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初中历史课程“点一线”解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初中历史课程“点一线”解析
  • 任世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22905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中学历史课-教学研究-初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初中历史课程“点一线”解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点—线”结合的解读1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7

第一节 了解“北京人”的发现过程7

一、为什么要改变“北京人”的课程内容?7

二、从发现过程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9

三、改变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与教育价值14

第二节 半坡、河姆渡居民生活的考古认知16

一、为什么要强化考古认知?16

二、两处遗址的考古认知概述17

三、强化考古认知的双重教育意义21

第三节 炎黄传说采用层累造成说的可行性23

一、传说中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传说23

二、“老段子”与层累造成说的比较25

三、采用层累造成说的教育教学意义29

第四节 夏、商、西周课程内容的重新选择32

一、国家的政治概念与传统观念的国家32

二、商周的内容选择方案34

三、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37

第五节 青铜器与甲骨文39

一、学历史要培养想象力39

二、青铜器的用途及青铜工业的生产环节40

三、进入甲骨文的造字情境44

四、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的讨论46

第六节 如何拉开春秋战国的大幕?48

一、从中学历史课程设计的特点说起48

二、为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提供的资料49

三、本课目标与细节处理的建议52

第七节 通过商鞅变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55

一、对商鞅变法的负面评价55

二、关于课标导向的讨论57

三、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与批判性思维58

第八节 孔子、老子及百家争鸣60

一、孔子思想的是与非60

二、老子的治国思想64

三、百家争鸣中各家的思想逻辑66

四、注重思想的逻辑性67

第九节 秦始皇的故事与他创立皇帝制度69

一、讲秦始皇故事的教学用意69

二、如何使学生理解秦统一的历史深远影响?70

三、关于评价与作业72

第十节 陈胜、吴广起义73

一、关于这节课内容取向的意见73

二、暴政与秦灭亡的内外因素74

三、更新知识是更新观念的基础76

第十一节 领略大汉雄风78

一、了解汉代政治还是领略大汉雄风?78

二、文景之治,国富民富79

三、与匈奴的关系81

四、采用上述课程内容的合理性85

第十二节 丝绸与“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87

一、将丝绸与“丝绸之路”放在一节课87

二、丝绸与“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88

三、对教学和学习效果的估计91

第十三节 汉字的成熟与《史记》的特点92

一、为什么设计这样一节课?92

二、汉字的成熟93

三、司马迁怎样书写历史?95

四、通过《史记》了解史学98

第十四节 东汉:黑暗与辉煌并存99

一、东汉的黑暗与辉煌99

二、关于课标要求的讨论101

三、关于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产生103

第十五节 通过中医药学认识传统文化105

一、中医药学独占1课时的理由105

二、让初中学生感知中医药学的神奇106

三、关于课程内容深浅的讨论111

第十六节 造纸术与书法艺术的产生112

一、造纸术与书法结合一课的合理性112

二、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纸张的普及112

三、书法艺术的产生114

四、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16

第十七节 透视三国鼎立与《三国演义》的关系117

一、《三国演义》抬高了三国的历史地位117

二、演义的故事与历史的真实118

三、教学目标的3个层次122

第十八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与江南开发123

一、关于时间段的说明123

二、西晋、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的更替124

三、民族迁徙、交融的历史趋势126

四、江南的开发127

第十九节 《九章算术》与祖冲之计算圆周率128

一、《九章算术》的文献价值128

二、祖冲之计算圆周率130

三、教与学须知131

第二十节 承上启下的隋朝132

一、隋朝统一的根本原因132

二、隋朝的3大创举134

三、隋朝的灭亡与富庶136

四、这节课怎么讲和学?137

第二十一节 走向辉煌的大唐帝国139

一、唐初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139

二、高宗、武则天时期142

三、为什么出现“开元盛世”?143

四、本节课的难点144

第二十二节 唐前期民族政策与中外交流145

一、民族和睦145

二、丝绸之路的勃兴与玄奘西行147

三、与东亚、东南亚的关系149

四、周边关系要讲真实150

第二十三节 如何展现盛唐的社会气象?151

一、课标设计的初衷151

二、唐前期经济的繁荣151

三、唐朝的社会时尚152

四、如何进入历史场景?155

第二十四节 唐朝的衰败与五代十国156

一、体制给奸臣制造机会156

二、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157

三、五代十国的基本面貌158

四、培养历史视野与求真求实159

第二十五节 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160

一、为什么要了解重文轻武?160

二、宋朝建立时中国版图的形势161

三、宋太祖立下的规矩162

四、科举制的完善和影响164

五、改造课程内容的旨趣166

第二十六节 宋与辽、夏、金的战事168

一、宋辽澶渊之盟168

二、宋夏关系169

三、靖康之变与宋金战事170

四、为什么要处死岳飞?172

五、培养时序思维意识174

第二十七节 宋朝的经济发展与都市繁荣175

一、宋朝的另一个特点175

二、用《清明上河图》观察都市繁华176

三、宋代的饮食179

四、宋代的体育180

第二十八节 三大发明求实181

一、发明指南针的起点181

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外传183

三、火药与火器184

四、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185

第二十九节 元的统治186

一、成吉思汗治下的大蒙古国186

二、蒙古西征与灭金、灭宋187

三、元的统治与历史贡献188

四、训练使用历史地图的最好时机190

第三十节 朱元璋开创明朝皇帝专权191

一、纵横比较看明清191

二、朱元璋建立明朝,强化皇权192

三、八股取士与官僚思想的僵化196

四、加深对皇帝专权的印象197

第三十一节 如何评说郑和下西洋和抗倭斗争?199

一、郑和与郑和下西洋的史事199

二、对郑和下西洋褒贬两说的分析200

三、明代抗倭斗争始末202

四、历史上的中日关系204

第三十二节 了解明长城与北京城的教学旨趣205

一、讲长城从培养问题意识入手205

二、以皇权为中心的明代北京城建设208

第三十三节 从3本书透视明代科技水平210

一、《本草纲目》的成就与缺陷210

二、《农政全书》与《天工开物》的价值212

三、教学内容重点选择建议214

第三十四节 全面解读明朝灭亡216

一、1978年以来课程中的农民战争216

二、明朝的危机与清军的威胁217

三、亡国之君无奈官场腐败218

四、李自成进京与满族入主中原220

五、对教师的考验221

第三十五节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治理西藏、新疆222

一、郑成功在抗清中收复台湾222

二、清朝对西藏、新疆的治理223

三、详略两难224

第三十六节 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化225

一、勤政又独裁的3个皇帝225

二、军机处及清代君臣关系226

三、“点”的生动与“点”与“点”之间的联系228

第三十七节 清朝人口增长与经济状况229

一、清朝“人口大爆炸”229

二、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230

三、要全面地看历史233

第三十八节 清中期以来腐败的蔓延与闭关锁国234

一、皇权专制下腐败的蔓延234

二、马戛尔尼使团访华235

三、教与学的设想239

第二编 中国近代史(上)241

第一节 鸦片战争的典型战例——虎门大战241

一、传统模式的弊端241

二、虎门大战的经过242

三、几点说明和实践效果246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250

一、从《南京条约》到《天津条约》250

二、英法联军的罪行252

三、新时代如何面对屈辱史?254

四、战争结束后的余波255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悲剧不能避免256

一、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256

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258

三、《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分析259

四、一节课了解太平天国的难处260

第四节 清朝的强国之路:师夷长技办洋务261

一、师夷长技的起步261

二、洋务派办的2个典型企业262

三、建设中国海军264

四、同文馆与幼童留学265

第五节 中日甲午战争267

一、从黄海海战说起267

二、威海卫失败的原因270

三、辽东抗战不只徐邦道270

四、《马关条约》的危害271

五、点滴感想273

第六节 戊戌变法274

一、百日维新前的社会动员274

二、慈禧太后扼杀百日维新277

三、底层民众与戊戌变法279

第七节 义和团、慈禧与八国联军侵华280

一、教会与义和团280

二、慈禧为什么“招抚”义和团?282

三、1900年下半年的事变经过282

四、《辛丑条约》的签订285

第八节 张謇:实业救国与教育救国的典范286

一、救亡图存的各种努力286

二、了解张謇288

三、教育救国的补充291

第九节 辛亥革命的成功及其历史意义291

一、辛亥革命前10年的清王朝291

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293

三、武昌起义中立宪派的作用294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296

参考文献298

后记3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