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洪晓楠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2879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15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541页
- 主题词:文化事业-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背景、目的和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4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11
二、研究框架、主要创新点和研究方法12
(一)研究框架12
(二)主要创新点14
(三)研究方法16
第二章 国外文化软实力理论评析18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18
(一)文化工业及其特点18
(二)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研究22
(三)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论的评价29
(四)文化工业论对文化软实力建构的借鉴33
二、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34
(一)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理论渊源35
(二)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发展阶段39
(三)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主要内容42
(四)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评价50
三、马修·弗雷泽的文化软实力理论54
(一)马修·弗雷泽美国文化软实力思想的形成54
(二)马修·弗雷泽美国文化软实力思想的内容56
(三)世界对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抵制60
(四)马修·弗雷泽对美国文化软实力的辩护63
(五)马修·弗雷泽美国文化软实力理论评价65
四、曼纽尔·卡斯特的文化认同理论66
(一)网络社会出现认同危机66
(二)认同及其构建68
(三)网络社会中典型的社会认同建构的途径71
第三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75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的发展75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的提出75
(二)文化软实力的地位和作用86
(三)文化软实力的本质88
(四)文化软实力理论建构的目标89
(五)建构文化软实力理论的切入点90
(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动力91
(七)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的研究领域93
(八)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保障95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的语义分析和内涵分析96
(一)国内学界有关文化软实力概念的争论96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的语义分析99
(三)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的内涵分析104
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108
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特征115
第四章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辩证分析117
一、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派的文化体用观117
二、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和谐文化的构建126
(一)从文化认同危机到文化自觉126
(二)从文明的冲突到文明的对话130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135
三、软实力竞争与网络媒介的文化自觉138
(一)软实力竞争与网络“文化帝国主义”139
(二)软实力竞争与网络媒介的“文化自觉”142
(三)“文化自觉”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消解可能性145
(四)以文化自觉提升我国网络媒介的文化软实力146
四、文化软实力中的文化创新向度150
(一)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创新150
(二)文化创新的三重权力价值认同152
(三)文化创新与传播的错位156
(四)文化创新主体的“为”与“不为”162
五、正确认识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发展的辩证关系165
(一)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内涵及构成165
(二)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辩证统一166
(三)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辩证关系对中国发展的启示172
六、正确处理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外国文化软实力的关系173
(一)中外文化软实力发展特点173
(二)中外文化软实力的相互关系176
(三)在“扬弃”中外文化资源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179
七、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82
(一)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基础183
(二)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软实力之源184
(三)正确处理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185
(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87
八、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88
(一)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88
(二)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92
(三)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95
九、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98
(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借鉴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必要性199
(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外国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2
(三)积极探索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途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5
十、文化强国之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同发展207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与可能性207
(二)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同发展209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几点建议211
第五章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综合评价体系215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215
(一)建立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意义215
(二)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217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方法设计220
三、国家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标设计221
第六章 世界主要国家文化软实力评估228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评估简化指标体系228
二、美国文化软实力评估231
(一)美国文化吸引力231
(二)美国文化创新力233
(三)美国文化辐射力236
(四)美国文化特色指标238
(五)简要评析239
三、英国文化软实力评估240
(一)英国文化吸引力240
(二)英国文化创新力242
(三)英国文化辐射力244
(四)英国文化特色指标246
(五)简要评析247
四、法国文化软实力评估247
(一)法国文化软实力概况247
(二)法国文化吸引力250
(三)法国文化创造力256
(四)法国文化辐射力259
(五)法国文化特色指标264
(六)结果评析265
五、日本文化软实力评估266
(一)日本文化吸引力266
(二)日本文化创造力269
(三)日本文化辐射力273
(四)日本文化特色指标277
六、韩国文化软实力评估279
(一)韩国历史及现状概览279
(二)韩国文化吸引力283
(三)韩国文化创造力290
(四)韩国文化辐射力295
(五)韩国文化特色指标300
(六)对韩国文化软实力的评析与思考301
七、德国文化软实力评估313
(一)德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313
(二)德国文化吸引力316
(三)德国文化创造力319
(四)德国文化辐射力326
(五)德国文化特色指标331
(六)结果评析333
八、俄罗斯文化软实力评估335
(一)俄罗斯文化吸引力335
(二)俄罗斯文化创造力338
(三)俄罗斯文化辐射力341
(四)俄罗斯文化特色指标344
九、中国文化软实力评估347
(一)中国文化吸引力347
(二)中国文化创新力349
(三)中国文化辐射力352
(四)中国文化特色指标355
(五)简要评析357
十、世界主要国家文化软实力评估结果比较358
第七章 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361
一、当前中国的文化软实力361
(一)独具吸引力的传统文化资源361
(二)拥有庞大的海外华文网络和华文媒体资源362
(三)良好的国家形象和较为灵活的外交政策363
(四)“北京共识”或“中国道路”的吸引力365
二、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成功案例——以孔子学院为例367
(一)孔子学院的发展367
(二)西方国家驻外文化机构的启示372
(三)孔子学院的文化意蕴377
(四)进一步推进孔子学院的发展385
三、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面临的主要问题388
(一)当前中国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388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上的位置及其存在的问题390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95
第八章 提高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方略、根本路径和措施399
一、提高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战略399
(一)提高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指导思想399
(二)提高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原则399
(三)提高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400
(四)提高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五元并举”战略401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40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403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405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417
(四)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力量体现419
(五)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21
三、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433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434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文化市场竞争力445
(三)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我国文化公益性和先进性460
四、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474
(一)从文化传播者的方面看475
(二)从文化传播对象的方面看476
(三)从文化传播内容方面看478
(四)从文化的传播媒介方面看479
(五)文化传播机制的制定480
五、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481
(一)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内涵481
(二)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性483
(三)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途径484
参考文献492
后记514
热门推荐
- 3452193.html
- 545591.html
- 588647.html
- 3421387.html
- 1965620.html
- 2033576.html
- 3890356.html
- 1785206.html
- 2861816.html
- 36286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41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82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23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8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6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57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29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01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03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8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