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参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人参
  • 王铁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12804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082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11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人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中国人参简史1

一、历史上中国人参资源分布2

(一)中国人参原出上党和辽东2

(二)唐代中国人参主产于太行山、燕山绵延地区3

(三)宋代中国人参主产区向我国东部扩展4

(四)明代中国人参主产区明显北移5

(五)清代中国人参主产区分布在长白山、锡赫特山区5

二、中国人参应用史7

(一)人参随人类采集业兴起而被发现和利用7

(二)甲骨文、金文早已记载人参7

(三)人参药用精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9

(四)汉代是我国重用人参的时期10

(五)唐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高峰期13

(六)宋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持续期14

(七)明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困难时期16

(八)清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衰退时期20

三、中国人参栽培史21

(一)古代中国人参栽培21

(二)清代中国人参栽培23

(三)解放前的中国人参栽培24

四、中国人参加工史25

(一)掐皮参加工技术28

(二)白参加工技术29

(三)生晒参加工技术29

(四)红参加工技术29

(五)白干参加工技术29

五、中国人参科学研究史29

六、中国人参贸易史32

(一)中国古代的人参贸易32

(二)中国现代的人参贸易34

七、中国人参文化史35

(一)古代关于人参的神话传说35

(二)现代人参故事36

(三)长白山区“放山”民俗38

(四)人参诗篇世代传诵40

第二节 参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46

一、人参是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药物46

二、人参是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46

三、人参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经济作物46

第三节 中国人参业发展现状47

一、中国人参业生产概貌47

二、中国人参业科研成果48

(一)人参栽培技术及栽培生理研究48

(二)人参产品加工研究49

(三)人参化学成分研究49

(四)人参药理学研究50

三、中国参业贸易一览50

四、中国参业发展前景51

参考文献51

第二章 山参资源及保护54

第一节 山参资源与分布54

一、山参资源现状54

二、山参资源分布55

第二节 山参的生态条件及生育特性56

一、山参的生态条件56

(一)地形地势56

(二)气候57

(三)土壤及营养58

(四)植被59

二、山参的生育特性65

(一)生长发育缓慢65

(二)根系生长特性66

(三)主根收缩特性68

(四)休眠现象68

(五)要求严格的自然环境条件68

第三节 山参的采挖与加工69

一、山参的采挖69

(一)采挖时期69

(二)采挖方法69

二、山参的加工69

第四节 山参的鉴别与质量评价70

一、山参的鉴别70

(一)山参的特征70

(二)山参与园参的鉴别71

(三)山参的类别及其鉴别72

二、山参质量评价73

(一)山参生长年限和重量评价74

(二)山参外部形态评价74

(三)山参质地评价74

第五节 山参资源的合理开发及护育75

一、山参资源的合理开发75

二、山参护育76

(一)山参护育地的选择76

(二)山参护育技术76

参考文献77

第三章 人参植物学79

第一节 人参属植物的分类79

一、形态分类79

二、化学分类91

三、细胞学分类94

四、数量分类96

第二节 人参生活史100

一、孢子体阶段100

二、配子体阶段102

第三节 人参胚胎学104

一、人参孢子的发生104

二、人参双受精过程107

三、人参胚和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108

第四节 人参细胞学110

一、人参染色体核型分析110

二、人参染色体带型分析112

三、人参细胞学研究进展112

第五节 人参的形态特征与组织解剖114

一、人参根的形态特征与组织解剖114

(一)人参根的形态特征114

(二)人参加工品的药材性状114

(三)人参根的组织解剖115

(四)1-6年生人参根组织比较解剖119

(五)2年生人参根的各部位比较121

(六)人参加工品组织粉末122

二、人参与西洋参根细胞及内含物的区别122

三、人参茎的形态特征与组织解剖123

(一)人参茎的形态特征123

(二)茎横切面的组织特征123

四、人参叶的形态特征与组织解剖124

(一)人参叶的性状128

(二)人参叶柄和人参叶的组织解剖128

五、人参花的形态特征与组织解剖131

(一)人参花的性状131

(二)人参花的组织131

(三)人参总花梗的组织132

六、人参果实、种子的形态与组织解剖133

(一)果实和种子的形态133

(二)果实的组织解剖133

(三)种子的组织解剖134

参考文献135

第四章 人参生物学137

第一节 人参的栽培分布与生态环境137

一、人参的栽培分布137

二、人参的生态环境139

(一)人参产区的生态环境139

(二)人参生态气候环境与种植地域的适应性143

第二节 人参生物学特性146

一、人参越冬芽发育特性146

(一)越冬芽的形成146

(二)越冬芽的休眠特性146

(三)潜伏芽的生长发育特性146

二、人参根的生长发育规律147

(一)人参根的生长发育147

(二)人参根的特性148

三、人参地上部的生长发育150

(一)出苗期150

(二)展叶期150

(三)开花期151

(四)结果期151

(五)枯萎越冬期151

四、人参开花习性151

五、人参种子的生物学特性153

(一)人参的果实和种子153

(二)人参种胚的生长发育154

(三)人参种子的生活力155

参考文献155

第五章 人参生理学157

第一节 人参的光合生理157

一、人参的碳素同化途径157

二、人参的光合生理特性158

(一)人参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158

(二)人参的光合日动态和年动态160

(三)人参的年总光合率(PT)和年经济光合率(PE)160

(四)人参主要品种的光合速率161

(五)人参的光合生产率和光合势162

三、不同栽培条件对人参光合速率的影响163

(一)不同檐位对人参光合速率的影响163

(二)不同阴棚对人参光合速率的影响164

(三)不同叶层对人参光合速率的影响164

(四)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人参光合速率的影响164

(五)不同光质对人参光合速率的影响166

四、不同光照度和光质对人参的生育和生理效应168

(一)光照度对人参的生育和生理效应168

(二)光质对人参的生育和生理效应173

第二节 人参的水分生理175

一、不同土壤水分对人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175

(一)对产量的影响175

(二)对质量的影响176

二、人参的蒸腾指标178

三、人参的需水模系数178

四、人参灌溉技术及效应178

(一)渗灌178

(二)滴灌182

(三)喷灌183

(四)微喷灌183

(五)沟灌183

第三节 人参的营养生理183

一、人参土壤中的营养状况及人参对营养元素的吸收183

(一)土壤中的营养状况183

(二)人参对氮、磷、钾等大量及微量元素的吸收185

(三)人参营养元素缺乏或过量对人参生育的影响187

二、合理施肥188

(一)有机肥料188

(二)无机肥料190

(三)生物菌肥192

(四)人参专用肥193

(五)气肥195

第四节 人参发育生理195

一、温度与人参生长发育的关系195

二、光照与人参生长发育的关系198

三、水分与人参生长发育的关系198

四、土壤及营养与人参生长发育的关系199

第五节 人参的酶199

一、人参种胚后熟期酶类变化199

二、人参植株生育期酶类变化201

三、人参种间及其近缘植物同工酶谱的差异204

第六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人参上的应用204

一、人参中内源激素的研究204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人参上的应用204

(一)赤霉素(GA)204

(二)激动素、苄基嘌呤及α-萘乙酸等206

(三)ABT生根粉207

(四)石油助长剂208

(五)三十烷醇209

(六)B9211

(七)多效唑(MET)213

(八)EF213

(九)PGR-1、PGR-2214

(十)人参增产素215

参考文献215

第六章 人参栽培学219

第一节 人参的品种类型和品种选育219

一、人参的品种类型219

(一)按植物形态特征分类219

(二)按人参产区栽培特点分类219

(三)按人参根形态分类220

二、人参类型的整理与鉴定220

三、人参品种选育232

(一)人参品种选育目标及特性232

(二)人参选择育种233

(三)人参杂交育种248

(四)人参诱变育种249

第二节 人参栽培制250

一、直播法250

(一)直播法的几种形式250

(二)直播法技术要点250

二、移植法251

(一)移植法的几种形式251

(二)几种主要栽培制的比较251

第三节 人参栽培方式253

一、林下栽参253

(一)林下栽参的优点253

(二)林下栽参技术254

(三)林下栽参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55

二、农田栽参255

(一)农田栽参的意义255

(二)农田栽参技术256

三、甸沟子地栽参260

(一)甸沟子地栽参的意义260

(二)甸沟子地栽参技术260

四、老参地栽参261

(一)人参忌连作的原因探讨261

(二)老参地栽参技术263

第四节 人参选种及催芽技术264

一、选种264

(一)选种的必要性264

(二)人参种子标准264

(三)选种方法265

二、人参种子生活力速测265

(一)染料(IC和Af)法266

(二)四唑(TTC)法266

三、人参种子催芽技术267

(一)种胚的形态变化267

(二)人参种子催芽的适宜条件269

(三)人参种子催芽技术271

第五节 人参用地的选择及整地做畦276

一、人参用地面积的确定276

(一)根据年计划总产量确定年发展面积276

(二)根据定型面积确定年发展面积276

二、人参用地的选择277

(一)选地的原则277

(二)栽参用地的选择方法277

三、整地277

四、做畦279

第六节 参地土壤改良280

一、适宜栽参的土壤条件280

(一)适宜栽参土壤的物理性状280

(二)适宜栽参土壤的化学性状282

二、土壤改良措施284

(一)腐殖质土壤的改良措施284

(二)黏质土壤的改良措施284

(三)沙质土壤的改良措施285

第七节 人参播栽技术285

一、人参播种技术285

(一)播种时期285

(二)播种方法286

(三)播种量计算288

(四)播种注意事项289

二、人参移栽技术289

(一)移栽时间289

(二)移栽前的参苗准备290

(三)移栽方法292

第八节 人参的遮阴技术296

一、人参阴棚的种类296

(一)按透光透雨程度划分296

(二)按参畦数目划分296

(三)按棚材划分297

(四)按棚形划分297

二、参棚下小气候的理论模型298

(一)光照模型298

(二)长波辐射模型300

(三)净辐射通量密度平衡模型301

三、不同阴棚的小气候对人参生育的影响301

(一)全阴斜棚和单透斜棚301

(二)单透斜棚、单透脊棚与单透拱棚304

(三)双透棚306

(四)塑料大棚309

四、几种常用参棚的架设方法311

(一)单透斜棚311

(二)单透拱棚312

五、参棚架设的原则314

第九节 人参施肥技术314

一、合理施肥的依据314

(一)依人参吸肥规律施肥314

(二)依植株长势施肥319

(三)依土壤肥力和理化性状施肥319

(四)人参施肥量的确定319

二、人参常用的肥料及其施用方法323

三、人参的施肥方式324

(一)基肥324

(二)追肥325

四、施肥的原则325

五、施肥的注意事项326

第十节 人参的灌溉技术327

一、人参合理灌水的依据327

(一)依吸水规律灌水327

(二)依植株长势灌水327

(三)依天气情况灌水328

(四)依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灌水328

(五)依土壤质地和结构灌水328

二、人参灌水的指标328

(一)腐殖土的灌水指标328

(二)农田土的灌水指标328

三、人参的灌水方法329

(一)渗灌329

(二)滴灌329

(三)喷灌330

(四)行间开沟灌水330

(五)作业道灌水330

第十一节 人参夏季田间管理技术330

一、松土、除草330

(一)松土时间与次数330

(二)松土深度331

(三)松土方法331

二、畦面覆盖331

(一)畦面覆盖的作用331

(二)畦面覆盖的时间和方法331

三、摘蕾332

(一)摘蕾的意义332

(二)摘蕾的时期和方法333

四、架设、修补参棚333

五、扶苗培土334

六、防旱排涝334

(一)不同类型土壤的含水量334

(二)防旱调水方法334

(三)排涝方法335

七、调节光照336

(一)调阳时间336

(二)调节光照方法336

第十二节 人参采收技术336

一、种子采收336

(一)常规生产的种子状况336

(二)选留生产用种337

(三)采种340

(四)种子的贮藏341

二、参根采收342

(一)收获年生342

(二)收获时期343

(三)收获方法343

第十三节 人参越冬期田间管理技术344

一、清理参园344

二、清挖排水沟344

三、架设风障344

四、下膜撤帘344

五、人参防寒344

(一)人参冻害的原因345

(二)防寒的作用346

(三)防寒的时期与方法347

六、人参出苗期的管理347

(一)撤除积雪347

(二)排除“桃花水”347

(三)预防缓阳冻害347

(四)维修参棚、清理田间347

(五)撤除防寒物347

(六)畦面消毒348

第十四节 人参栽培机械化和现代化348

一、参业生产机械化348

(一)整地机械348

(二)播种机械350

(三)灌溉机械352

(四)植保机械353

(五)采收机械354

二、参业生产现代化355

(一)生产手段现代化355

(二)生产技术现代化355

(三)建立生态参业模式356

(四)参业管理现代化357

参考文献358

第七章 人参病害362

第一节 人参病害研究简况362

第二节 人参浸染性病害365

一、黑斑病365

二、锈腐病372

三、根腐病383

四、菌核病385

五、立枯病387

六、猝倒病389

七、疫病390

八、炭疽病392

九、霜霉病393

十、白粉病394

十一、黑干腐病395

十二、茎腐病396

十三、灰霉病396

十四、软腐病397

十五、枯萎病(凋萎病)397

十六、斑点病398

十七、斑枯病399

十八、褐斑病399

十九、细菌性软腐病400

二十、细菌性赤腐病402

二十一、细菌性褐色软化病402

二十二、黄矮病403

二十三、丛矮病403

二十四、坏死病404

二十五、马铃薯茎线虫病405

二十六、食真菌茎线虫病406

二十七、慢盾状线虫病406

第三节 人参非浸染性病害407

一、红皮病407

二、冻害409

三、枯叶病410

四、日烧病411

五、烧须412

六、主根开裂413

七、生理花叶病413

八、缺锌花叶病414

第四节 人参病害综合防治416

参考文献418

第八章 人参的虫害和鼠害423

第一节 人参虫害423

一、人参虫害的发生情况423

二、人参虫害的防治原则424

三、人参害虫的分类424

四、人参地上部主要害虫427

(一)草地螟427

(二)黏虫428

(三)白小食心虫429

(四)土蝗430

(五)桃粉蚜430

(六)斑须蝽431

(七)朱砂叶螨431

(八)灰巴蜗牛432

(九)野蛞蝓433

五、人参地下部主要害虫434

(一)金针虫434

(二)蛴螬436

(三)蝼蛄439

(四)地老虎441

六、人参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444

第二节 人参鼠害446

一、人参鼠害的发生446

二、人参鼠害的防治原则447

三、人参鼠害的主要种类447

(一)花鼠448

(二)达乌尔黄鼠449

(三)长尾黄鼠451

(四)大仓鼠452

(五)东方田鼠453

(六)鼹形田鼠453

(七)东北鼢鼠454

(八)黑线姬鼠456

(九)莫氏田鼠457

(十)狭颅田鼠458

(十一)巢鼠459

(十二)灰仓鼠460

(十三)长爪沙鼠461

四、人参鼠害的综合防治技术462

参考文献466

第九章 人参加工及综合利用468

第一节 人参加工技术468

一、红参加工技术468

(一)粗加工工艺468

(二)精加工工艺472

二、生晒参加工技术475

(一)工艺流程475

(二)工艺技术475

三、糖参加工技术476

(一)工艺流程476

(二)工艺技术476

四、大力参加工技术478

(一)工艺流程478

(二)工艺技术478

五、活性参加工技术478

(一)加工原理478

(二)活性参加工工艺479

六、罐藏鲜人参加工技术480

(一)工艺流程480

(二)工艺技术480

七、其他几种参的加工技术480

(一)皮尾参480

(二)白干参480

(三)保鲜参480

(四)曲参480

八、人参片加工技术481

(一)普通红参片481

(二)白参片与大力参片482

(三)蜜饯人参片482

(四)糖参片484

九、人参粉加工技术485

(一)白参粉485

(二)红参粉486

(三)鲜人参粉486

(四)人参粉冲剂487

第二节 人参制剂488

一、丸剂488

二、药酒505

三、散剂509

四、片剂511

五、口服液514

六、注射剂517

七、冲剂518

第三节 人参食品及药膳519

一、人参补酒类519

二、粥、米面主食类524

三、蜜饯、糖渍类527

四、羹汤类529

五、菜肴类531

六、饮料类536

第四节 人参加工机械538

一、洗参机械538

(一)主要指标538

(二)超声波洗参机539

(三)滚筒式洗参机540

(四)喷淋式洗参机540

二、蒸参机械设备541

(一)设计原理541

(二)蒸参机的主要质量指标543

(三)蒸汽加热式蒸参机544

(四)电热式蒸参机545

(五)其他蒸参机545

三、烘干机械设备546

(一)烘干人参的主要方法546

(二)远红外负压烘干机的工作原理547

(三)蒸汽加热式远红外负压烘干系统548

(四)电加热式红外烘干系统549

四、冷冻干燥机械549

(一)冷冻干燥机的主要性能指标549

(二)冷冻干燥机结构551

(三)冷冻干燥机干燥人参机理与工作过程553

五、分支机械553

(一)连续称重式自动分支机554

(二)间隙式全自动分支机554

六、小包装精制人参加工机械555

(一)红参的形变机理555

(二)12t人参造型压力机557

(三)6t人参造型压力机560

(四)人参保压机561

(五)人参专用压力机组的群控561

(六)二次加工专用蒸参机563

七、包装机械564

(一)卧式包装机564

(二)多功能真空充气包装机565

(三)塑料薄膜自动连续封口机566

(四)铁包装盒封口机568

八、其他人参加工机械设备568

(一)多用途人参粉碎机568

(二)浸渍机械572

(三)通用加工机械573

第五节 人参综合利用573

一、人参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573

二、人参综合利用的途径573

(一)人参综合利用的原料来源574

(二)人参综合利用的途径574

参考文献575

第十章 人参商品学578

第一节 中国人参商品种类及其特点578

一、野山参578

二、红参579

(一)普通红参580

(二)边条红参582

(三)精制红参584

(四)干浆参588

(五)红参须588

(四)红参片、红参粉588

三、生晒参589

(一)全须生晒参589

(二)生晒参590

(三)白干参592

(四)皮尾参592

(五)白直须、白混须592

(六)生晒参片、生晒参粉592

四、白糖参593

(一)白糖参593

(二)轻糖直须593

五、活性参593

六、大力参595

七、罐藏人参595

八、礼品参596

九、保健类人参596

(一)技术要求596

(二)检测方法598

(三)试验方法599

(四)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599

第二节 人参的鉴别600

一、人参的感官鉴别600

(一)红参的鉴别600

(二)生晒参的鉴别601

(三)活性参的鉴别602

(四)糖参的鉴别602

二、人参的显微鉴别602

(一)主根602

(二)粉末602

三、人参的理化鉴别603

(一)定性试验法603

(二)薄层层析法603

四、人参与西洋参的区别603

(一)感官区别603

(二)显微结构区别603

(三)理化区别604

第三节 人参质量检测604

一、水分的测定604

二、人参总皂甙的测定605

三、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606

四、铅和砷的测定608

第四节 伪品人参611

一、土人参(栌兰)611

二、山莴苣根611

三、华山参613

四、野豇豆根613

五、商陆614

六、桔梗614

七、南沙参615

八、紫茉莉根615

九、牛蒡根616

十、续断616

十一、华北鸦葱617

参考文献619

第十一章 人参的保鲜与贮藏620

第一节 人参的保鲜620

一、人参保鲜原理620

(一)呼吸作用620

(二)影响人参保鲜的因素621

二、人参保鲜方法622

(一)气调保鲜622

(二)辐射保鲜623

(三)苔藓保鲜624

(四)罐藏保鲜624

第二节 人参的贮藏625

一、人参的贮藏特征及影响人参贮藏的外界因素625

(一)人参的贮藏特征625

(二)影响人参贮藏的因素625

二、人参的贮藏方法626

(一)普通贮藏法626

(二)气调贮藏法626

(三)吸氧剂法626

第三节 人参仓贮害虫及其防治627

一、仓贮害虫627

(一)甲虫类627

(二)蛾类629

二、仓贮害虫的防治630

(一)低温法630

(二)高温法630

(三)干燥法630

(四)电离辐射法630

(五)气调法630

(六)诱杀法630

(七)对抗法630

(八)药剂熏蒸法631

参考文献631

第十二章 人参组织与细胞培养633

第一节 人参愈伤组织的诱导633

一、材料的选择和无菌处理633

(一)材料的选择633

(二)无菌处理633

二、培养基、激素和愈伤组织的诱导634

(一)培养基和激素634

(二)培养基的配制636

(三)愈伤组织的诱导637

三、冠瘿组织的诱发637

第二节 人参花药和花丝培养637

一、花药培养637

(一)接种材料的处理638

(二)培养基638

(三)花粉的发育时期638

(四)培养条件639

(五)器官的分化与植株再生639

二、花丝培养640

(一)接种材料的处理640

(二)培养基640

(三)培养条件641

(四)愈伤组织的分化与植株再生641

第三节 人参杂种胚培养641

一、材料的处理642

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的再生642

(一)愈伤组织的诱导642

(二)植株的再生及无性系的建立643

三、试管植株的移栽643

(一)移栽的方式、方法及移栽时间643

(二)移栽成活情况644

(三)存在的问题644

第四节 人参原生质体培养645

一、材料的准备645

二、从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的方法645

(一)酶液配方645

(二)分离方法与注意事项646

三、原生质体的培养646

(一)培养方法及培养结果646

(二)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647

第五节 人参愈伤组织和细胞的继代培养647

一、培养方法与周期648

(一)培养方式648

(二)培养周期的变化649

(三)继代培养的接种量与生长量计算649

二、影响继代培养的因素650

(一)培养基组成的影响650

(二)植物激素的影响651

(三)pH的影响652

(四)培养条件的影响653

三、继代培养中蔗糖的利用率与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变化653

(一)蔗糖的利用654

(二)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量与CO2释放量的关系654

四、愈伤组织和细胞株系的选育655

(一)愈伤组织的选育655

(二)细胞株系的选育655

第六节 人参细胞的大量培养657

一、液体悬浮培养658

(一)自旋式大瓶培养658

(二)通气搅拌式反应器659

(三)气升式反应器659

(四)接种量与生长速度660

二、固体培养661

第七节 人参培养物的评价661

一、化学成分的评价661

(一)人参皂甙662

(二)细胞多糖663

(三)氨基酸664

(四)矿质元素664

二、药理活性的评价665

(一)给药量665

(二)镇静作用665

(三)抗疲劳作用666

(四)抗高温作用666

(五)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机能的影响666

三、毒理学的评价667

(一)急性毒性试验667

(二)累积性毒性试验667

(三)诱变试验(Ames试验)667

(四)染色体畸变试验667

第八节 人参组织培养的远景分析668

参考文献669

第十三章 人参的化学671

第一节 人参皂甙671

一、人参皂甙的化学结构673

(一)原人参二醇型皂甙673

(二)原人参三醇型皂甙674

(三)齐墩果酸型皂甙675

(四)其他人参皂甙类675

二、人参皂甙的理化性质677

(一)性状677

(二)溶解度677

(三)泡沫及溶血677

(四)稳定性677

三、人参皂甙的提取与分离680

(一)人参总皂甙的提取680

(二)人参单体皂甙的制备682

(三)人参皂甙提取效果的对比研究684

(四)人参单体皂甙的分离684

(五)人参根皂甙的提取分离686

(六)人参根茎皂甙的提取分离691

(七)人参茎叶皂甙的提取分离692

(八)人参花蕾皂甙的提取分离694

(九)人参果皂甙的提取分离694

(十)人参种子皂甙的提取分离696

四、人参皂甙的合成696

(一)人参皂甙Rh2的合成696

(二)人参皂甙Rh1的制备方法698

(三)原人参三醇鼠李糖甙的合成699

(四)原人参三醇半乳糖甙的合成699

五、人参皂甙的鉴定与结构研究700

(一)人参皂甙的鉴定与结构研究方法700

(二)人参皂甙元的结构研究728

(三)人参皂甙的结构研究730

六、人参单体皂甙的分析方法736

(一)薄层层析法(TLC法)736

(二)双波长薄层扫描法(TLCS)736

(三)高效薄层(HPTLC)指纹鉴定法737

(四)胶束动电色谱(Micellar Chromatography Mc)738

(五)棒状薄层扫描法(TLC-FID)738

(六)气相层析法(GC)738

(七)高效液相层析法(HPLC)739

七、人参皂甙的积累动态744

(一)人参年生对皂甙含量、生物活性的影响744

(二)季节变化与人参皂甙的含量745

(三)人参根不同组织中的人参皂甙含量746

八、人参加工过程中人参皂甙类成分的转化747

(一)鲜参加工成生晒参及红参的过程中人参皂甙的转化747

(二)鲜参加工成“仙参”过程中人参皂甙的转化748

九、人参皂甙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反应749

十、人参皂甙的构效关系的研究751

(一)人参皂甙的抗癌活性及其构效关系分析751

(二)人参皂甙抗心律失常构效关系研究753

第二节 人参挥发油755

一、人参挥发油的化学组成756

(一)萜类756

(二)脂肪族类化合物759

(三)芳香族及杂环类化合物760

二、人参挥发油的提取分离761

(一)人参挥发油的提取761

(二)人参挥发油的分离761

三、人参挥发油成分分析及部分结构鉴定762

(一)人参挥发油成分的分析762

(二)部分倍半萜类成分的结构鉴定764

第三节 氨基酸和多肽类767

一、人参氨基酸类成分767

(一)人参中游离氨基酸分析767

(二)水解后氨基酸分析768

(三)人参中特殊氨基酸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其分布769

(四)红参中精氨酸衍生物—1-(精氨酸-Nα基)-1-去氧-4-O-(α-D-吡喃葡萄糖基)-D-果糖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772

二、人参肽类化合物773

(一)人参肽类化合物的提取与纯化773

(二)人参肽类一级结构的测定775

(三)人参多肽的二级结构分析778

(四)人参多肽基因的化学合成和克隆778

三、人参蛋白质和酶779

(一)蛋白质、酶的提取与纯化779

(二)蛋白质及酶的分子量测定780

(三)蛋白质和酶的组成分析及其理化性质780

(四)蛋白质的含量分析781

第四节 人参多糖782

一、概述782

二、人参多糖的分离纯化783

(一)粗多糖的提取783

(二)多糖的分离、纯化783

(三)多糖纯度鉴定785

三、人参多糖的结构分析测定787

(一)酸水解787

(二)甲基化反应788

(三)氧化降解反应788

(四)气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质谱联用(GC-MS)788

(五)核磁共振光谱法(NMR)790

(六)红外光谱(IR)和喇曼激光光谱793

(七)免疫化学技术与酶水解794

(八)多糖分子量测定794

四、人参多糖的含量测定797

(一)多糖中果胶质的测定(李向高,1987)797

(二)人参粗淀粉的测定798

五、人参根多糖的研究799

六、人参地上部分多糖的研究804

(一)人参茎叶多糖804

(二)人参果多糖809

七、引种西洋参多糖的研究809

第五节 人参中的有机酸及脂肪油类810

第六节 人参中的其他成分811

一、无机成分及微量元素811

二、维生素类813

三、生物碱及核苷类813

四、酮类及黄酮类成分813

五、聚乙炔醇类化合物813

六、甾醇和酶类820

七、木脂素820

参考文献820

第十四章 人参的药理829

第一节 人参药理研究概况829

第二节 人参的药理作用830

一、对神经系统的作用831

二、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845

三、对免疫功能的作用858

四、对学习记忆的作用885

五、对体温的作用893

六、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898

七、对消化系统的作用931

八、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938

九、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945

十、对生长发育的作用958

十一、对物质代谢的作用960

十二、抗应激作用979

十三、抗衰老作用999

十四、抗肿瘤和抗突变作用1011

十五、抗病毒作用1024

十六、抗辐射作用1026

十七、抗炎作用1030

十八、药物代谢动力学1031

十九、人参芦头的催吐作用1032

二十、毒性1035

参考文献1037

第十五章 人参的临床应用1049

第一节 中医临床应用1049

一、独参汤1049

二、参芦散1054

三、参附汤1055

四、生脉散1058

第二节 现代医学临床应用1062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1062

二、血液系统疾病1065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1066

四、消化性溃疡1068

五、肝炎1068

六、红斑狼疮1069

七、阿狄森氏病1070

八、癌症1070

九、新生儿疾患1071

十、老年病1072

十一、其他疾病1075

第三节 人参的不良反应1076

一、短期用药的不良反应1079

二、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1078

三、中毒死亡1079

四、中毒救治1079

参考文献10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