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CCIE 2.0学习指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CCIE 2.0学习指南
  • (美)Roosevelt Giles著;韩存兵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9535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912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926页
  • 主题词:互连网络(学科: 基本知识) 互连网络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CCIE 2.0学习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起步1

1.1 CCIE认证考试简介1

1.1.1 CCIE概述2

1.1.2 成为CCIE需要哪些背景知识2

1.1.3 成为CCIE的步骤3

1.1.4 学习次序5

1.1.5 CCIE路由选择和交换专家5

1.1.6 CCIE WAN交换专家考试6

1.1.7 CCIE ISP拨号专家7

1.1.8 CCIE SNA/IP集成7

1.1.9 CCIE重新认证8

1.1.10 获得必要的Cisco培训8

1.1.11 如何从培训中获得最大的回报10

1.1.12 认证要求的背后有些什么13

1.1.13 注册认证考试14

1.1.14 参加考试的技巧15

1.1.15 标准的测试方法15

1.1.16 重考16

1.2 小结17

第2章 数据链路层18

2.1 数据链路层编址18

2.1.1 数据链路帧18

2.1.2 MAC编址20

2.1.3 FDDI编址21

2.1.4 比特次序传输22

2.2 地址小结23

2.3 以太网体系结构23

2.3.1 以太网定义24

2.3.2 以太网传输25

2.3.3 以太网接收27

2.3.4 全双工以太网30

2.3.5 IEEE 802.2数据链路服务32

2.4 以太网帧格式和描述小结33

2.4.1 IEEE 802.3帧格式33

2.4.2 802.2 LLC头部34

2.4.3 数据链路头部35

2.4.4 IEEE802.3 SNAP帧格式36

2.5 802.2 LLC头部36

2.5.1 SNAP头部37

2.5.2 802.3_Raw Novell Proprietary帧格式37

2.6 快速以太网结构38

2.6.1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39

2.6.2 独立于介质的接口子层39

2.6.3 100BASE-TX物理层39

2.6.4 100BASE-T4物理层40

2.6.5 100BASE-FX物理层41

2.6.6 布线标准41

2.6.7 网络直径42

2.6.8 中继器类型42

2.7 以太网供应商的地址42

2.8 千兆以太网结构42

2.8.1 什么是千兆以太网43

2.8.2 千兆以太网结构43

2.8.3 兼容性和支持45

2.9 令牌环结构45

2.9.1 令牌环的操作46

2.9.2 令牌环帧的定义47

2.9.3 令牌格式51

2.9.4 令牌环编址52

2.9.5 令牌环功能55

2.9.6 令牌环初始化55

2.9.7 启动环:令牌声明过程56

2.9.8 操作58

2.9.9 常规中继模式58

2.9.10 帧传输59

2.9.11 帧接收60

2.9.12 早期的令牌释放60

2.9.13 故障隔离和错误报告61

2.9.14 令牌环监视器:维护令牌62

2.9.15 令牌环结构小结74

2.10 FDDI体系结构77

2.10.1 FDDI基本特征79

2.10.2 FDDI定时器和帧格式80

2.10.3 连接建立83

2.10.4 环初始化83

2.10.5 邻居通知和重复地址检查84

2.10.6 正常操作85

2.10.7 FDDI管理86

2.10.8 FDDI结构小结88

2.11 问题88

2.12 答案126

第3章 逻辑链路控制层140

3.1 概述140

3.1.1 逻辑链路控制140

3.1.2 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服务140

3.1.3 MAC和LLC层141

3.2 LLC类型2操作142

3.2.1 帧格式143

3.2.2 SAP编址144

3.2.3 LLC2的数据排序146

3.2.4 定时器功能149

3.2.5 IEEE 802.2协议的面向连接服务150

3.2.6 LLC类型2操作的细节150

3.2.7 建立连接153

3.3 LLC类型1操作154

3.4 小结155

3.5 问题156

3.6 答案159

第4章 桥接体系结构161

4.1 桥接的优点161

4.2 网桥的工作原理162

4.2.1 MAC网桥帧格式162

4.2.2 透明桥164

4.2.3 生成树算法166

4.3 STB的工作机制168

4.3.1 定制生成树169

4.3.2 Cisco透明桥的特点172

4.3.3 源路由桥173

4.3.4 源路由如何工作174

4.3.5 源路由流量过载187

4.3.6 并行桥和负载均衡187

4.4 路由决策189

4.4.1 Cisco源路由桥189

4.4.2 源路由桥的特点190

4.4.3 远程源路由桥190

4.4.4 DLSw+190

4.5 SRB小结191

4.6 透明源路由191

4.6.1 SRT解决方案191

4.6.2 SRT桥接192

4.6.3 关于SRT193

4.6.4 源路由透明桥的特点194

4.7 翻译和封装桥接195

4.7.1 翻译桥接195

4.7.2 封装桥接196

4.8 令牌环帧到以太网的翻译196

4.9 以太网帧到令牌环的翻译196

4.10 问题197

4.11 答案230

第5章 NetBIOS体系结构236

5.1 NetBIOS名称237

5.2 NetBIOS服务237

5.2.1 NetBIOS通用的服务命令237

5.2.2 命名服务238

5.2.3 什么是NetBIOS会话240

5.2.4 NetBIOS数据包服务242

5.3 NBF和会话247

5.4 NetBEUI和OSI模型248

5.4.1 无连接的流量248

5.4.2 面向连接的流量248

5.4.3 自适应滑动窗口249

5.4.4 链路定时器249

5.4.5 NetBIOS会话定时器250

5.4.6 有多个网段的局域网上的NetBEUI250

5.5 Cisco NetBIOS支持250

5.5.1 NetBIOS名称高速缓存251

5.5.2 NetBIOS广播调节251

5.5.3 NetBIOS广播衰减252

5.5.4 NetBIOS数据包广播处理252

5.5.5 广播减少252

5.5.6 NetBIOS高速缓存老化252

5.5.7 静态配置的NetBIOS名称253

5.6 问题253

5.7 答案258

第6章 了解AppleTalk260

6.1 Cisco系统的AppleTalk路由260

6.1.1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261

6.1.2 链接访问协议261

6.1.3 数据链路261

6.2 AppleTalk地址解析协议262

6.3 网络层264

6.4 什么是AppleTalk网络号267

6.4.1 AppleTalk阶段1体系结构267

6.4.2 AppleTalk阶段2体系结构267

6.4.3 集成阶段1和阶段2268

6.5 传输层268

6.5.1 路由表维护协议270

6.5.2 AppleTalk基于更新的路由协议271

6.5.3 名称绑定协议273

6.5.4 名称绑定协议头描述274

6.6 什么是AppleTalk区域276

6.6.1 区域信息协议276

6.6.2 AppleTalk会话协议278

6.6.3 打印机访问协议279

6.6.4 表示层协议279

6.6.5 AppleTalk文件协议279

6.7 Cisco对标准AppleTalk服务的增强280

6.8 问题281

6.9 答案296

第7章 掌握Novell NetWare300

7.1 创建目录框架301

7.2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302

7.2.1 MAC头部302

7.2.2 数据链路帧和帧的类型302

7.2.3 FDDI SNAP303

7.3 NetWare网际包交换305

7.4 Novell IPX路由选择308

7.4.1 距离-向量算法308

7.4.2 Cisco IOS IPX路由表309

7.4.3 客户和路由器的交互311

7.4.4 IPX RIP间隔312

7.4.5 可配置的RIP定时器312

7.4.6 多重路由312

7.4.7 IPX和水平分割313

7.4.8 IPX静态路由选择313

7.4.9 Novell突发模式结构313

7.4.10 Novell突发模式顺序号315

7.5 NLSP: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316

7.5.1 链路状态数据库318

7.5.2 NLSP编址319

7.5.3 NLSP优点320

7.5.4 1级LSP322

7.5.5 NLSP管理信息323

7.5.6 链路状态信息324

7.5.7 服务信息326

7.5.8 外部路由头328

7.5.9 IPX1级Hello包330

7.5.10 CSNP头331

7.6 服务通告协议333

7.6.1 SAP头格式和域333

7.6.2 Cisco静态SAP表335

7.6.3 Cisco可配置的SAP定时器335

7.6.4 IPX SAP间隔335

7.7 SPX结构335

7.8 NetWare核心协议339

7.8.1 NCP头描述340

7.8.2 NCP功能编码341

7.8.3 IPX上的NetBIOS341

7.8.4 IPXWAN342

7.8.5 建立连接343

7.8.6 Shell程序343

7.9 问题345

7.10 答案358

第8章 TCP/IP体系结构概述362

8.1 网际协议362

8.1.1 IP数据包363

8.1.2 IP地址366

8.1.3 地址类367

8.1.4 IP地址类小结367

8.2 无类域间路由368

8.2.1 子网划分368

8.2.2 可变长的子网掩码369

8.2.3 IP编址和子网划分练习369

8.3 地址解析协议体系结构374

8.3.1 ARP的帧封装374

8.3.2 ARP的头部格式375

8.3.3 ARP特性375

8.3.4 代理ARP376

8.3.5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376

8.4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体系结构376

8.4.1 DHCP范围377

8.4.2 DHCP中继377

8.4.3 配置参数379

8.4.4 网络地址分配379

8.4.5 客户-服务器协议380

8.4.6 构建和发送DHCP消息386

8.4.7 DHCP服务器控制388

8.4.8 DHCP服务器行为388

8.4.9 DHCP客户机行为393

8.5 应用程序和优势397

8.5.1 管理域名服务器397

8.5.2 在一个交换式网络中的DHCP397

8.5.3 对于Windows NT和UNIX的增强型TCP/IP服务器397

8.5.4 没有重复的IP地址397

8.5.5 增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97

8.5.6 更易于配置的TCP/IP网络398

8.6 网间控制报文协议398

8.6.1 ICMP封装399

8.6.2 ICMP头部格式399

8.6.3 Echo Request(类型8)或者Ehco Reply消息(类型0)399

8.6.4 IP字段400

8.6.5 Destination Unreachable消息401

8.6.6 Source Quench消息402

8.6.7 ICMP字段402

8.6.8 Redirect消息403

8.6.9 IP字段403

8.6.10 ICMP字段404

8.6.11 Time Exceeded消息404

8.6.12 IP字段404

8.6.13 ICMP字段404

8.6.14 Parameter Problem消息405

8.6.15 IP字段405

8.6.16 ICMP字段405

8.6.17 Timestamp Request或者Timestamp Reply消息406

8.6.18 IP字段406

8.6.19 ICMP字段407

8.6.20 Information Request消息或者Information Reply消息407

8.6.21 IP字段407

8.6.22 ICMP字段407

8.6.23 Address Mask Request或者Address Mask Reply消息408

8.7 TCP协议概述408

8.7.1 全双工操作409

8.7.2 序列号410

8.7.3 窗口尺寸和缓冲区410

8.7.4 往返的时间估计410

8.7.5 头部格式410

8.7.6 序列号413

8.7.7 初始序列号的选择414

8.7.8 建立连接415

8.7.9 紧急信息的通信417

8.7.10 管理窗口417

8.8 用户数据包协议418

8.8.1 UDP和ISO模型419

8.8.2 UDP头部封装419

8.9 TCP/IP的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服务420

8.9.1 对应用程序的接口420

8.9.2 NetBIOS范围422

8.9.3 NetBIOS终端节点423

8.9.4 NetBIOS支持的服务424

8.9.5 NetBIOS名称服务器节点424

8.9.6 NetBIOS支持服务和B节点之间的关系425

8.9.7 拓扑结构425

8.9.8 重新发送请求426

8.9.9 无响应的请求:要求426

8.9.10 事务标识符426

8.9.11 TCP和UDP的基础427

8.9.12 NetBIOS名称的表示方法427

8.9.13 一级编码427

8.9.14 二级编码428

8.10 NetBIOS命名服务428

8.10.1 名称注册(声明)428

8.10.2 名称查询(发现)428

8.10.3 名称释放429

8.10.4 显式释放429

8.11 NetBIOS会话服务429

8.12 NetBIOS会话服务概述430

8.13 NetBIOS数据包服务431

8.13.1 B节点发送的NetBIOS数据包431

8.13.2 P和M节点发送的NetBIOS数据包431

8.14 Cisco的TCP/IP选项432

8.14.1 访问控制432

8.14.2 多供应商隧道传输433

8.14.3 IP组播支持433

8.14.4 路由协议更新抑制433

8.14.5 管理距离433

8.14.6 路由协议的重新发布434

8.14.7 无服务器网络支持434

8.14.8 网络监测和调试434

8.15 小结435

8.16 问题435

8.17 答案460

第9章 路由信息协议464

9.1 RIP局限464

9.2 水平分割466

9.3 路由状态466

9.3.1 UP466

9.3.2 垃圾收集467

9.3.3 抑制467

9.4 RIPv1命令468

9.5 编址考虑469

9.6 RIP定时器470

9.7 RIP消息头格式和字段471

9.8 RIP小结471

9.9 路由信息协议版本2472

9.9.1 路由标签473

9.9.2 子网掩码473

9.9.3 下一跳474

9.9.4 查询474

9.9.5 验证474

9.9.6 更大的无穷值474

9.9.7 安全考虑474

9.10 什么时候应该选择RIPv1,而不是RIPv2475

9.11 问题475

9.12 答案481

第10章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和增强的IGRP483

10.1 IGRP483

10.1.1 稳定特征483

10.1.2 定时器484

10.1.3 IGRP头格式描述484

10.2 增强的IGRP486

10.2.1 包类型488

10.2.2 邻居路由器表488

10.2.3 拓扑结构表488

10.2.4 路径状态489

10.2.5 路径标签489

10.2.6 与IGRP的兼容性489

10.2.7 EIGRP对IPX的支持489

10.2.8 EIGRP对AppleTalk的支持490

10.3 问题491

10.4 答案500

第11章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503

11.1 最短路径树503

11.2 OSPF拓扑503

11.2.1 区域划分504

11.2.2 OSPF路由器种类505

11.3 OSPF网络支持505

11.3.1 虚拟链路507

11.3.2 分层路由507

11.3.3 存根区域508

11.4 OSPF概念508

11.4.1 相邻路由器509

11.4.2 指派路由器509

11.4.3 邻接510

11.4.4 扩散510

11.4.5 Dijkstra算法510

11.4.6 路由协议包511

11.4.7 OSPF信息头512

11.5 Hello协议516

11.5.1 指派路由器518

11.5.2 数据库描述包519

11.5.3 链路状态请求包520

11.5.4 链路状态更新包520

11.5.5 路由器链路状态通告523

11.5.6 网络LSA525

11.5.7 总结LSA525

11.5.8 自治系统外部LSA526

11.6 问题527

11.7 答案545

第12章 边界网关协议549

12.1 BGP如何工作551

12.1.1 路由:通告和存储551

12.1.2 路由信息库551

12.1.3 功能特征552

12.2 BGP消息头格式552

12.2.1 打开消息格式554

12.2.2 更新消息格式556

12.2.3 保持存活消息格式559

12.2.4 通知消息格式560

12.2.5 BGP差错处理564

12.2.6 连接冲突检测564

12.2.7 BGP版本协商565

12.2.8 BGP有限状态机565

12.2.9 决策过程567

12.2.10 第二阶段:打破平局568

12.2.11 第三阶段:路由分发568

12.2.12 重叠路由569

12.2.13 更新-发送过程569

12.2.14 内部更新569

12.2.15 打破平局570

12.2.16 外部更新570

12.2.17 发起BGP路由571

12.3 问题571

12.4 答案583

第13章 数据链路交换587

13.1 DLSw目的587

13.2 TCP/IP上的SNA传输587

13.3 DLSw概述588

13.3.1 传输连接589

13.3.2 地址参数591

13.4 DLSw功能592

13.4.1 相关器594

13.4.2 消息类型595

13.4.3 DLSw状态机595

13.4.4 探测流量599

13.4.5 最大帧长度域599

13.4.6 性能交换格式/协议600

13.4.7 控制向量ID范围600

13.4.8 控制向量顺序和连续性603

13.4.9 初始化性能交换603

13.4.10 运行时性能交换603

13.4.11 性能交换过滤职责604

13.5 DLSw性能交换结构子域604

13.5.1 制造商ID(Ox81)控制向量604

13.5.2 DLSw版本(Ox82)控制向量605

13.5.3 初始调步窗口(Ox83)控制向量605

13.5.4 版本字符串(Ox84)控制向量605

13.5.5 MAC地址(Ox85)惟一性控制向量605

13.5.6 SAP列表支持(Ox86)控制向量606

13.5.7 TCP连接(Ox87)控制向量607

13.5.8 NetBIOS名称惟一性(Ox88)控制向量607

13.5.9 MAC地址列表(Ox89)控制向量608

13.5.10 NetBIOS名称列表(Ox8A)控制向量608

13.5.11 制造商环境(Ox8B)控制向量608

13.6 性能交换响应609

13.7 Cisco的DLSw实现626

13.7.1 标准数据链路交换626

13.7.2 Cisco DLSw+新增功能630

13.8 端口/环列表631

13.9 优先化633

13.10 小结633

13.11 问题634

13.12 答案673

第14章 ATM结构687

14.1 概述687

14.2 用户-网络接口配置688

14.3 用户-网络接口协议结构689

14.4 物理层690

14.5 SONET物理层结构690

14.6 速率去耦691

14.7 ATM信元头部692

14.8 一般流量控制694

14.9 虚拟路由标识符/虚拟信道标识符694

14.10 有效负载类型694

14.11 信元丢失优先级695

14.12 信元头错误控制695

14.12.1 ATM信元信息字段695

14.12.2 AAL服务属性分类695

14.13 AAL协议结构定义695

14.14 AAL5:简单高效的适配层701

14.15 控制面概述701

14.15.1 层管理702

14.15.2 管理面703

14.15.3 控制面的信令和路由703

14.15.4 信令协议的使用703

14.15.5 控制面定义和寻址和路由704

14.16 专用网络705

14.16.1 数据国家编码706

14.16.2 国际编码标识符706

14.16.3 E.164706

14.16.4 域特定部分706

14.16.5 高位DSP707

14.16.6 端系统标识符707

14.16.7 选择器707

14.16.8 基于NSAP的地址格式707

14.16.9 信令AAL708

14.17 用户-网络接口信令709

14.17.1 ATM适配层信令709

14.17.2 虚拟信道信令709

14.17.3 建立描述信令709

14.17.4 信令报文和信息元素709

14.17.5 处置信令710

14.17.6 ATM连接建立710

14.18 向多个接收方发送数据713

14.19 复用各种ATM连接713

14.20 一般功能714

14.21 服务质量、网络性能、信元丢失优先权714

14.22 网络-节点界面信令718

14.23 PNNI概述720

14.24 被仿真的LAN特征727

14.25 LANE结构概述729

14.26 LECS连接阶段744

14.27 联接阶段748

14.28 联接阶段:LE客户视窗748

14.29 ATM地址的用法755

14.30 问题758

14.31 答案762

第15章 广域网764

15.1 帧中继的体系结构764

15.1.1 降低网络互联费用767

15.1.2 降低复杂性从而提高网络性能767

15.1.3 通过国际标准提高互操作性767

15.1.4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767

15.1.5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769

15.1.6 帧中继的要素770

15.1.7 帧中继和OSI模型771

15.1.8 帧中继的分层772

15.1.9 帧中继网775

15.1.10 本地管理接口776

15.1.11 按需分配带宽776

15.1.12 Cisco的帧中继实现776

15.2 X.25模块777

15.3 X.25的分层778

15.3.1 物理层778

15.3.2 X.21数字接口779

15.3.3 X.25数据链路层操作779

15.4 高层数据链路控制780

15.4.1 X.25平衡型链路访问规程781

15.4.2 卫星业务和模128784

15.4.3 可配置的网络参数784

15.4.4 标志字段784

15.4.5 地址字段784

15.4.6 控制字段785

15.4.7 信息字段785

15.4.8 FCS785

15.4.9 包层785

15.4.10 非X.25设备785

15.4.11 包装配/拆装设备786

15.4.12 X.25协议组786

15.4.13 拨号X.25(X.32建议)788

15.4.14 X.25网络互联(X.75建议)788

15.4.15 虚电路和逻辑信道789

15.5 包格式791

15.6 X.25包的主要种类794

15.6.1 呼叫拒绝796

15.6.2 虚呼叫中的数据传输797

15.6.3 呼叫碰撞及其解决方案798

15.6.4 无呼叫清除的中断798

15.6.5 结束虚呼叫799

15.7 包层流控制800

15.7.1 非正常情况下的控制包802

15.7.2 诊断包和不可恢复的错误804

15.8 网络层定时器804

15.8.1 包层状态图表805

15.8.2 X.25的状态、差错处理和帧中继通路806

15.9 X.25虚接口808

15.9.1 模式网络服务的连接808

15.9.2 合格的逻辑链路控制支持808

15.10 ISDN体系结构809

15.10.1 业务类型810

15.10.2 ISDN和OSI参考模型810

15.10.3 Cisco的解决方案814

15.11 功能设备和参考点815

15.12 ISDN参考点816

15.12.1 ISDN第2层817

15.12.2 网络层-信令协议819

15.12.3 ISDN第3层819

15.13 网络层消息格式821

15.14 ISDN应用824

15.14.1 主线路的备份824

15.14.2 按需拨号825

15.14.3 远程办公825

15.15 ISDN的特点825

15.16 ISDN的安全825

15.17 问题826

15.18 答案845

附录A CCNA考试题及答案849

附录B CCNP考试题及答案881

附录C 关于本书附带光盘9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