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贵阳通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贵阳通史 上
  • 贵阳市地方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8877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贵阳市-地方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贵阳通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远古至宋元1

第一章 黔中古人类文化遗存1

第一节 贵阳地区的考古发现1

第二节 开阳古人类文化遗址5

第二章 战国秦汉时期7

第一节 贵阳在古夜郎的范围之内7

第二节 黔中属汉牂牁郡故且兰10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16

第一节“南中”大姓势力的兴起16

第二节“南中”叛乱及诸葛亮南征19

第三节 南北割据势力争夺下的“南中”郡县分合23

第四节 多民族地区的形成24

第四章 隋唐两宋时期32

第一节 黔中腹地的羁縻州设置32

第二节 诸谢的归附和西南“七姓蕃”的形成36

第三节 水西和水东的崛起和“贵州”的得名40

第四节 唐宋时期黔中的社会经济42

第五章 元代45

第一节 南宋灭亡和黔中地区的归附45

第二节 驿道使“贵州”战略地位凸显46

第三节 顺元城与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的建立48

第四节 贵阳地区各土司51

第五节 宋隆济、奢节起义54

第二编 明代58

第一章 明代对贵州的统治58

第一节 明王朝在贵州统治的建立58

第二节 贵州宣慰司及各长官司60

第三节 贵阳地区卫所的设置65

第四节 贵州省的建立和贵阳成为省会68

第五节 明代的贵阳府71

第六节 废除水东宋氏和敷勇、镇西两卫的设置73

第二章 居民成分的变化77

第一节 原住的“土民”77

第二节 卫所的“军户”79

第三节 招徕的“民户”81

第四节“官户”和“匠户”83

第三章 通往外地的驿道85

第一节 驿道与贵阳的战略地位85

第二节 贵阳府境内的驿道和大道86

第三节 关隘与桥梁、渡口88

第四节 驿传制度与驿道交通92

第四章 屯田对贵阳地区的开发97

第一节 卫所屯田的分布97

第二节 军屯民屯对土地的开垦100

第三节 农田水利的兴修104

第四节 农耕技术的改进与传播107

第五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110

第六节 土地所有制及赋役制度的演变115

第五章 贵阳城市的发展121

第一节 贵阳城的扩展121

第二节“中原式”建筑125

第三节 城市工商业及附近场市127

第六章 儒学教育在贵阳的勃兴132

第一节 贵州宣慰司学132

第二节 贵阳的府州县学、卫学及社学135

第二节 书院教育在贵阳的发展139

第四节 明代贵阳的科举取士制度147

第七章 中原文化的传播150

第一节 王阳明“龙场悟道”与“贵阳传道”150

第二节 贵阳文十的文学艺术创作153

第三节 史学与地方志158

第四节 佛教在贵阳的传播160

第五节 道教与坛祀宫观162

第八章 永历王朝时期的贵阳165

第一节“大西军”在贵阳早期的活动及其与永历政权的关系165

第二节“大西军”的分裂和永历政权的覆亡169

第三节 永历王朝在贵阳的遗存173

第三编 清代176

第一章 清朝在贵州统治的建立176

第一节 清军入黔及清初的治黔措施176

第二节 地方行政体制的变革178

第三节 绿营镇戍制与督抚统兵制181

第四节 清代的“改土归流”183

第二章 清代的贵阳府187

第一节 州县厅的设置187

第二节 里甲及排、枝、土司190

第三节 贵阳府户籍与客民193

第四节 清代的贵阳城197

第三章 清代贵阳府农业201

第一节 农田水利与梯田开垦201

第二节 作物引种及林木蚕桑204

第三节 州县厅农业状况207

第四章 工矿贸易及货币流通211

第一节 矿产开采冶炼及利用211

第二节 手工业发展与近代工业的出现213

第三节 城市商业与农村场市的扩大218

第四节 铸币与钱庄票号典当223

第五节 行会会馆及商会227

第五章 驿道交通与邮电231

第一节 驿道大道和“改驿设铺”231

第二节“麻乡约信轿行”234

第三节 邮电的兴起236

第六章 贵阳府的财政赋税239

第一节 赋税收入239

第二节 财政支出244

第三节 仓储及社会救济248

第七章 教育的发展与变革252

第一节 官学的发展252

第二节 书院的兴盛254

第三节 社学、义学和私塾256

第四节 清代贵阳的科举考试259

第五节 严修、李端棻的教育改革实践261

第六节 近代教育的兴起267

第八章 清代贵阳的文化艺术283

第一节 史学与地方志283

第二节 诗词创作285

第三节 散文289

第四节 学术研究290

第五节 书画碑刻292

第六节 工艺品制作294

第九章 几大宗教汇聚贵阳297

第一节 以禅宗为主的佛教广泛传播297

第二节 道教与三教合299

第三节 回族与清真寺的建立303

第四节 天主教的传播305

第五节 基督教传入贵阳308

第十章 风云激荡的贵阳310

第一节 咸同起义震撼贵阳310

第二节 青岩教案与开州教案314

第三节 “公车上书”与维新思潮318

第四节 新军和会党转向革命320

第五节 清末“新政”323

第十一章 辛亥革命326

第一节 清末的各种社会势力326

第二节 科学会、自治学社和宪政预备会328

第三节 同盟会的革命活动332

第四节 贵州推翻清王朝的统治333

大事纪略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