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综合自然地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综合自然地理学
  • 景贵和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12334·1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综合自然地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方向2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简史2

一、原始的综合自然地理学思想萌芽2

二、从原始的综合到逐渐的分解4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分化到新的综合7

四、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10

第二节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4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14

第四节 区域性的分异规律15

二、地球表层的边界15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在整个地理科学中的地位18

第四节 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20

一、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21

二、应用数学方法使定性与定量结合21

三、人类和环境问题22

四、地理预测23

五、自然地理系统中的小系统的研究24

六、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规划26

第一节 地球表层中的能量基础32

第二章 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及其地理意义32

第二节 太阳总辐射在地表的分布33

第三节 太阳能在无机界的转化35

第四节 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化37

第五节 生态系统是自然地理系统的能量转换装置38

一、生态系统与自然地理系统39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与物质流40

三、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41

第六节 太阳能的自然地理意义46

一、太阳能是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能量基础46

二、太阳能年辐射净值的数量决定一地的自然生产潜力46

三、太阳能是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因素47

1、自然环境的湿润指标47

2、辐射平衡与地带周期律51

第三章 地球表层中的物质迁移及其自然地理意义55

第一节 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宏观的物质迁移55

第二节 大陆上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相结合造成的物质迁移56

第三节 空气迁移元素及其在地球表层中的作用59

一、氧的迁移60

二、碳的迁移61

四、氢的迁移63

三、氮的迁移63

一、水的基本性质65

二、天然水的酸碱条件对元素迁移的影响65

第四节 水迁移元素的作用65

三、天然水的氧化——还原条件在元素迁移中的作用67

第五节 活质在元素迁移中的作用68

一、活质的合成作用68

二、活质的分解作用及生物循环70

第六节 化学元素迁移在地球表层中的作用71

第四章 自然地理系统75

第一节 自然地理系统是地理系统的子系统75

第二节 自然地理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功能77

一、岩石地形复合体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77

二、大气是自然地理系统的活跃组成部分78

三、水分是自然地理系统起联系作用的组成部分78

四、自然地理系统的核心——有机界79

五、土壤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无机界与有机界转化的关键环节80

一、自然地理系统的垂直结构81

第三节 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81

二、自然地理系统的水平结构82

第四节 自然地理系统的稳定性84

第五节 自然地理系统的主要类型85

一、湖泊系统85

二、河流系统87

三、海洋系统88

四、陆地的自然地理系统90

3、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系统91

2、泰加林灰化土系统91

1、苔原系统91

4、落叶阔叶林棕壤系统92

5、温带森林草原黑土系统92

6、温带草原栗钙土系统92

7、亚热带常绿林系统93

8、赤道雨林砖红壤系统93

五、农业生态系统93

第二节 国内外土地研究的概况100

第一节 局地地理学中的土地研究100

第五章 局地地理学100

第三节 土地肥力是土地独有的特性103

第四节 土地分级系统106

一、自然地理的最小单位107

二、土地单元114

三、土地系统116

四、土地区116

第五节 土地分类系统118

第六节 土地调查与制图125

一、航片与卫片在土地制图工作中的应用125

二、土地的野外调查128

三、土地类型图的编绘131

第七节 土地质量评价132

一、目的和要求132

二、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133

三、土地资源评价等级的划分135

第八节 土地结构139

第一节 地域分异因素148

第六章 空间地理规律148

第二节 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律149

一、海陆对比性150

二、热力分带性151

第三节 大陆和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152

一、大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52

二、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153

一、地带段性155

三、垂直带性156

二、地区性156

第五节 地方性的分异规律157

一、地方性分异因素157

二、地方性分异规律176

1、系列性176

2、组合性177

第六节 局部的分异规律179

一、微域性180

二、坡向的分异作用181

第七节 不同等级的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182

第七章 综合自然地理区划190

第一节 自然地理区划的一般概念190

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192

一、区划的目的与原则的关系192

二、综合自然区划的三个主要原则193

1、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的原则193

2、发生统一性原则197

3、区域共扼性原则198

第三节 综合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199

一、综合自然区划的地带性单位200

1、地带性单位的特点200

2、地带性单位的划分209

二、综合自然区划的非地带性单位209

1、非地带性单位的特点209

2、非地带性单位的划分210

三、地带性单位与非地带性单位的相互联系215

四、等级系统216

1、纬度地带位置决定山地垂直带的数量220

一、纬度地带性规律在山地综合自然区划中的作用220

第四节 山地综合自然区划220

2、纬度地带性因素对山地水平分异的影响222

二、经度省性因素对山地分异的影响222

三、山势特征对山地垂直带结构的影响226

四、山地自然地理区228

第八章 人类与自然环境234

第一节 概述234

第二节 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37

第三节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238

一、人类与气候239

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241

三、人类活动与河川径流242

四、人类对生物界的影响243

第四节 从人和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中寻找正确途径245

一、人对自然的依附阶段245

二、顺应自然阶段246

三、改造自然阶段248

四、人与自然的“共生”阶段2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