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史学之隐翼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138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史学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新史学之隐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中国新史学”的界定1
二 中国新史学几个重要问题6
三 大陆新史学研究成果举例9
四 台湾新史学研究成果举例13
五 本书总体设计与构想16
隐翼一 欧美史学在中国21
第一章 欧美史学在中国传播总论21
一 救亡图强和“新史学”的倡导21
二 欧美史学中“科学”、“民主”观念的输入31
三 社会转型与输入域外史学中的抉择46
第二章 梁启超、李大钊:传播欧美新史学的先驱58
一 梁启超《新史学》与美国新史学58
二 李大钊传播近代欧美史学68
余论81
第三章 美国鲁滨逊新史学派在中国的传播84
一 鲁滨逊新史学派及其论著被介绍和翻译到中国84
二 中国学者对鲁滨逊新史学派的研究90
三 鲁滨逊新史学派的主张成为中国学者阐述史学理论的重要思想内容94
四 鲁滨逊新史学派的主张在中国学者的史学实践中得以贯彻100
第四章 “中国社会史论战”:唯物史观的传播107
一 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兴起107
二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争论在中国的反响111
三 争论和传播中的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115
四 唯物史观经典著作的运用与翻译120
余论124
第五章 年鉴学派与中国史学的重塑129
一 年鉴学派史学传入中国130
二 中国学者对年鉴学派的热烈响应136
三 中国学者以年鉴学派理念重塑史学142
第六章 后现代主义史学在中国大陆150
一 后现代主义讯息在史学以外的透露150
二 中国史学界对后现代主义史学论著的翻译157
三 史学界以多种形式促成后现代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165
四 中国学者所探讨的后现代主义史学中的主要问题170
五 中国史学界了解具有欧美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历史著作176
六 从后现代主义角度研究历史成为一些中国学者的自觉行为180
隐翼二 大陆世界史学界187
第七章 不可偏废的一翼:中国新史学中的世界史研究——限于1949年以后的大陆(上)187
一 新中国世界通史研究一波三折187
二 深化了世界历史写作的区域和国别史研究196
第八章 不可偏废的一翼:中国新史学中的世界史研究——限于1949年以后的大陆(下)213
三 走向深入和突破的专门史研究213
四 中国学者主体意识的觉醒(上)217
五 中国学者主体意识的觉醒(下)222
余论231
第九章 不可或缺的一翼:中国新史学中的欧美史学研究——限于1949年以后的大陆(上)233
一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史学·学科建设蓄势待发(1949—1978)234
二 重新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学科建设重整旗鼓(1979—1989)255
第十章 不可或缺的一翼:中国新史学中的欧美史学研究——限于1949年以后的大陆(下)271
三 继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欧美史学研究正常化·学科建设新空间(1990年以来)(上)271
四 继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欧美史学研究正常化·学科建设新空间(1990年以来)(中)301
五 继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欧美史学研究正常化·学科建设新空间(1990年以来)(下)307
隐翼三 台湾历史学界327
第十一章 1949年后台湾新史学(上)327
一 1949年后台湾史学的分期发展327
二 教学研究机构与专业期刊皆各有千秋330
三 欧美后现代主义史学在台湾的反响333
第十二章 1949年后台湾新史学(下)347
一 台湾新史学中的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著作347
二 台湾新史学中的欧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著作348
三 台湾学者的中西史学比较、传播与会通研究355
第十三章 民族认同与乡土情怀:连横和《台湾通史》361
一 连横的著述及相关文献361
二 《台湾通史》的撰述363
三 连横对于旧说的纠谬与辨伪366
四 连横的史识尤伟367
五 《台湾通史》中的乡土情怀369
第十四章 引领史料搜求派:傅斯年史学的理论与实践371
一 傅斯年学术生涯、著述和其他相关材料371
二 傅斯年的史学贡献374
三 关于傅斯年学术的总批判380
第十五章 借人类学、考古学以究中国古文明:李济的上古史学389
一 李济的学术渊源389
二 李济的历史著作和其他相关材料393
三 李济的人类学、考古学成就394
四 李济的中国古史研究399
五 李济的治学理论与方法401
第十六章 张贵永的欧美史学研究404
一 治西方史学的师承:从孔云卿到梅尼克、古奇405
二 阐释一般性史学理论:含义、对象、范围与方法411
三 一以贯之的历史主义:从先驱到梅尼克414
四 世界文化视野:汤因比的史学,西洋外交史学420
五 张贵永关于欧美史学研究的学术意义424
第十七章 胡秋原的欧美史学写作——以《历史哲学概论》为中心428
一 在世界史框架中写作西洋史学428
二 关注欧美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431
三 受巴恩斯、肖特韦尔等人之影响435
四 胡氏欧美史学写作的局限与意义437
跋440
热门推荐
- 841431.html
- 904873.html
- 107598.html
- 857081.html
- 727722.html
- 2760600.html
- 1516340.html
- 3194415.html
- 2079273.html
- 3241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5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6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66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37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7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00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7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61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8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