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科学的哲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物科学的哲学
  • 桂起权等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83822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生物学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科学的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论1

一、D.赫尔:西方生物学哲学的奠基者1

二、互补性策略——整合生物学研究纲领最好的启发式程序6

第一章 生物学哲学中的纲领方法论14

第一节 孟德尔研究纲领的硬核15

第二节 纲领方法论的通用原理并未失效18

一、工具主义与实在论之争22

第三节 基因:从思辨工具到物质实在22

二、萨顿的对应性假设23

三、摩尔根:从纲领的怀疑者到辩护士24

第四节 摩尔根学派:科学共同体30

第二章 达尔文革命36

第一节 达尔文纲领的产生、发展及其反常37

一、进化思想的源流37

二、达尔文纲领的产生和发展41

三、达尔文范式的革命性质49

四、达尔文与拉马克:两种不同的传统、范式或纲领52

五、达尔文纲领面临的反常问题56

六、启发法:用互补性策略整合进化论中的互斥纲领62

第二节 达尔文主义中的几个主要哲学问题67

一、自然选择与“同语反复”67

二、进化论的统计学性质及其来源72

三、进化生物学中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及决定论与非决定论问题78

第三章 还原论与生物学中的理论还原85

第一节 还原论及其哲学基础85

第二节 生物学中的反还原论思潮89

一、活力论者对机械还原论的批驳90

二、分支论者反驳还原论的观点以确立生物学的自主性93

第三节 赫尔关于还原论的观点97

第四节 赫尔对生物学中经典遗传学向分子遗传学的还原的修正、批评和发展102

一、对内格尔的理论还原及其相关思想的考察102

二、谢夫纳的还原模型105

三、赫尔对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还原模型的剖析和批判106

四、简短的评价114

第四章 生物学定律116

第一节 有无生物学定律117

第二节 赫尔为生物学定律所提供的辩护123

第三节 生物学定律的特点131

一、生物学中的定律:定性形式多于定量132

二、生物学中的定律:具有历史性的特点134

三、生物学定律的过程性特点136

四、生物学中的定律是相互关联的网状定律138

第四节 生物学定律和预言140

第五章 目的论问题144

第一节 目的论思想的渊源和复兴144

一、亚氏的内在目的论与“程序目的性”145

二、神学目的论的反面启示149

三、机械论对活力论的批判150

四、强调负反馈的新目的论152

第二节 赫尔对目的论思想的控制论解释153

一、目的论系统的两种物理模型及内稳态流154

二、用控制论看自然选择156

三、目的论系统的四大特征:功能、结构、历史、程序158

第三节 目的论说明与陈述和覆盖律模型的互补共存160

第四节 超循环论对自然选择的新解释167

第一节 物种概念的历史与现状174

第六章 物种的本体论地位及物种概念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174

一、模式物种(Typological)概念175

二、唯名论(Nominalism)的物种概念177

三、生物学物种概念178

四、进化论的物种概念182

第二节 赫尔的“物种作为个体”的命题183

一、“物种作为个体”命题的内容及意义185

二、“物种作为个体”命题存在的问题190

第三节 生物学的物种概念的适用度和物种概念中的多元主义/195

三、对“物种作为个体”的修正195

第七章 关于人工生命的哲学思考205

第一节 从人工生命视角看生命的本质205

第二节 创建人工生命形式的尝试213

第三节 人工生命与人工智能221

第四节 与生物学相关的人工生命224

第五节 对人工生命的哲学反思230

结束语——要在科学哲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239

主要参考书目2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