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稻作文化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稻作文化概论
  • 刘芝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2341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66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581页
  • 主题词:水稻栽培-农业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稻作文化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中国稻作文化的意义1

二、稻作文化的定义9

1.稻作文化的基本内涵9

2.稻作文化的定义11

三、稻作文化的学科定位12

1.稻作文化与稻作史13

2.稻作文化与文化人类学15

3.稻作文化与社会学、历史学17

四、稻作文化的研究方法18

1.参与观察法18

2.全面考察法19

3.比较法22

第一章 中国栽培稻与古代文明23

一、中国稻的渊源及对文明古国传承的作用23

1.中国栽培稻的起源25

2.栽培稻起源地之议29

3.中国栽培稻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32

二、中国稻的生态环境与分布区域37

1.中国稻作的生态环境37

2.旱稻的分布与渊源43

3.水稻的种类与分布45

三、稻作技术的改革与发展49

1.稻作民族生产资料的发现50

2.原始农业生产史上的阶段性文化符号52

3.稻作民族生产资料的改革与发展55

第二章 中国稻作文化区域与稻作民族59

一、稻作区域59

1.原始稻作区域60

2.稻作区域的拓展63

3.当代稻作区域73

二、稻作文化区域76

1.稻作文化区域定义76

2.稻作文化区域的文化特征76

3.稻作文化区域的划定76

三、稻作民族76

1.百越系民族77

2.苗瑶系民族122

3.百濮系民族137

4.氐羌系民族144

5.其他民族(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京族、台湾稻作民族等)163

第三章 中国稻作民族的地理民俗177

一、稻作民族的地理民俗释义177

1.什么是民俗地理和地理民俗178

2.稻作民族与地理民俗的关系178

3.稻作民族民俗地理的特点180

二、稻作民族的民间信仰181

1.图腾崇拜189

2.万物有灵崇拜197

3.祖先崇拜211

4.土地崇拜218

三、稻作民族的巫傩文化222

1.傩祭与傩技225

2.傩舞228

3.傩戏与地戏233

四、稻作民族的禁忌236

1.信仰禁忌236

2.生产禁忌236

3.人生礼仪与婚丧嫁娶禁忌238

4.饮食禁忌240

5.节日禁忌241

6.社交外出(匠行)禁忌241

7.家庭禁忌242

五、稻作民族的生产习俗243

1.立春习俗245

2.耕作习俗253

3.备耕播插习俗254

4.中耕植保习俗259

5.收藏习俗262

六、稻作民族的生辰礼俗263

1.“打三朝”及“月米酒”265

2.成年(人)礼271

3.寿礼俗276

七、稻作民族的婚丧习俗281

1.婚俗礼仪281

2.女还舅家与不落夫家习俗292

3.哭嫁习俗298

4.丧俗301

八、稻作民族的饮食习俗329

1.糯俗330

2.粑俗334

3.酸文化与辣文化337

4.酒文化340

5.打油茶346

6.鱼文化347

第四章 中国稻作民族的主要节庆349

一、岁时节日350

1.过年350

2.过年仔(元宵)355

3.端午节358

4.中秋节364

5.重阳节366

6.芦笙节368

二、农事节日369

1.闽西巡禾关公菩萨巡村仪式371

2.二月二春龙节373

3.牛王节375

4.分龙节377

5.关门节381

6.尝新节382

7.端节和卯节386

三、祭祀节日389

1.天地神灵祭祀节日389

2.祭祖节406

四、鬼节424

1.清明节424

2.七月半(鬼节)425

3.闽南普度节426

五、社交娱乐节日429

1.侗族围耶429

2.甜粑节430

3.花炮节431

4.斗牛节433

5.苗族跳花节435

6.苗族四月八姑娘节437

7.壮族三月三歌墟438

8.傣族泼水节439

第五章 中国稻作民族文化艺术442

一、建筑艺术442

1.干栏式建筑文化444

2.吞口式建筑文化449

3.窨楼式建筑文化453

4.骑楼式建筑文化456

5.土楼式建筑文化460

6.火塘(坑)文化462

二、工艺美术464

1.玉雕、牙雕与角雕工艺465

2.石雕工艺467

3.木雕工艺468

4.竹编、竹雕工艺471

5.镂空雕工艺472

6.陶瓷制作工艺473

7.髹饰工艺476

8.编织工艺479

9.手绣工艺483

10.蜡染工艺488

11.银饰制作工艺491

三、民间文艺493

1.民间文学493

2.民间歌舞498

3.民间曲艺502

4.民间戏剧506

四、稻作民族体育510

五、稻作文化符号传承515

1.语言文化符号传承516

2.稻作民族女性文化与女书文化符号518

3.服饰艺术符号传承525

第六章 稻作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532

一、稻作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533

1.历史价值533

2.文化价值538

3.艺术价值539

4.科学价值541

5.社会价值543

二、稻作文化的开发与利用544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545

2.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元素归原问题547

3.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人文环境与文化产权保护的重要性550

4.稻作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给人们提出的哲理思辨553

参考文献557

后记5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