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小说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现代小说导论
  • 杨联芬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2796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小说史-中国-清后期~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小说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中国小说历史地位的变迁3

一、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3

二、晚清小说的“升位”运动5

第二节 “新小说”的特征及意义7

一、以“新”开始的现代转化7

二、政治小说与幻想叙事9

三、科学小说与未来社会想像10

四、教育小说与新教育13

第一节 李伯元与吴趼人16

一、李伯元与《文明小史》17

二、吴趼人:蜕旧入新的初步尝试19

第二节 一代奇才:刘鹗21

一、传奇人生,叛逆个性21

二、《老残游记》的超越性21

第三节 《孽海花》与历史小说的转型23

一、“结构工巧”24

二、非英雄与风俗史25

第一节 林纾及晚清的翻译小说28

一、林纾的文化生涯28

二、翻译:偶然的选择29

第二节 林译小说的特征30

一、口述笔录与忠实于原著30

二、真实基础上的中国化想像32

三、西方道德的中国化误读35

四、文言翻译37

第三节 林译小说的意义38

一、融合雅俗38

二、培养五四新文学家40

第一节 五四小说的价值定位43

一、文学史的“五四”概念43

二、“人的文学”:五四小说的价值定位44

第二节 五四小说的艺术精神与理论建构47

一、写实主义与艺术独立47

二、传统小说模式的颠覆48

第三节 五四小说的历史地位51

一、两难处境51

二、小说史的意义52

第一节 苏曼殊与浪漫主义57

一、孤苦命运与浪漫气质57

二、苏曼殊与英国浪漫派59

第二节 苏曼殊小说:现代浪漫小说开端62

一、旧与新62

二、《断鸿零雁记》62

第一节 鸳鸯蝴蝶派与五四新文学70

一、何谓“鸳鸯蝴蝶派”70

二、并非全是“礼拜六”72

第二节 洛阳纸贵的《玉梨魂》74

一、《玉梨魂》与民初文坛74

二、悲情故事的道德意义75

三、语言的旧与叙述的新78

第一节 惊世骇俗的郁达夫80

一、“自叙传”体80

二、主情与感伤82

第二节 五四其他浪漫小说家85

一、郭沫若85

二、倪贻德、冯沅君87

三、庐隐88

第三节 五四浪漫小说的现代性批判90

一、“非表现”的表现90

二、语言:戏剧道白化92

三、夸耀颓唐,炫鬻才绪94

四、病态的浪漫人格95

第一节 现实主义主潮99

一、现实主义:伦理选择与开放特征99

二、问题小说101

第二节 五四时期成功的写实小说104

一、乡土小说104

二、叶绍钧(叶圣陶)的小说108

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思想价值111

一、鲁迅小说的先锋性与经典性111

二、“吃人”的深刻寓意112

第二节 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114

一、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特殊分类114

二、“人”的形象115

三、“非人”形象117

第三节 鲁迅小说的美学品格120

一、悲剧:人的毁灭120

二、喜剧的超越122

三、戏谑的悲凉123

第四节 鲁迅小说的叙事特征124

一、诗化叙事:开现代抒情小说先河124

二、随笔抒情125

三、写意抒情126

四、音乐与诗128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左翼先锋派文学133

一、两种先锋派133

二、左翼文学134

第二节 左翼先锋派作家135

一、启蒙的艺术派:柔石135

二、天才的讽刺作家:沙汀138

三、热爱生命的流浪者:艾芜141

四、红色童话作家:叶紫143

第一节 辉煌与坎坷交织的人生147

第二节 个性与女性149

一、《莎菲女士的日记》149

二、女性系列形象151

第三节 革命与女权152

一、现代女性意识152

二、《三八节有感》:女性对革命的申诉153

第四节 放弃自我皈依集体155

第一节 都市先锋与“新感觉”157

一、先锋与激进157

二、新感觉派158

第二节 “都市”的浮光掠影159

一、洋场题材,都市意象159

二、穆时英与刘呐鸥160

第三节 心理分析与现代体验163

一、施蛰存的意识流163

二、对古典形象的颠覆164

第四节 乡村抒情:现代与古典的调和165

第一节 田园中的忧郁169

一、从“乡土小说”起步169

二、恬淡的悲凉170

第二节 废名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172

一、唐人绝句的意境172

二、散文化174

第一节 “乡下”与“湘西”177

一、边城经验与乡土情结177

二、都市的边缘体验180

三、“乡下”的含义180

第二节 自然:沈从文的宗教情感182

一、原始生命力崇拜182

二、反现代的启蒙183

三、五四痕迹及新与旧184

第三节 牧歌:沈从文的美学至境186

一、永恒之美与薄薄的凄凉186

二、朴讷的幽默189

第一节 逃避男权与寻找“父亲”191

一、成长期的感情缺失191

二、爱情苦旅193

第二节 生命与悲剧194

一、生即是苦194

二、无奈与永恒的悲哀196

第三节 悲凉:抒情的主调197

一、“心”的体验与意象197

二、直觉与修辞198

三、语言的诗化201

第一节 返归内在的自然203

一、废名与沈从文:返归于形式203

二、汪曾祺对废、沈的整合204

第二节 追求平淡206

一、不编故事206

二、追求情味206

三、在世俗平凡中咀嚼哲理209

第三节 冲淡之美210

一、简约210

二、节制212

第一节 北京文化与老舍创作217

一、平民经验217

二、北京文化与老舍创作219

第二节 市民形象与国民性批判220

一、老中国的儿女220

二、祥子与虎妞223

第三节 国民性话题的内在紧张225

一、“殖民话语”反抗:英国的国民性225

二、矛盾心理与复调叙述226

第四节 老舍的幽默228

一、俗与雅228

二、宽厚的讽刺229

第一节 茅盾早期的文学贡献230

一、《小说月报》转型与新文学倡导230

二、现实主义理论推介231

第二节 “革命”与“女性”:茅盾小说的主题233

一、新女性与大革命233

二、《虹》235

三、《创造》的男权讽刺237

第三节 《子夜》的意义238

一、《子夜》的宏大叙事238

二、“社会剖析”式现实主义240

第一节 巴金的早期创作243

一、人道教育243

二、燃烧的心244

第二节 《家》245

一、《家》的经典地位245

二、《家》的艺术不足247

第三节 《寒夜》:巴金创作高峰248

一、小人物与悲剧249

二、高峰或起点250

第一节 历史小说的现代模式252

一、法国经验与大河小说252

二、三部曲与近代史255

第二节 现实主义与史诗257

一、19世纪现实主义模式257

二、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260

第三节 语言的动感与风俗性261

一、明快语言与鲜明性格261

二、动感语言与风俗美264

第一节 传奇经历与卓越才情269

一、传奇的人生269

二、没落的世界,最后的贵族271

三、知情者圈外的窥视274

第二节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魅力275

一、畸形心理与人性弱点的深刻洞悉275

二、大俗与大雅278

第一节 反精英:钱钟书的叙事立场282

一、边缘的人生姿态282

二、“反精英”与知识分子批判283

第二节 《围城》及其寓意287

一、围城:人的永久困境287

二、方鸿渐:人性的多余289

三、语言:智慧的魔方291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与赵树理297

一、延安整风对文学的定位297

二、偶然性与历史巧合298

第二节 文摊文学家:由选择到失去选择299

一、“文摊”之志299

二、失去选择的自由300

第三节 重评赵树理301

一、民间化与超越民间301

二、恢复扭曲的形象304

三、赵树理品质:诚实与独立305

第一节 文学史的偶然性308

第二节 唯美情调309

一、女性的诗意想像309

二、捕捉生活的美311

三、写意与写实312

第三节 孙犁的独立与退隐315

一、人道主义与知识分子立场315

二、人性尺度导致与主流文化疏离316

第一节 “革命历史”与“农村题材”构成主流323

一、文代会:当代文学队伍整编323

二、革命历史小说324

三、农村题材小说326

第二节 表现主旋律而获罪的“毒草”329

一、路翎:《洼地上的“战役”》329

二、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331

第三节 偏离主旋律而受批判的小说332

一、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333

二、宗璞:《红豆》335

第一节 人道主义思潮与新时期小说的发生337

一、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潮337

二、伤痕一反思文学338

第二节 人的文学343

一、人的表现:由群体到个体343

二、表现的深化:由“个人”到“女人”344

三、回归人性的单纯:抒情小说346

第一节 “寻根”的二重性351

一、“寻根”:寻找突破口351

二、贾平凹、莫言的乡土崇拜353

三、韩少功与钟阿城:有为与无为356

第二节 “新写实”的反崇高359

一、池莉、方方:回到市井359

二、刘震云、刘恒:为卑微生命作传362

第三节 现代派的解构姿态365

一、艰难的开端365

二、刘索拉、徐星:玩世与调侃366

三、残雪:荒凉的世界366

四、余华:用暴力拆卸人性368

五、马原:先锋与局限370

一、王朔:解构神圣371

二、刘震云、余华:还原历史的平凡373

三、女作家与新新人类3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