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 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 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
  • (美)约瑟夫·D.诺瓦克(JOSEPHD.NOVAK)著;赵国庆,吴金闪,唐京京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42807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思维方法-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 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概论1

1.1引言1

1.2本书概要5

1.3说明可能性的一个例证10

Chapter 02 对教育理论的渴求13

2.1教育的五要素15

2.2人类教育理论18

2.3教育研究和评估的改进22

Chapter 03 增强学习者能力的意义学习25

3.1事实、概念、命题和原则:知识的组成要素27

3.2人类记忆系统30

3.3概念图和知识整合36

3.4意义学习增强学习者能力42

3.5组织学习43

Chapter 04 新意义的建构45

4.1“意义”这个词的意义45

4.2意义学习的基本概念47

4.2.1概念学习和表征学习47

4.2.2表征学习48

4.2.3情境认知49

4.2.4命题学习51

4.3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52

4.4认知结构的发展56

4.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6

Chapter 05 奥苏贝尔的同化学习理论62

5.1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66

5.2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71

5.3归并和湮灭性归并74

5.4渐进分化78

5.5整合性认同和概念层次、质的提升80

5.6上位学习85

5.7先行组织者89

5.8脚手架学习91

5.9同化、学习和建构主义92

5.10创造性93

5.11智力96

5.12情商99

Chapter 06 知识的本质以及人类如何创造知识102

6.1知识的本质及来源102

6.1.1高文的V形认识论103

6.1.2知识V形图的元素107

6.1.3学习和知识创造的关系119

6.1.4简约性原则122

6.1.5提高科研生产力123

6.2知识的形式126

6.2.1知识与信息126

6.2.2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126

6.2.3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结构性知识128

6.3知识获取和利用的方法128

6.3.1个人访谈128

6.3.2问卷132

6.3.3焦点团体133

6.3.4团队概念图133

6.3.5获取和存档专家知识138

6.3.6知识捕捉的其他途径141

Chapter 07 效的教师和管理者146

7.1建设性地整合思维、情感和行动146

7.2概念误解的问题153

7.2.1克服概念误解157

7.2.2组织机构设置的问题158

7.3教育理论的知识161

7.3.1一个典型案例164

7.3.2关于概念学习的12年追踪研究166

7.3.3咨询环境情境下的教学172

7.3.4情感敏感度174

7.3.5信任175

7.4安德烈的故事176

7.5公司环境中的信任和诚实185

7.6促进团队合作191

7.6.1作为学习小组的团队194

7.6.2使用概念图和V形图194

Chapter 08 教育与管理的情境201

8.1情境的重要性201

8.2情感情境203

8.2.1情感的重要性203

8.2.2爱的艺术205

8.2.3同伴关系211

8.2.4学习材料215

8.3物质情境219

8.3.1学校设施,千篇一律219

8.3.2教育的“理想”环境221

8.4文化情境224

8.4.1遗传和环境因素224

8.4.2性别问题226

8.4.3种族232

8.5组织情境233

Chapter 09 评价与奖励239

9.1评价的重要性239

9.2测量241

9.3测试242

9.3.1客观测试242

9.3.2李克特量表248

9.4其他评价形式251

9.4.1表现性评价251

9.4.2概念图253

9.4.3 V形图评价260

9.4.4报告作为评价工具263

9.4.5档案袋评价265

9.5真实性评价267

Chapter 10 学校和企业教育的改革269

10.1对教育持乐观态度的前提269

10.2组织的提升275

10.2.1学校组织275

10.2.2学校改革275

10.2.3营利性组织282

10.3新技术带来的希望287

10.3.1互联网287

10.3.2双向视频会议289

10.3.3课程开发的新形式289

10.3.4一种新的教育模式290

10.4将资源添加到概念图中以构建“知识模型”293

10.5各种学习体验形式的整合295

10.6前方的路306

附录1 如何构建概念图308

附录2 V形图教学流程310

参考文献312

人名索引334

术语索引338

主题词索引340

译者后记3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