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古籍整理入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古籍整理入门
  • 孙光荣 著
  • 出版社: 中医古籍整理河南湖北湖南协作片印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18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古籍整理入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版本1

1.1 版本的源起1

1.2 版本的术语4

一、版匡类4

(一) 边匡4

(二) 版口5

(三) 版面6

(四) 字征6

(五) 墨色7

(六) 纸征7

(五) 包背装8

(四) 蝴蝶装8

(三) 旋风装8

(二) 经折装8

(一) 卷轴装8

二、装帧类8

(七) 牌记8

(六) 线装9

1.3 版本的分类9

一、以非刻非印区分9

(一) 帛书9

(二) 简牍9

(三) 卷轴9

(四) 抄本9

二、以刊刻前后区分9

(一) 原刊本(原刻本)9

(二) 重刊本(翻刻本)9

(一) 官刻本10

四、以刊刻司事区分10

(一) 精刊本(校刻本)10

三、以刊刻精粗区分10

(二) 通行本10

(二) 私刻本11

(三) 坊刊本(坊本、坊刻本)11

五、以全残增损区分11

(一) 全本(完本)11

(二) 残本11

(三) 修补本11

(四) 百衲本11

六、以刊刻方式区分11

(一) 木刻本(刻本)11

(二) 活字本(聚珍本)11

(四) 善本12

(一) 宋本12

八、以刊刻时代区分12

(五) 劣本12

(一) 孤本12

(三) 珍本12

(二) 副本12

七、以存夫善劣区分12

(三) 影印本12

(二) 元本13

(三) 明本13

(四) 清本13

九、以刊刻国度区分13

1.4 版本的鉴别14

一、鉴别的目的14

二、鉴别的方法15

(一) 单线追源法18

二、选择的方法18

1.5 版本的选择18

一、选择的阶段18

(二) 幅射求索法19

(三) 系统比较法19

第二章 目录25

2.1 目录学的源起25

2.2 目录学的定义27

一、目录27

二、目录学28

2.3 目录学的作用30

一、泛舟书海的向导30

二、科学研究的指南31

(一) 知梗概,明出处,掌握线索32

(二) 查存佚,究源流,决定取舍32

(三) 辨真伪,正讹误,考证年代32

2.4 目录学的类别33

(四) 博涉猎,广视野,增益资料33

一、按目录的指趣划分34

(一) 完源性目录(目录家之目录)34

(二) 辨伪性目录(藏书家之日录)34

(三) 提要性目录(读书家之目录)34

(四) 专业性目录(专门家之目录)34

二、按目录的撰家划分35

(一) 官簿(官家之目录)35

(二) 史志(史家之目录)36

(三) 私录(私家之目录)36

三、按目录的时代划分37

(一) 汉代目录学37

(二) 魏晋南北朝目录学37

(三) 隋唐时期目录学37

(四) 宋元时期目录学37

一、六略分类法38

(五) 明清时期目录学38

2.5 目录学的方法38

六略分类的基本原则40

(一) 按文献内容分类40

(二) 按文献数量分类41

(三) 按文献主从分类41

(四) 按文献属性分类41

二、四部分类法42

(一)“经”43

(二)“史”44

(三)“子”45

(四)“集”46

第三章 校勘48

3.1 校勘学的源起48

3.2 校勘学的定义52

3.3 校勘的宗旨53

一、校勘53

二、校勘学53

3.4 校勘的条件56

一、端正态度56

二、广求异版57

三、穷蒐资料58

(一) 通用工具书58

(二) 专用工具书59

(三) 旧注59

(四) 古文物59

四、建设队伍60

8.5 校勘的术语62

一、原文类62

(一) 错简62

(四) 脱漏63

(五) 衍文63

(三) 讹误63

(二) 倒文63

二、校语类64

(一) 订讹语64

(二) 疑讹语64

(三) 补阙语64

(四) 拟补语64

(五) 参证语64

(六) 校后记65

3.6 校勘的方法65

一、对校法66

二、本校法66

三、他校法66

四、理校法67

第四章 训诂73

4.1 训诂学的源起74

4.2 训诂学的定义79

一、训诂81

二、训诂学82

三、训诂学著作82

4.3 训诂的体例(一)——类别84

第一类:通释语义的专著(略)85

第二类:随文释义的注疏85

一、传85

二、故86

三、训86

四、笺86

五、注87

六、疏、正义87

七、章句87

(一) 范围88

二、释通假88

(三) 例释88

(一) 范围88

一、注字音88

4.4 训诂的体例(二)——内容88

(二) 方法88

(二) 方法89

(三) 例释89

三、正字形89

(一) 范围89

(二) 方法89

(三) 例释89

四、诠词义90

(一) 范围90

(二) 方法90

(三) 例释90

(三) 例释92

(一) 范围92

六、解语法92

(二) 方法92

(一) 范围92

五、析句读92

(二) 方法93

(三) 例释93

七、说修辞93

(一) 范围93

(二) 方法93

(三) 例释93

八、详出处94

(一) 范围94

(二) 方法94

(三) 例释94

(三) 例释95

(二) 方法95

(一) 范围95

九、述文意95

十、明医理96

(一) 范围96

(二) 方法96

(三) 例释96

4.5 训话的体例(三)——方式97

一、声训97

(一) 声训的定义97

(二) 声训的理论根据97

(三) 声训的意义97

(三) 形训的意义98

(一) 义训的定义98

三、义训98

(四) 形训的局限98

(一) 形训的定义98

二、形训98

(四) 声训的局限98

(二) 形训的理论根据98

(二) 义训的理论根据99

(三) 义训的意义99

(四) 义训的方法99

常用训诂术语例释表100

(一) 注字音类100

一、行文格式100

二、常用术语100

4.6 训诂的体例(四)——术语100

(二) 释通假类101

(三) 正字形类101

(四) 诠词义类102

(五) 述文意类103

(一) 字典类105

一、通用工具书105

(附录一) 常用工具书简介105

(二) 词典类108

(三) 其他工具书112

二、专用工具书116

(一) 辞典类116

(二) 类书类118

(三) 丛书类120

(四) 目录书123

(五) 索引类125

(附录二) 历代帝王年号——干支纪年——公无纪年对照表128

干支次序表129

对照简表130

西周130

春秋131

战国138

西汉143

秦143

东汉147

三国151

西晋153

东晋、十六国155

南北朝158

隋163

唐163

五代十国169

北宋、辽171

南宋、金175

元177

明179

清184

(附录三) 参阅资料1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