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口腔修复基础与临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口腔修复基础与临床
  • 张富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4392207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509页
  • 主题词:口腔矫形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口腔修复基础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口腔修复与生物力学1

第一节 口腔修复生物力学基础1

一、口腔常用材料的力学特性1

(一)基本概念1

目录1

(二)常用口腔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应用2

二、牙颌组织的生物力学6

(一)牙体组织的力学性质6

(二)牙周组织的力学性质7

(一)实验应力分析法8

三、常用口腔生物力学研究的方法8

(二)理论应力分析法9

第二节 固定义齿的生物力学11

一、固位原理及其应用11

(一)摩擦力11

(二)约束力12

(三)粘结力或粘固力12

二、各类修复体的应力分析及抗力设计12

(一)嵌体12

(二)全冠13

(三)桩核冠14

(四)固定义齿15

第三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生物力学20

一、可摘局部义齿设计中的力学原则20

(一)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20

(二)基牙选择原则20

(三)?力的分配21

二、可摘局部义齿的结构力学21

(一)固位体21

(四)基托22

(三)连接体22

(二)支托22

(五)人工牙23

三、支持组织的结构力学23

(一)粘膜23

(二)基牙23

(三)牙槽骨24

四、可摘局部义齿设计中的力学问题24

(一)远中游离端义齿的设计24

(二)肯氏Ⅲ类牙列缺损的设计24

(二)吸附力25

(一)大气压力25

第四节 全口义齿的生物力学25

一、全口义齿的固位25

(三)颊肌与舌肌的相互拮抗作用26

(四)全口义齿基托边缘封闭作用26

二、全口义齿行使功能时的应力分布26

(一)上颌全口义齿行使功能时的应力分布27

(二)下颌全口义齿行使功能时的应力分布28

三、全口义齿基托折断的应力分布29

(一)上颌全口义齿基托折断的应力分析29

(二)下颌全口义齿基托折断的应力分析30

第二章 口腔修复学与?学33

第一节 ?学基本概念35

一、口颌系统与颅颌系统35

二、颅颌系统功能正常的表现35

三、颅颌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35

四、?与颌位35

五、自然的?接触——牙尖交错?36

(一)临床直接观察38

一、下颌运动的记录38

六、平衡?38

第二节 常用的检测仪器和记录方法38

(二)髁状突运动轨迹描记39

(三)下颌运动轨迹描记39

二、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39

(一)肌电原理39

(二)肌电图仪的组成40

(三)电极的安放位置40

(四)口颌系统正常肌电图40

(二)吸光度法41

四、?力的测定41

(三)比色法41

(五)正常咀嚼肌肌电图与异常咀嚼肌肌电图的区别41

(一)称重法41

三、咀嚼效率的测定41

(一)?力传感器设计的原则42

(二)?力仪的发展42

(三)?力计的应用42

第三节 临床修复与?学42

(三)口腔内情况43

(二)颌面部情况43

一、口颌系统的检查与修复前准备43

(一)全身健康状况43

二、修复设计44

(一)修复设计原则44

(二)修复体的类型44

三、口腔准备44

四、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法45

(一)可摘局部义齿45

(二)固定局部义齿修复46

五、咬合重建47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47

(三)固定-活动联合修复47

(四)全口义齿修复47

(二)咬合重建的原则48

(三)咬合重建前的检查48

(四)治疗计划的制定49

(五)口腔修复前准备49

(六)咬合重建修复49

(二)心理调节作用51

(一)生物机械性调节作用51

第四节 咬合板51

一、咬合板的作用机制51

二、?垫的分类及适应证52

(一)前牙接触型?垫52

(二)全牙列接触型?垫52

第五节 调?54

一、调?的适应证54

二、调?治疗目的54

三、调?的范围54

四、调?的步骤55

(一)正中?位早接触的调?55

(二)ICP与RCP之间早接触的调?55

(三)非正中?早接触的调?56

五、警备进食位的评价56

六、调?后医嘱56

(一)可见光光谱58

一、色彩产生的基础58

(二)三原色理论与颜色匹配58

第三章 口腔修复与色度学58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概念58

二、色彩的生理基础59

(一)眼睛的构造59

(二)眼睛的感光59

(三)颜色视觉59

(四)视觉现象60

(一)Young-Helmholtz的三色理论61

(二)Hering的拮抗色理论61

三、色彩视觉理论61

(三)阶段视觉色彩学说62

第二节 基本色度学62

一、表示色彩的指标62

(一)色调62

(二)明度62

(三)饱和度63

二、色彩模型系统63

(一)孟塞尔表色系统63

(二)国际照明委员会XYZ表色系63

一、天然牙的色彩特征64

第三节 色度学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64

(三)国际照明委员会1976 Lab标准色度系统64

二、天然牙色彩的测定65

(一)视觉比色法65

(二)仪器测色法69

三、烤瓷工艺对色彩的影响69

(一)瓷层厚度对烤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69

第四节 色度学在口腔颌面组织缺损赝复体中的应用70

一、肤色特点的生理基础70

(三)其他70

(二)颜色修饰瓷粉70

二、肤色影响因素71

(一)年龄71

(二)部位71

(三)性别71

三、比色71

(一)肤色标准或肤色模型比较法71

(二)仪器测色法72

四、配色72

五、着色72

(一)龋病微生物74

一、与疾病相关的口腔微生物74

第四章 口腔修复与微生态74

(二)牙周病微生物75

(三)牙髓及根尖周组织感染的微生物75

(四)口腔粘膜感染微生物75

二、口腔微生态影响因素75

(一)物理化学因素75

(四)其他76

一、细菌对修复体的附着76

第一节 细菌对修复体的附着及影响因素76

(三)细菌因素76

(二)宿主因素76

二、修复材料对细菌粘附的影响77

(一)材料表面自由能77

(二)材料表面粗糙度78

(三)材料生物相容性79

第二节 微生物腐蚀79

一、概念79

二、腐蚀特征79

(三)电化学阻抗谱80

(二)氧化-还原电位80

四、电化学分析方法80

(一)腐蚀电位80

三、腐蚀方式80

(四)微电极技术81

(五)电化学表面成像技术81

五、防护措施81

(一)使用杀菌剂或抑菌剂81

(一)冠边缘的位置82

一、固定冠桥修复与口腔微生态的关系82

第三节 义齿修复与口腔微生态的关系82

(二)覆盖防护层82

(二)冠边缘的密合性83

(三)冠桥外形的影响83

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83

(一)卡环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83

(二)基托对口腔微环境的影响84

第四节 全口义齿与义齿性口炎84

一、流行病学84

(三)白色念珠菌感染85

(二)化学刺激85

二、病因学85

(一)义齿创伤85

(四)患者自身发病因素86

三、义齿配戴者的防御机制86

四、临床表现87

五、诊断87

(一)白色念珠菌的培养87

(二)活体组织切片87

(三)免疫学方法87

第五节 义齿的清洁和自洁88

(一)清洁义齿的物理方法88

一、义齿的清洁88

六、治疗88

(三)修复体的处理88

(二)抗生素治疗88

(一)抗霉菌治疗88

(二)清洁义齿的化学方法89

二、义齿的自洁89

第五章 口腔修复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92

一、机械测量94

第一节 形状测量与三维重建94

二、光学测量95

(一)图像云纹计算机相位移法用于牙冠形状的三维测量98

(二)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用于牙冠形状的三维测量101

三、CT测量与三维重建105

(一)螺旋CT成像原理105

(二)CT数据的输出格式105

(三)CT数据的三维重建105

(一)计算机辅助后牙全冠修复的设计106

一、牙体缺损固定修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06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修复体的设计106

(四)CT测量与CT三维重建的应用106

(二)后牙嵌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08

(三)前牙贴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09

二、牙列缺损固定修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10

三、牙列缺损活动义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10

(一)专家系统介绍111

(二)可摘局部义齿专家系统的不足与展望113

四、全口义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13

(一)无牙颌光学印模的制取113

(三)全口义齿的计算机辅助制作114

(二)全口义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14

五、赝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15

(四)存在问题与应用前景115

六、种植义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17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应用于模板的设计和制作117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应用于种植义齿上部结构的设计和制作117

第三节 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制作117

一、切削加工法117

(一)计算机辅助制作系统的组成118

(二)计算机辅助制作加工的原理118

二、放电加工法118

(三)计算机辅助制作系统的技术路线119

(四)基本加工设备120

(五)接口120

三、快速成形技术121

(一)快速成形的原理121

(二)快速成形的过程121

(三)常见的快速成形机121

(四)影响快速成形精度的因素123

(五)快速成形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123

(六)快速成形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124

四、计算机辅助制作加工的材料125

五、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应用前景125

(七)快速成形技术的发展方向125

第六章 口腔修复与组织工程128

一、组织工程建立的背景128

二、组织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要素129

第一节 各种组织的组织工程研究现状130

一、软骨组织工程和骨组织工程130

二、肌腱组织工程130

六、胰腺组织工程131

七、管状结构组织工程131

三、肌肉组织工程131

五、肝脏组织工程131

四、皮肤组织工程131

八、角膜组织工程132

第二节 组织工程学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32

一、基础研究——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132

(一)种子细胞132

(二)支架材料133

(一)预制骨移植物135

二、口腔颌面部骨的组织工程构建135

三、组织工程在牙周重建中的应用136

(二)对口腔种植的促进作用136

四、组织工程与涎腺组织138

五、促进口腔组织的愈合及口腔领域其他方面的应用139

(一)促进牙体组织的修复及保护牙髓组织139

(二)促进伤口愈合及组织重建139

一、语音学142

(一)语音学概述142

第一节 语音学基础142

第七章 口腔修复与语音142

(二)语音学的发展和分类143

二、语音的形成143

(一)物理声学143

(二)生理声学145

三、元音和辅音147

(一)元音147

(二)辅音148

四、语音的要素和语音的层次148

(一)语音的要素148

(二)语音的层次149

一、语音实验发展150

第二节 语音检测手段150

二、检查方法151

(一)主观感受151

(二)客观方法152

第三节 戴入义齿后影响发音的原因155

一、口腔条件改变155

二、舌失去定位标记155

第四节 义齿修复与语音的关系156

(一)腭部形态156

一、解剖结构和基托对发音的影响156

四、义齿排列位置不够合适156

六、舌感觉功能障碍156

五、义齿的垂直距离不够合适156

三、基托覆盖156

(二)硬腭区粘膜157

(三)切牙乳头和腭皱157

(四)基托的厚度和长度158

(二)后牙对语音的影响160

(一)前牙对语音的影响160

二、牙齿的位置160

三、垂直距离161

四、?平面161

(三)卡环对抗臂162

(一)冠修复162

六、固定修复与发音障碍162

(二)固定桥修复162

(二)舌杆162

(一)腭杆162

五、可摘局部义齿结构与语音的关系162

七、其他影响义齿语音的因素163

(一)戴义齿的时间163

(二)义齿修复史163

(三)年龄163

八、义齿适应的一般规律163

第八章 口腔修复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165

第一节 腐蚀的机制与步骤165

(四)电偶电池的形成166

第二节 口腔修复铸造合金腐蚀的分类166

(三)腐蚀电流变化166

一、缝隙腐蚀166

二、腐蚀的主要步骤166

(二)离子浓度变化166

(一)钝化状态166

一、腐蚀机制166

二、细菌腐蚀167

三、应力腐蚀破裂167

四、腐蚀疲劳167

五、点蚀167

六、晶间腐蚀168

七、电偶腐蚀168

第三节 腐蚀的不良反应168

一、腐蚀对修复体的不良反应168

二、腐蚀对机体的不良反应168

第四节 口腔修复铸造合金腐蚀性能的常用测试方法169

一、浸泡试验169

二、极化曲线169

(二)原子吸收光谱170

(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170

三、对实验介质中各种金属表面成分的分析170

(一)X线光电子能谱170

四、扫描电子显微镜171

第五节 口腔修复铸造合金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171

一、酸碱度171

二、卤素171

第六节 口腔修复铸造合金的钝化172

二、阳极钝化的特征曲线172

一、钝化的概念172

四、合金表面的光滑程度172

三、细菌172

三、合金的钝化原理173

(一)成相膜理论(薄膜理论)173

(二)吸附理论173

第七节 口腔修复铸造合金腐蚀的控制方法173

一、合理选用耐腐蚀材料173

二、金属表面覆盖层174

(一)电镀174

(二)化学镀174

(三)缓蚀剂175

(四)金属的氧化和磷化处理176

第九章 口腔修复与材料应用技术178

第一节 金属材料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178

一、铸钛技术的应用178

(一)溶钛与包埋料的反应179

(二)铸钛用包埋料的研究179

(三)铸造温度与流铸率180

(四)铸钛技术应用研究181

二、贵金属铸造技术的应用183

(一)贵金属铸造的特点183

(二)铸造用贵金属183

(三)包埋材料184

(四)铸模加热185

(五)铸造热源及铸造力185

(六)影响因素186

三、电解沉积技术的应用187

(一)电解沉积的原理187

(二)电解沉积技术的特点187

(三)电解沉积技术应用188

(四)临床治疗过程中注意点189

(五)技术室操作过程189

四、金属的焊接技术190

(六)电解沉积技术的发展190

(一)焊料焊接191

(二)钨极惰性气体氩弧焊192

(三)红外线焊接193

(四)等离子焊接193

(五)激光焊接194

(六)铸接196

第二节 高分子材料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196

一、高分子材料的特性与加工196

(三)聚合固化方式197

(二)树脂材料的特性197

(一)按用途分类197

(四)加压方式198

(五)树脂饰面技术198

(六)复合树脂的研究进展199

二、冠桥树脂增强技术的应用205

(一)复合树脂增强205

(二)冠桥树脂的研究进展209

三、树脂粘接剂的应用210

(一)现代粘接技术的进展210

(三)粘接剂的组成211

(二)粘接剂的种类211

(四)粘接面的处理技术212

第三节 口腔陶瓷材料217

一、陶瓷材料的特性与加工217

(一)材料的特性217

(二)陶瓷的分类221

(三)材料的加工221

二、陶瓷烧结技术223

(一)陶瓷的结构特点与特性223

(二)瓷熔附金属技术224

第十章 口腔修复技术新进展229

第一节 烤瓷熔附金属修复技术229

一、金属烤瓷冠的发展229

二、金属烤瓷冠出现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理230

(一)修复体固位不良230

(二)瓷折裂及剥脱231

(三)基牙继发病变237

三、贵金属修复体的临床应用238

(一)贵金属修复体的优点238

(二)材料及其特性239

(三)贵金属修复的临床适应证240

(四)修复要点240

四、钛-瓷修复体临床应用241

(一)材料特点241

(二)影响钛-瓷结合力的因素242

五、颈缘瓷的临床应用244

(一)金-瓷冠颈缘问题和颈缘技术244

(二)颈缘瓷的性能和发展244

六、口腔修复低温陶瓷材料临床应用245

(三)颈缘瓷在直接提取术中的应用245

(一)低温陶瓷的组成与性能特点246

(二)低温陶瓷的适用范围246

(三)低温陶瓷与传统高温陶瓷的主要区别246

第二节 非金属材料固定修复技术247

一、铸造陶瓷应用247

(一)铸造陶瓷的材料特点249

(二)IPS-Empress 2铸造陶瓷的临床应用254

二、冠桥超硬树脂应用266

(一)瓷填料超硬树脂266

(二)纤维增强树脂材料269

三、基托材料应用进展272

(一)义齿基托材料的种类272

(二)义齿基托的加工276

第三节 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技术280

一、附着体义齿280

(一)附着体义齿概述280

(二)附着体的分类281

(三)附着体的生理基础282

(四)冠内、冠外精密附着体的应力分析282

(五)附着体义齿的特点283

(六)附着体的固位力284

(七)附着体义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84

(八)附着体义齿的修复过程285

二、圆锥型套筒冠义齿287

(一)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组成288

(二)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优缺点289

(三)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90

(四)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的生理学基础和生物力学分析291

(五)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固位295

(六)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设计296

(七)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制作299

(八)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初戴和戴入后出现的问题301

三、钛在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中的应用303

(一)钛的性能303

(二)钛及钛合金的应用研究304

(三)钛及钛合金在可摘义齿中的应用305

第四节 残根-残冠的修复技术308

(一)桩、核系统可按制作方法与材料不同分为两大类309

(四)各类常用桩核的优缺点309

(三)核心的分类309

(二)桩的分类309

(一)桩309

二、桩、核系统的分类309

(三)全冠309

(二)核309

一、桩核冠的组成309

(一)桩的设计311

四、桩核的设计311

(二)核的设计311

(一)适应证311

(二)非适应证311

三、桩核冠修复的适应证和非适应证311

五、桩核的临床制作312

(一)钉-银汞合金或复合树脂核心312

(二)银汞桩核312

(三)成品桩加银汞或复合树脂核心312

(四)螺纹桩加复合树脂核心313

(五)锚核系统313

(六)金属铸造桩核313

(七)整体铸造冠桩修复体314

(八)根管冠端呈喇叭形的桩核修复315

六、桩核冠生物力学分析及其影响抗力固位的因素315

(一)有限元法315

(二)光弹性法316

(三)影响抗力固位的其他因素316

(四)过度的粘固压力317

(三)粘固时产生的流体静压力317

八、桩核冠系列修复的优点317

(五)电解作用317

(二)桩的形态317

(一)过度预备根管317

七、桩核修复时导致根折的原因317

第五节 覆盖义齿修复技术318

一、根面覆盖义齿318

(一)覆盖义齿的生理学基础318

(二)覆盖义齿修复的分类320

(三)覆盖义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320

(四)覆盖义齿的特点320

(六)基牙的制备及牙根面处理321

(五)覆盖义齿基牙设计321

(七)覆盖义齿的制作323

(八)覆盖义齿的初戴和保养324

二、种植覆盖附着体义齿325

(一)种植体支持覆盖全口义齿的优缺点325

(二)制作要求325

(三)临床制作步骤327

三、磁性固位覆盖义齿328

(一)磁性固位体义齿的结构和组成328

(二)磁性固位体义齿的优缺点329

(四)磁性固位体义齿的固位330

(三)磁性固位体义齿的适应证330

(五)磁性固位体义齿的设计331

(六)磁性固位体义齿的修复过程…………………………………………-332

(七)戴用磁性固位体义齿后出现的问题及其保养334

第六节 全口义齿修复技术334

一、面弓、?架的介绍335

(一)面弓的发展335

(二)?架的发展336

(三)?架的分类337

(一)口腔固有条件与固位的关系338

二、全口义齿的固位338

(二)增加全口义齿固位的措施339

三、颌位记录343

(一)垂直距离的测量343

(二)水平颌位记录346

四、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的修复方法349

(一)BPS的组成349

(二)修复流程349

(三)BPS全口义齿制作过程及要点349

第七节 种植修复技术354

(一)单个牙种植357

一、种植义齿357

(二)局部牙列缺损的种植义齿修复358

(三)美观种植的关键因素359

(四)种植义齿的手术与修复过程361

(五)并发症、失败原因及预防362

二、钛合金种植体的应用362

(一)钛合金的生物结合性和表面形状结构生物性研究363

(二)种植体的临床应用366

一、基托的作用369

二、义齿基托折断原因369

第八节 义齿树脂基托的折断和修理369

三、义齿基托易发生折断的部位370

四、义齿基托加强原则370

五、基托断裂的修理371

第十一章 颌面部缺损与赝复376

第一节 面部缺损修复与赝复376

一、头面部解剖特点376

(一)基本解剖特点376

(二)面部各部分的表面解剖特征377

(二)形态逼真381

(一)早期修复381

(三)雕塑在恢复头面部形态中的应用381

二、面部缺损的修复原则381

(三)固位良好382

(四)简单轻巧,使用方便382

第二节 颌骨缺损修复382

一、颌骨缺损修复设计原则382

二、颌骨缺损修复方法382

(一)取模方法382

(三)常见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383

(二)固位设计383

(四)腭缺损修复384

第三节 颌面部手术前后矫形治疗384

一、颌骨手术的矫形治疗384

(一)腭部手术护板的制作384

(二)上颌腭护板的制作385

(三)唇、颊沟加深术的护板制作385

(四)翼状颌导板(?导板)的制作385

二、预成颌骨缺损的修复386

(一)适应证和优点386

(五)鼻插管的制作386

(二)修复体的设计387

(三)修复体的制作387

三、腭缺损的术前术后矫形治疗387

(一)婴儿腭缺损修复387

(二)成年人腭缺损的修复388

(三)腭裂术后的矫形治疗389

(二)设计要点390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390

一、悬锁卡环390

(一)结构与设计390

第四节 特殊固位体在赝复修复中的应用390

(四)悬锁卡环的制作391

二、精密附着体的赝复修复391

(一)组成391

(二)附着体赝复修复体的设计391

(一)组成392

三、小口畸形折叠式全口义齿392

(二)制作方法392

(四)附着体赝复修复体的制作392

(三)附着体赝复修复体的特点392

第五节 颌面缺损修复的新发展393

一、面部形态学的发展393

(一)面部测量与三维重建393

(二)组织工程学394

(三)义眼的形态学研究、仿真研究、人工视觉395

(四)耳的形态学研究、仿真研究、数据库建立395

二、颌骨缺损修复的新进展397

(一)CAD/CAM及快速原形技术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最新应用397

(二)组织工程学在颌骨缺损中的应用398

(三)磁性固位体及种植体技术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399

第一章插图401

第二章插图403

第三章插图412

第四章插图419

第五章插图420

第六章插图429

第七章插图430

第九章插图434

第十章插图435

第十一章插图4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