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湖南历代文化世家 湘乡曾氏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湖南历代文化世家 湘乡曾氏卷
  • 胡卫平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4388077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19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645页
  • 主题词:文化-名人-家族-史料-湖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湖南历代文化世家 湘乡曾氏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耕读传世 军功起家1

第一节 湘乡侯国及变迁1

一 古老的湘乡侯国1

二 清代的湘乡县2

三 双峰县的建立3

四 荷叶镇的变迁4

五 荷叶的山水4

第二节 曾氏家族迁入湘乡及家风的绵延6

一 曾氏家族迁入湘乡大界6

二 曾竟希的故事8

三 曾星冈家训9

四 曾麟书家训14

第三节 曾国藩对家风家训的扩展与传播19

一 再述“治家八诀”(八好)与解读19

二 “八本”、“三致祥”20

三 读书两事:进德修业22

四 曾氏家风对湘军的影响23

第四节 曾氏家族的兴起25

一 恪守寒士家风25

二 高嵋山中的造纸棚26

三 赫赫军功,封侯封伯29

第二章 孝友家风 英才满门32

第一节 读书养望白玉堂32

一 曾国藩的出生地白玉堂33

二 老秀才曾麟书首破“泮池”之门36

三 曾国藩步入翰苑37

四 白玉堂传人40

第二节 乡间“泮宫”富厚堂49

一 富厚堂建筑群及地理环境49

二 富厚堂的建筑风格52

三 曾国藩的传人54

四 曾国藩其他后辈59

五 雪耻的数学世家66

第三节 甲第崇闳万宜堂79

一 国子监太学生曾国潢80

二 曾纪梁两考秀才82

三 县试案首曾纪湘83

四 秀才、院士、教授、博士之家84

第四节 荩勋繁祉大夫第89

一 秀才世家 书香不绝92

二 大夫第其他传人97

第五节 尽忠尽孝有恒堂101

一 曾国葆其人其事103

二 有恒堂的传人106

三 耕读孝友之家109

第三章 学本程朱 兼收并蓄111

第一节 学本程朱 理学传家111

一 学本程朱 后宗周张111

二 横渠正学 王曾承绪127

第二节 湖湘一脉 源远流长145

一 从王夫之到张正笏146

二 从张正笏到曾国藩等湘军将领152

第三节 与时俱进 兼收并蓄157

一 顺应时势 一生三变157

二 兼收并蓄 综合学派161

第四章 教育济世 誉满华夏171

第一节 曾氏私塾171

一 曾麟书创办利见斋、锡麟斋171

二 曾国藩接办前门义塾173

三 富厚堂私塾174

四 修善堂 万宜堂——南来学堂177

第二节 曾氏家族与书院179

一 曾氏家族与双峰书院179

二 曾氏家族与涟滨书院181

三 曾国藩与岳麓书院182

四 曾氏家族与东皋书院183

五 曾国藩与箴言书院185

六 曾国藩与其他书院190

第三节 曾国藩与“西学”196

一 奏准上海江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196

二 创立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兵工学校198

三 选拔幼童出国留学198

第四节 曾氏家族与新式学校202

一 京师同文馆管学大臣曾纪泽202

二 曾广镕与京师大学堂204

三 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总办曾广铨211

四 曾广钟首创中国基督教自立会215

五 湖南教育界五老220

六 曾昭杭出任长沙华中美术学校校长227

七 曾氏家族与长沙明德中学228

第五节 曾氏女性办学232

一 捐资助学、创办女校的先驱者——曾广镛232

二 曾宝荪创办艺芳女校237

三 艺芳小学校长曾宝荀241

第五章 三十万卷 藏书传家243

第一节 曾国藩在京师期间的藏书活动243

一 金陵城典衣买书243

二 早期的读书与藏书目录245

三 同文堂巧买《二十一史》247

四 流连厂肆249

五 珍惜藏书 误会老弟251

六 《通鉴纪事本末》最为称意254

七 喜得宋版《广韵》256

八 身在京师 购书天下257

九 仕宦十年 有唯书籍261

第二节 曾国藩江西军次的藏书活动263

一 痛失书籍、奏章及家书263

二 题跋《长恩书室丛书》265

三 求觅吉安名贤文集266

四 援浙途次藏书267

五 建昌府城藏书271

六 抚州府城藏书276

第三节 安徽军次的藏书活动284

一 宿松绅士赠《朱字绿文集》284

二 初求殿版初印本《二十四史》285

三 追索《瀛环志略》287

四 宝名堂买《二十四史》被讹289

五 三求殿版初印《二十四史》291

六 求觅袖珍版《二十四史》294

第四节 金陵督署藏书(上)296

一 《好云楼全集》与钟山书院山长296

二 吴棠赠《清河县志》298

三 以书籍为贺礼299

四 平捻军次藏书300

第五节 金陵督署藏书(中)306

一 拟以二千金陆续收买佳书306

二 《千字文》精本重价购之310

三 《通鉴辑览》心开目朗311

四 丁日昌赠书312

第六节 保定督署的藏书活动314

一 郝联薇赠其祖父著作314

二 重逛琉璃厂书肆315

三 金陵藏书海运天津316

四 收集刘墉作品拓片317

五 宝名堂送书二车至保定319

六 丁雨生送书“纸墨亦皆上品”322

七 保定藏书运河南归323

第七节 金陵督署藏书(下)324

一 三鱼堂著述又添一种流传人间324

二 吴敏树送诗文集各五十326

三 恩赏《圣训》329

第八节 富厚堂藏书楼的建设330

一 思云馆藏书楼331

二 求阙斋藏书楼(公记书楼)336

三 归朴斋藏书楼(朴记书楼)339

四 艺芳馆藏书楼(芳记书楼)339

第九节 藏书的管理及流传340

一 藏书的管理340

二 藏书的接收与流失342

三 王席珍口述记录345

四 陈浴新接收清点《公记书目序》347

五 尹天祜《接收曾国藩藏书记》348

第十节 富厚堂藏书楼的地位及其影响350

一 富厚堂藏书楼可与中国近代四大藏书楼齐名350

二 富厚堂藏书对曾氏文化世家的影响351

第六章 著作宏富 与时俱进353

第一节 曾国藩著作述略353

一 曾国藩诗文最早的结集353

二 曾国藩日记及其版本357

三 曾国藩著作的三次结集360

四 《古文四象》的流传365

第二节 曾国荃著作述略368

一 《曾国荃全集》的两次结集368

二 曾国荃主持编纂的其他著作370

第三节 曾纪泽、曾纪鸿著作述略373

一 曾纪泽著作373

二 曾纪鸿著作376

第四节 曾广钧兄弟著作述略377

一 曾广钧著作377

二 曾广镕著作381

三 曾广铨著作387

四 曾广钟著作387

五 曾广祚著作387

六 曾广植著作388

第五节 曾昭抡兄弟著作述略388

一 曾昭抡部分著述编目388

二 曾昭权著作391

三 曾昭桓著作394

四 曾昭桦《酌霞诗存》397

第六节 曾氏女性著作述略399

一 曾纪耀的《紫琅玕院遗稿》399

二 曾纪芬著述401

三 郭筠的《艺芳馆诗钞》401

四 刘鉴著作403

五 曾广珊的《鬘华仙馆诗钞》413

六 曾宝荪的著述415

七 曾昭燏的著述419

八 曾宝葹的译作426

九 曾宪楷的著述427

十 编书、著书的曾宪源436

第七章 四代刻书嘉惠士林437

第一节 曾国藩京师期间校刊的图书437

一 校刊《学案小识》437

二 校刊《孟子要略》441

第二节 曾国藩江西军次的刻书活动446

一 《圣哲画像记》精钩刻石446

二 资助刊刻《蒙古游牧记》、《延昌地形记》447

第三节 曾国藩安庆督署刻书活动450

一 曾国藩安庆私立书局450

二 曾国藩兄弟首刻《船山遗书》453

三 刻《仿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471

四 发刊《李秀成亲供》及《恩旨》476

第四节 曾国藩金陵督署与直隶督署的刻书活动480

一 曾国藩重振金陵书局480

二 发刻《曹集铨评》483

三 刊刻《谢叠山先生文章轨范》487

四 刻《直隶清讼事宜十条》490

第五节 曾氏兄弟与晚清官书局494

一 曾国藩与扬州、淮南书局494

二 曾国藩劝设广东书局502

三 曾国藩将金陵书局移交为官办505

四 曾国荃始立湖北崇文书局507

五 曾国荃与山西濬文书局509

第六节 曾氏后裔的刻书活动516

一 曾纪泽刻书516

二 曾广钧兄弟刻书518

三 曾宝荪、曾约农姐弟刻书(影印)522

第八章 曾氏书学 代有传人525

第一节 曾国藩的书法交游525

一 曾国藩与何绍基526

二 曾国藩与晚清其他书家的书法交游531

第二节 曾国藩的书法风格及书学观念537

一 书法风格537

二 书学观念550

三 书法审美563

第三节 曾氏家族善书者的书法580

一 兄弟辈的书法581

二 儿女子侄辈的书法587

三 孙(女)辈书法597

四 曾孙(女)辈书法601

五 书印双绝——曾绍杰609

六 誉满国内外的国画家——曾宪杰615

后记6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