构成161
22.银行利润的来源161
23.银行利润的构成162
24.银行利润率的确定162
25.股份公司的形式162
26.股份公司股票的特点162
27.股息的实质163
28.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163
29.“资本民主化”的实质163
30.股票价格的内涵164
31.股票价格的决定164
32.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建立的形式165
33.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特征165
34.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以级差地租形式从农业资本家手中转入土地所有者手中的原因166
35.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的关系166
36.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绝对地租167
37.资本主义土地价格的决定167
三、实际应用168
1.试述商业资本的形成过程。168
2.分析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168
3.股份公司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169
4.试述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和特征。170
5.试述地租和租金的区别。170
6.试述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的区别。171
7.试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172
8.试述级差地租的形态及其形成条件。174
9.试述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175
10.试述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176
11.试述剩余价值与利润、平均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的关系。178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80
一、基本概念180
【垄断】180
【卡特尔】180
【辛迪加】180
【康采恩】180
【托拉斯】180
【混合联合公司】180
【金融资本】181
【金融寡头】181
【参与制】181
【垄断利润】181
【垄断价格】18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81
【财政政策】181
【财政赤字】181
【公开市场业务】182
【准备金】182
【票据贴现】182
【贴现率】182
【再贴现率】182
二、基本理论182
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原因182
2.垄断产生的原因183
3.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184
4.混合联合公司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184
5.资本主义银行业垄断的形成184
6.银行垄断资本的新作用185
7.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185
8.垄断利润的来源186
9.垄断利润的实现途径186
10.垄断不能消除竞争187
11.垄断条件下竞争的形式187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187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和实质188
14.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原因190
1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任务和目标190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和调节的主要方式192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和调节的主要手段192
18.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对象193
19.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实现机制193
20.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政策194
三、实际应用195
1.试述金融寡头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上的统治地位的实现。195
2.为什么垄断价格的出现不违背价值规律?196
3.试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的新特点。197
4.试述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197
5.分析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198
6.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与局限及其原因。199
7.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的主要内容。201
8.试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202
第八章 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206
一、基本概念206
【资本输出】206
【国家垄断同盟】206
【跨国公司】206
【国际贸易】206
【经济全球化】207
【生产国际化】207
【自由贸易区】207
【关税同盟】207
【共同市场】207
【经济一体化】207
【地区经济集团化】207
【特惠关税区】208
【新殖民主义】208
二、基本理论208
1.资本输出的必要性208
2.资本输出的可能性208
3.资本输出的形式209
4.资本输出的实质209
5.战后垄断资本输出的新特点209
6.国际垄断同盟的产生210
7.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210
8.国际垄断组织在国际新领域的垄断211
9.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过程211
10.资本国际化对经济的影响212
11.经济全球化的过程212
12.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原因213
13.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内容215
14.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215
15.促进资本全球化的因素216
16.跨国公司的特点及实质216
17.进行国际经济调节的重要性217
18.地区性经济组织和集团的形式217
19.地区经济集团化的宗旨218
20.地区经济集团化产生的原因219
21.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219
22.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220
23.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因素221
2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的特征222
25.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223
26.新殖民主义的实质224
27.新殖民主义的方式224
28.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225
29.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225
三、实际应用226
1.试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资本输出的作用。226
2.试述帝国主义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228
3.试述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29
4.试述当代世界经济中国际调节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性及其形式和作用。230
5.试述欧盟的产生、发展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31
6.分析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32
7.分析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源。233
8.试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的矛盾。234
9.试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意义。236
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与历史地位238
一、基本概念238
【食利者阶层】238
【食利国】238
【生产社会化】238
【货币信用危机和财政危机】238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238
【联合资本】239
【资本社会化】239
二、基本理论239
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根源239
2.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240
3.试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停滞趋势的原因240
三、实际应用241
1.试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趋势。241
2.试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42
3.试述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243
4.试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245
5.试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在正确认识当前国际社会主义发展事业中的意义。246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248
一、基本概念248
【过渡时期】248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248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248
【社会主义公有制】248
【国家所有制】248
【集体所有制】248
【资源配置】249
【按劳分配】249
【社会保障制度】249
二、基本理论249
1.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更替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必然过程249
2.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情况250
3.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目的和意义251
4.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251
5.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252
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253
7.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具有自觉性、计划性和比例性253
8.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的实现254
9.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过剩254
10.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剩余劳动255
11.制定经济计划的原则256
1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256
13.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分配方式257
14.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实行按劳分配257
15.按劳分配的对象258
16.社会总产品在分配给个人前的社会扣除258
17.按劳分配的过程和形式259
18.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259
19.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260
20.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途径260
三、实际应用261
1.如何正确地评价资本主义制度?261
2.试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262
3.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因。263
4.为什么按劳分配存在事实的不平等?264
5.试述社会生产的目的及其实现。264
6.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与市场的结合。265
7.试述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66
8.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267
第十一章 学习十六大精神专题内容269
一、单项选择题269
二、多项选择题273
三、简答题276
四、论述题282
热门推荐
- 3520621.html
- 600482.html
- 2908538.html
- 658002.html
- 2563065.html
- 2446640.html
- 1072889.html
- 1993663.html
- 298972.html
- 33976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95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0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94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40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84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72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04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6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4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