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西财政史 当代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阎元锁主编;白家忠,曲昭仲,赵建平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0305261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30页
- 文件大小:155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地方财政-经济史-山西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山西财政史 当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山西根据地财政的产生与发展1
二、山西根据地财政的实践3
(一)发扬民力,力求自给自足3
(二)合理负担,改善人民生活4
(三)稳定农民负担,大力促进农业生产5
(四)调整工商业政策,恢复和发展城镇工商业7
(五)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同时严格反对浪费,厉行节约8
三、山西根据地财政的伟大实践为山西社会主义财政的建立做了必要的准备10
(一)根据地财政的实践为山西社会主义财政的建立做了物质的准备10
(二)根据地财政的实践为山西社会主义财政制度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0
(三)根据地培养和训练的财税干部为山西社会主义财政的建立提供了干部和组织力量11
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山西财政12
第一节 新中国山西财政的建立12
一、新中国山西财政机构的建立12
二、新中国建立之初,山西的财政经济政策14
三、山西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15
四、新中国山西财政管理制度的建立18
五、税收制度的建立20
六、山西财政的第一个概算22
第二节 新中国山西财政建立之初所面临的严重困难23
一、蒋阎旧政府留下的烂摊子23
二、山西财政建立初期出现的新问题25
第三节 打击投机资本,统一财政经济,稳定金融物价27
一、运用政治、经济多种手段打击投机资本,夺取市场领导权28
二、统一财政经济工作,争取财政收支平衡30
三、“四路进兵”,稳定金融物价33
四、财政经济问题初步克服,国民经济开始步入正常轨道37
第四节 调整税制,促进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38
一、在统一财经、稳定金融物价的过程中,山西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滑坡38
二、争取财经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39
三、调整、规范农业税负,促进农业恢复与发展40
四、调整工商税收政策,保护民族工商业43
第五节 抗美援朝战争中厉行生产节约,大力促进财政平衡45
一、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财经工作方针与工作要点45
二、实行棉纱棉布的统购统销和部分物资的集中调拨46
三、克服供给制思想,实行经济核算制47
四、增加重点经济建设支出,加快国民经济恢复和重建47
五、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建立可靠的收入源泉48
六、开展“三反”、“五反”运动49
第六节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全省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51
一、经济全面恢复51
二、财政经济状况实现根本好转55
第二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山西财政58
第一节 “一五”时期,山西财政的任务与政策59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59
二、山西“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60
三、“山西“一五”计划对财政提出的任务与政策62
四、“一五”时期山西的政府预算63
第二节 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确保工业化建设资金需要66
一、修正工商税制,强化税收征管67
二、挖掘现有生产潜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70
三、适当增强对原有生产能力的财税扶持力度,保证财政积累任务的完成74
保证财政积累任务的完成74
四、积极发行建设公债,适当争取外资援助74
第三节 运用财税政策,促进“三大”改造75
一、优化农业税制,增加农业投资,促进农业生产合作化75
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引导个体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84
三、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调节功能,促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和和平赎买86
第四节 建立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99
一、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99
二、建立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地方预算管理体制100
三、微调分配关系,改进国营企业奖励基金制度104
第五节 山西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生产建设型财政进一步巩固106
一、山西“一五”计划圆满完成,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106
二、财政收支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建设型财政进一步巩固111
第三章 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山西财政在曲折中前进114
第一节 “二五”计划初期,山西财政的工作安排115
一、“二五”计划初期,我国计划经济所面临的挑战115
二、“二五”时期,山西财政经济的发展规划116
三、山西“二五”计划对财政提出的任务与政策118
第二节 与经济体制改进相配套,积极探索地方适度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119
一、改进预算管理体制,在曲折中探索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120
二、下放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权,改进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126
三、下放税收管理权,改进税收管理制度128
四、下放企业,扩大企业管理权,改进国营企业管理体制131
五、下放信贷管理权,试行“全额信贷”134
第三节 “大跃进”中,山西财政经济陷入了严重困难的局面135
一、急躁冒进,山西掀起“大跃进”的高潮136
二、“共产风”泛滥,山西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140
三、“大跃进”中,山西财政经济遭受严重挫折142
第四节 贯彻“八字”方针,山西财政经济步入全面调整期154
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的提出154
二、山西财政在国民经济调整期的任务与政策158
第五节 与经济体制的调整相适应,重建中央集权型财政管理体制160
一、上收财权与财力,调整预算管理体制160
二、上收企业管理权,改进国营企业财务体制164
三、上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权,调整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167
四、上收税收管理权,调整税收管理体制167
第六节 坚决贯彻“双六条”,加强财政银行的集中统一172
一、“双六条”的提出172
二、坚决贯彻“双六条”,大力整顿山西财政金融秩序176
第七节 调整政府与农民的财政关系,努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力181
一、调整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改善农业生产关系181
二、增加支农资金,支援农业生产183
三、调整农业税收,减轻农民负担184
四、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正确处理农村平调退赔186
第八节 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188
一、压缩基本建设项目,缩减基本建设投资188
二、加强基本建设拨款管理,发挥建设银行的监督作用190
第九节 增收节支,实现财政平衡193
一、清仓核资、扭亏增盈、大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193
二、节约非生产开支,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199
三、精减职工,减少城市人口,减少国家工资支出202
第十节 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基本完成,山西财政经济根本好转203
一、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基本完成203
二、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206
第十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山西财政经济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208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208
二、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经济发展速度209
三、坚持综合平衡,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210
四、坚持以农业为基础211
五、经济体制必须有与之配套的财政体制211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山西财政跌宕起伏213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打乱了山西财政经济良好的运行态势213
一、“文化大革命”前夕山西财政经济的良好运行态势213
二、“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发展进程215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山西财政经济受到的影响217
一、政治动乱造成山西财政经济全面衰退217
二、政治动乱破坏了山西财政工作的正常秩序222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期,山西财政经济在困境中缓慢回升225
一、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为山西财政经济的恢复提供了条件225
二、财政工作在整顿中出现转机227
三、支援“五小”工业建设,加强企业财务管理229
四、调整农村政策,增加支农支出,促进农业的恢复与发展231
五、加强基本建设拨款管理,控制基本建设规模233
六、1969~1973年,山西财政经济状况明显好转234
第四节 山西财政经济在“文化大革命”最后三年的起伏波动235
一、“批林批孔”运动再度造成山西财政经济的混乱235
二、山西财政经济在全面整顿中取得显著成效237
三、“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山西财政经济再度陷入停顿241
第五节 在政治动乱和经济波动中,山西财政财务和税制频繁变动242
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大变动242
二、过于简化的税制改革245
三、财务管理体制在动乱中不断变化247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给山西财政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250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山西财政的概况250
二、“文化大革命”使山西财政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254
第五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山西财政在改革中探索前进260
第一节 财政经济状况逐步好转260
一、山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261
二、财政状况开始好转262
三、争取财政状况好转的有效措施263
第二节 财政促进国民经济的合理调整269
一、财政经济工作面临新问题269
二、国民经济进行新的调整271
三、山西财政在促进经济调整中采取的措施273
第三节 财政体制改革先行一步276
一、财政体制改革的紧迫性277
二、改革预算管理体制,实行“分灶吃饭”278
三、改革固定资产投资财务管理体制,无偿变有偿286
四、国营工交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289
五、改革农业财务管理体制298
六、国营商业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301
七、改革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制度304
八、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309
九、财政信用的改革与发展316
第四节 财政支持其他方面的改革327
一、财政支持工资制度改革327
二、财政支持价格体制改革328
三、财政支持外贸体制改革329
第五节 国营企业“利改税”和税制改革330
一、第一步利改税330
二、第二步利改税332
三、税收制度改革全面展开333
第六节 县级财政进一步发展339
一、县级财力不断壮大339
二、财政帮助补贴县发展经济340
三、县级财政运行中的问题341
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级财政的措施343
五、试行省管县财政管理,推动综合体制改革县的财政改革345
第七节 乡镇财政的建立和发展348
一、乡镇财政的建立349
二、乡镇财政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49
三、乡镇财政的管理体制351
四、建立乡级财政金库,完善乡级财政352
五、乡镇财政成效显著352
第八节 预算外资金显著增长,管理工作逐步加强353
一、预算外资金的形成和发展353
二、预算外资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55
三、预算外资金的管理356
四、管好预算外资金,促进我省各项事业发展357
五、预算外资金管理任重道远359
六、综合财政工作有了新的发展361
第九节 财政监督和法制建设在改革中逐步加强364
一、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检察机构364
二、加强财政监督与检查工作365
三、建立和完善地方财政法规,实行以法理财367
第十节 财政队伍不断壮大,干部素质大幅度提高369
一、建立完整的财政教育网络370
二、财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371
三、财政成人教育事业方兴未艾372
第十一节 山西财政在改革中不断发展374
一、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成绩突出374
二、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支出结构趋于合理381
三、财政改革效果显著,推动山西经济不断增强392
第十二节 山西财政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397
一、国家与企业关系仍需进一步理顺397
二、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困难不容忽视397
三、统支局面仍未打破,支出膨胀增加了财政平衡的难度398
四、预算外资金管理分散,影响了财政对经济的调控能力398
五、财政改革与各项体制改革不配套399
第六章 深化改革,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山西公共财政401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山西财政经济形势和面临的任务402
一、山西财政经济形势402
二、山西财政的主要任务406
三、山西财政的工作要点407
第二节 改革与完善财税收管理体制411
一、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412
二、深化税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424
三、改革预算管理制度431
第三节 改革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41
一、改革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企业活力442
二、帮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大胆推行现代企业制度447
三、加强商业、粮食财务体制改革,促进商业、粮食企业发展450
四、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保证基本建设项目顺利实施462
五、改革外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事业发展464
第四节 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467
一、组织完成了全省清产核资工作任务,摸清了资产“家底”467
二、强化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国有资产基础管理体系470
三、资产评估事业蓬勃发展,评估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474
四、支持国企改革,促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475
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477
第五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78
一、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的确立478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新突破486
三、努力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安置等工作494
第六节 改革农业和各项事业财务管理办法,促进农业和事业的改革与发展495
一、改进财政支农工作,巩固农业基础地位496
二、深化文教行政财务改革,搞好文教行政财务工作501
第七节 改革住房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积极推进房地产业的市场化进程505
一、支持住房制度改革505
二、促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507
第八节 发展地方金融事业,支持山西经济建设509
一、开展委托、代理等信托业务509
二、开拓山西资本市场509
三、加强引资融资,支持山西经济建设510
四、积极开发房地产业务511
五、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增强公司活力511
第九节 继续推进会计改革,不断规范会计管理512
一、改革企业会计制度513
二、恢复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514
三、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探索会计管理新模式516
第十节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为财政工作和财政改革服务519
一、加强地方财政立法工作519
二、调整充实财政监察机构,加强财政监督检查521
三、开展“一整两反”工作,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522
四、加强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523
第十一节 财政经济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共财政的框架初步建成524
一、改革、发展、稳定取得骄人成就524
二、转变财政职能,调整支出结构,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525
三、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526
四、支持科学、教育事业发展527
五、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与改组528
六、搞好扶贫攻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529
热门推荐
- 2074653.html
- 199803.html
- 2977369.html
- 2166110.html
- 2033037.html
- 2161178.html
- 642932.html
- 1200489.html
- 415193.html
- 623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6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48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1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73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16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2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70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11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2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