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灌溉稻田起源与演变及相关古今水稻土的质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曹志洪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6334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稻田-灌溉-研究-中国;水稻土-土壤-质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灌溉稻田起源与演变及相关古今水稻土的质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史前稻作的起源与发展1
参考文献3
第一章 新石器时期中国南方的生态条件4
第一节 气候4
第二节 地貌和水系5
第三节 植被6
第四节 野生稻8
第五节 动物10
参考文献12
第二章 新石器时期中国南方古人类文明与野生稻驯化14
第一节 猿人向晚期智人进化的足迹14
第二节 洞穴聚居、野生稻驯化、古栽培稻遗存16
参考文献21
第三章 新石器晚期中国南方的稻作文化22
第一节 跨湖桥文化22
第二节 河姆渡文化27
第三节 马家浜文化35
第四节 崧泽文化42
第五节 良渚文化43
第六节 马桥文化简介45
参考文献46
第二篇 新石器时期我国南方的灌溉稻田49
参考文献51
第四章 长江中游澧县城头山遗址埋藏的稻田52
第一节 城头山遗址发现的“模样疑似稻田”52
第二节 城头山遗址的“模样疑似稻田”可能是旱稻田52
参考文献55
第五章 太湖流域马家浜文化时期埋藏的灌溉稻田56
第一节 马家浜文化时期埋藏的灌溉稻田之发现56
第二节 马家浜时期灌溉稻田的面积与形状64
第三节 马家浜时期灌溉稻田的灌溉系统和灌溉方式65
第四节 马家浜时期灌溉稻田的耕作模式、强度和种植时间66
第五节 马家浜时期炭化稻粒形态学的研究结果72
参考文献74
第六章 长江下游菘泽时期埋藏的灌溉稻田76
第一节 菘泽时期埋藏灌溉稻田的发现76
第二节 崧泽时期灌溉稻田的年龄、面积、形状77
第三节 澄湖遗址崧泽时期灌溉稻田的灌溉系统与灌溉方式78
参考文献79
第七章 长江下游良渚文化时期埋藏的灌溉稻田80
第一节 良渚文化时期灌溉稻田的发现80
第二节 良渚文化时期灌溉稻田的面积、形状83
第三节 良渚文化时期灌溉稻田的耕作与灌溉模式84
参考文献84
第八章 可能埋藏有史前灌溉稻田的其他地区85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的其他遗址86
第二节 钱塘江上游及闽台地区87
第三节 江淮流域87
第四节 珠江流域和云贵川地区88
第五节 黄河中上游发现史前埋藏稻田的可能性90
参考文献91
第三篇 史前埋藏水稻土的土壤质量92
参考文献94
第九章 史前埋藏水稻土之剖面描述95
第一节6300年BP绰墩遗址马家浜时期的水稻土95
第二节4500年BP 临平茅山遗址良渚时期的水稻土101
参考文献107
第十章 埋藏史前水稻土的物理特性109
第一节 埋藏古水稻土的粒度组成与母质判别109
第二节 埋藏古水稻土的矿物组成111
第三节 埋藏古水稻土剖面磁化率与成壤过程112
参考文献114
第十一章 史前埋藏古水稻土的土壤肥力质量116
第一节 埋藏古水稻土的养分含量116
第二节 埋藏古水稻土有效养分含量119
第三节 埋藏古稻田种植强度与古水稻土氮素矿化122
第四节 埋藏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的供氮差异及氮肥效应126
第五节 不同时期古水稻土与同期同地自然湿地和旱地的肥力比较133
参考文献136
第十二章 史前水稻土的土壤健康质量138
第一节 绰墩遗址剖面上多环芳烃(PAH)总量的分布138
第二节 绰墩遗址剖面中PAH的可能来源141
第三节 其他史前水稻土剖面PAH的分布特征144
参考文献149
第十三章 史前古水稻土的土壤环境质量151
第一节 古水稻土产甲烷潜势及古甲烷菌的群落多样性151
第二节 埋藏水稻土的有机质组成与稳定性155
第三节 埋藏水稻土的水稻植硅体与碳固持159
第四节 埋藏水稻土中的黑炭与碳固持162
参考文献166
第十四章 埋藏古水稻土的微生物学特性169
第一节 埋藏古水稻土寡营养细菌数量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169
第二节 埋藏古水稻土氨氧化菌的数量172
第三节 水稻种植对古今水稻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174
第四节 埋藏古水稻土细菌与古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178
参考文献183
第四篇 时间序列水稻土的生物地球化学185
参考文献187
第十五章 杭州湾南岸平原的海塘与时间序列土壤188
第一节 杭州湾南岸姚北平原的海塘188
第二节 时间序列土壤年龄的估计与剖面采集192
第三节50~2000年水稻土和50~700年旱地土序列土壤的剖面描述198
参考文献209
第十六章 时间序列水稻土与旱地土成土过程的比较210
第一节 水稻土与旱地土的物理特性210
第二节 水稻土与旱地土的物理化学特性217
第三节 水稻土与旱地土的生物化学性质226
第四节 水稻土发育“三阶段模式”及灌溉稻作促进水稻土形成的机制229
参考文献232
第十七章 时间序列水稻土的土壤质量235
第一节 时间序列水稻土的土壤肥力质量236
第二节 时间序列水稻土的土壤环境质量246
第三节 时间序列水稻土的土壤健康质量264
参考文献269
第十八章 时间序列水稻土的微生物学特性272
第一节 水稻土和旱地土的微生物学性状、微生物生物量与酶活性272
第二节 不同利用年限水稻土主要微生物过程的强度279
第三节 水稻土固氮、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演变和功能基因多样性282
第四节 水稻土中氨氧化古菌群落和脂类生物标记物丰富度287
参考文献289
第五篇 中国灌溉稻作农业的传布291
第十九章 陆上稻米之路292
第一节 百越人南迁创“神州”,进入缅越泰印292
第二节 百越人北上与贾湖人汇合在黄淮下游发展并向东北亚推进298
第三节 长江中下游经中原沿古丝绸之路向西域和中亚传布300
参考文献305
第二十章 海上稻米之路307
第一节 徐福东渡309
第二节 郑和舰队把稻作农业先进技术带到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315
第三节“失联”的郑和麾下把水稻传入美洲317
参考文献319
热门推荐
- 2201979.html
- 454964.html
- 1545707.html
- 3095046.html
- 3438576.html
- 27156.html
- 3105377.html
- 240813.html
- 1900757.html
- 23167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4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59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3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06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67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1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80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12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36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2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