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逻辑学 修订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程树铭主编;秦苏滨,孙莉,张晓红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6429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逻辑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逻辑学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逻辑基本原理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3
一、逻辑的含义3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3
三、逻辑学的性质5
第二节 逻辑发展简史6
一、逻辑学的产生6
二、逻辑学的发展7
第三节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8
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8
二、学习逻辑学的方法8
第二章 概念11
第一节 概述11
一、什么是概念11
二、概念和语词12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3
四、概念的作用14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14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14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14
三、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15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16
一、概念间的相容关系16
二、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17
第四节 明确概念的方法20
一、定义20
二、划分22
三、限制和概括24
第三章 简单命题及其推理31
第一节 命题概述31
一、什么是命题31
二、命题和语句32
三、命题的分类33
第二节 推理概述34
一、什么是推理34
二、推理和复句、句群35
三、推理的分类35
四、必然性推理的有效性和或然性推理的可靠性36
第三节 直言命题37
一、直言命题的定义37
二、直言命题的结构37
三、直言命题的种类38
四、直言命题项的周延性40
五、直言命题的真假41
六、同一素材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42
第四节 直言命题直接推理44
一、直言对当关系推理44
二、直言变形推理46
第五节 直言命题间接推理——三段论50
一、什么是三段论50
二、三段论的格与式51
三、三段论的公理51
四、三段论的规则52
五、三段论的特殊表达式61
第六节 关系命题66
一、关系命题的定义67
二、关系命题的结构67
三、关系命题的种类68
四、关系的逻辑性质69
五、关系命题和直言命题的区别69
第七节 关系推理70
一、什么是关系推理70
二、纯关系推理71
三、混合关系推理72
第四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79
第一节 概述79
第二节 联言命题79
一、联言命题的定义、结构及形式79
二、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80
三、紧缩式联言命题与关系命题的区别80
四、联言命题的运用81
第三节 联言推理81
一、什么是联言推理82
二、分解式联言推理82
三、组合式联言推理82
四、联言推理的运用82
第四节 选言命题83
一、选言命题的定义和结构83
二、选言命题的种类及其逻辑性质83
三、选言命题的运用84
第五节 选言推理85
一、什么是选言推理85
二、相容选言推理85
三、不相容选言推理86
第六节 假言命题89
一、假言命题的定义和结构89
二、假言命题的种类及其逻辑性质89
三、假言命题的运用92
第七节 假言推理94
一、什么是假言推理94
二、混合假言推理94
三、纯假言推理102
第八节 负命题112
一、负命题的定义、结构及形式112
二、负命题的种类112
三、负命题的等值命题113
第九节 负命题推理117
一、什么是负命题推理117
二、负简单命题推理118
三、负复合命题推理119
第十节 多重复合命题123
一、什么是多重复合命题123
二、多重复合命题的类型123
三、联结项的操作顺序124
第十一节 复合命题公式及重言式判定124
一、复合命题公式124
二、常见的重言式125
三、重言式的判定126
第五章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130
第一节 模态命题130
一、什么是模态命题130
二、模态命题的种类130
三、模态命题的真假131
第二节 模态推理132
一、什么是模态推理132
二、模态对当关系推理132
三、混合模态直接推理133
四、模态三段论133
第六章 演绎推理的综合运用137
第一节 单题形式137
一、常规推理法137
二、辨识真假法138
三、有无制表法140
四、强弱列式法141
五、直观图示法141
六、传递排序法143
七、数学推理法143
八、排除错误法145
九、结果代入法146
第二节 组题形式150
一、排列问题151
二、分组问题154
三、选择问题156
四、对应问题159
五、网络问题161
第七章 归纳逻辑167
第一节 概述167
一、归纳逻辑的研究对象167
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167
第二节 完全归纳推理168
一、什么是完全归纳推理168
二、完全归纳推理的作用169
第三节 不完全归纳推理169
一、枚举归纳推理169
二、科学归纳推理171
三、统计归纳推理172
四、概率归纳推理173
第四节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173
一、求同法174
二、求异法175
三、求同求异并用法176
四、共变法177
五、剩余法178
第五节 类比推理179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179
二、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180
三、类比推理的作用181
第六节 溯因推理182
第七节 假说183
一、什么是假说183
二、假说的形成183
三、假说的验证185
四、假说的作用186
第八章 预设逻辑195
第一节 概述195
一、预设及其特征195
二、预设逻辑的性质196
三、预设的类型199
第二节 预设的运用200
一、预设的合理性200
二、预设的作用201
三、复杂问语201
第九章 思维基本规律204
第一节 概述204
一、什么是思维基本规律204
二、思维基本规律的性质204
第二节 同一律205
一、什么是同一律205
二、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205
三、正确理解同一律206
第三节 矛盾律206
一、什么是矛盾律206
二、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206
三、正确理解矛盾律207
第四节 排中律207
一、什么是排中律207
二、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207
三、正确理解排中律207
第五节 思维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208
一、思维基本规律之间的联系208
二、思维基本规律之间的区别209
第十章 论证212
第一节 概述212
一、什么是论证212
二、论证的结构212
三、论证与推理213
四、论证的作用213
第二节 论证的规则214
一、关于论题的规则214
二、关于论据的规则216
三、关于论证方式的规则217
第三节 证明218
一、什么是证明218
二、证明的方法218
第四节 反驳221
一、什么是反驳221
二、反驳的方法221
第十一章 逻辑谬误227
第一节 概述227
一、逻辑谬误的含义227
二、研究逻辑谬误的历史及意义227
三、逻辑谬误的分类228
第二节 非形式谬误的辨析228
一、概念谬误的辨析228
二、命题谬误的辨析229
三、推理谬误的辨析230
四、论证谬误的辨析230
第三节 诡辩及对诡辩的驳斥231
一、诡辩的含义231
二、常见的诡辩类型232
三、如何驳斥诡辩233
下编 批判性思维237
第十二章 概述237
第一节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237
第二节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核237
一、试题类型237
二、命题原则238
三、解题原则239
四、解题思路239
第十三章 推断240
第一节 概述240
第二节 一般推理240
第三节 对比推理241
第四节 提炼观点242
第五节 概括主旨243
第六节 分析语义244
第七节 推出支持245
第八节 推出反对246
第九节 不能推断248
第十节 推断复选249
第十四章 假设251
第一节 概述251
第二节 联系因果252
第三节 方法可行253
第四节 无因无果254
第五节 没有他因255
第六节 非此不可256
第七节 寻找支持257
第八节 不能假设258
第九节 假设复选259
第十五章 支持261
第一节 概述261
第二节 联系因果262
第三节 方法可行263
第四节 无因无果264
第五节 没有他因265
第六节 肯定假设266
第七节 对比支持267
第八节 加强前提268
第九节 支持结论270
第十节 不能支持271
第十一节 支持复选272
第十六章 削弱274
第一节 概述274
第二节 否定假设275
第三节 切断因果276
第四节 方法不当277
第五节 因果倒置278
第六节 有因无果279
第七节 无因有果280
第八节 间接因果281
第九节 存在他因282
第十节 对比削弱283
第十一节 削弱前提284
第十二节 削弱结论285
第十三节 最能削弱286
第十四节 不能削弱288
第十五节 削弱复选289
第十七章 评价291
第一节 概述291
第二节 是否假设292
第三节 有无因果293
第四节 是否可行294
第五节 有无他因294
第六节 有无反例296
第七节 对比评价297
第十八章 解释298
第一节 概述298
第二节 解释现象298
第三节 解释矛盾299
第四节 不能解释301
第五节 解释复选302
第十九章 比较304
第一节 方式比较304
第二节 错误比较305
第二十章 判定307
第一节 概括方法307
第二节 描述错误308
第三节 评价是非309
综合测试311
主要参考文献319
热门推荐
- 1899592.html
- 3770807.html
- 2386179.html
- 3421586.html
- 1646109.html
- 2163698.html
- 690292.html
- 469283.html
- 1009768.html
- 37848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0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4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3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6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58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0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5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20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55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