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深市物语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深市物语
  • 禹国则 著
  • 出版社: 深圳:海天出版社
  • ISBN:780654208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76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7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深市物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股市蜃楼1

第一节 冈崎嘉平太给中国出的难题2

第二节 东京学证券7

1.2 设立创业板的背景19

第三节 日本记者的“刁”问题26

第四节 新中国需不需要股市28

附录26 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49

第二章 柜台交易50

第一节 招聘局级干部50

第二节 新中国第一只金融股53

第三节 股份制显神通58

1 调整深圳资本市场领导小组63

第四节 柜台交易初具雏型63

2 “老五股”面面观66

2.1 深圳发展银行66

2.2 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72

2.3 深圳市金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81

2.4 深圳蛇口安达运输股份有限公司89

2.5 深圳原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93

第一节 股票的价格方魔力98

1 1988年4月至1988年底的徘徊阶段98

第三章 呼唤规范98

2 1989年初至1990年2月的温和攀升阶段99

3 1990年2月至5月的狂热暴涨阶段99

4 1990年5月至8月的整顿治理阶段101

第二节 供需失衡103

第三节 黑市交易猖獗104

1 失去理性的股市狂热104

2 治理措施陆续出台114

2.1 中央联合调查组到深圳114

2.2 推出《关于股份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114

2.3 实行了“涨跌停板”制度114

2.4 征收股票交易印花税115

2.6 成立市证券商协会116

2.5 成立市证券市场领导小组116

2.7 加强对股市宣传报道的管理117

2.8 成立深圳证券登记公司117

2.9 禁止擅自发行股票118

2.10 市股票印制管理的规定118

2.11 防止国有股、企业法人股在转让中流失119

第四节 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运作的证交所诞生119

1 深圳股市到底该怎样整顿治理120

2 借鉴移植“打球规则”127

3 招贤纳宝134

4 三顾六楼137

5 深交所筹备小组开始工作146

6 拍板开业157

1 原本可以一举实行电脑交易162

第四章 集中交易162

第一节 手工竞价乃权宜之计162

2 集中交易的必要性171

3.1 深交所的宗旨与职能172

3 集中交易的运作172

3.3 集中交易的方法和公开竞价原则174

3.5 口头唱报竞价175

3.4 保证金及清算头寸的管理175

3.6 上板竞价177

3.7 场内交易规定179

3.8 对上市公司的稽核180

3.9 结算与交割181

4.1 股票的过户183

4 股票的过户登记183

4.2 结算无纸化184

5 深沪股市共创未来185

第二节 电脑交易系统早有准备189

1 有备无患189

2 微机辅助交易系统190

2.1 交易规则早就拟定190

2.2 微机辅助交易派上用场190

2.3 微机辅助交易系统190

第三节 抢救王建197

第四节 “救市”205

1 4月22日——零成交的一日207

2 震惊全国的股市暴跌208

3 创办《证券市场导报》214

4 四次“救市”会议215

5 股市“调节基金”入市217

6 第五次“救市”会议222

7 谢强下了决心226

8 “救市”资金只有两个亿228

9 “救市”大决战230

1.1 编制方法248

第一节 发布股价指数248

1 综合指数248

第五章 无形席位248

1.2 发布方式251

2 A、B股分类指数251

2.1 市场参与者不同251

2.2 交易费用不同251

2.3 清算交割期不同252

3 新兰德配合深市发展252

4 “永不消逝的电波”254

1 四个转变257

第二节 无形交易模式开始形成257

1.1 股份制改革逐步规范化、法制化258

1.2 证券市场由行政调控为主转向按经济规律办理259

1.3 证券市场走向规范化、法制化260

1.4 证券业操作由手工转向电脑化261

2.1 何谓“三级跳”?262

2 三级跳262

2.3 微机网络自动交易系统263

2.2 微机自动交易系统263

2.4 TANDEM大机网络自动交易系统270

2.5 TANDEM大机自动撮合规则282

2.6 大机自动交易系统与结算系统的优化286

3 首创卫星通信系统传递交易行情、委托报盘和成效回报293

3.1 深市行情首次借助卫星通信手段传到北京293

3.2 成立合营证券卫星通讯公司294

3.3 卫星双向通信系统开通295

4.1 电话委托出台的背景298

4 电话委托应运而生298

4.2 电话委托系统的组成部分302

4.3 电话委托系统的运作304

第三节 服务全国307

1 六个跳跃式发展307

1.1 从柜台交易到集中交易307

1.2 从手工交易到电脑交易308

1.3 从一户一票到一手一票309

1.4 从实物证券到记帐证券310

1.5 从区域市场到全国市场311

1.6 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313

2 第二届会员大会制定了创办亚太地区一流证交所的发展目标313

2.1 发展状况与未来目标315

2.2 存在的问题318

2.3 发展的总体目标320

2.4 制定规划的原则321

2.5 制定规划的依据322

3 努力办好深交所324

3.1 李鹏总理视察深交所325

3.2 田纪云副总理视察深交所329

3.3 邹家华副总理视察深交所330

3.4 钱其琛副总理视察深交所332

3.5 政治局委员李铁映视察深交所333

3.6 全国政协副主席视察深交所334

3.7 周建南同志视察深交所336

4 两个“异地”放异彩337

5 栉风沐雨 上下求索344

5.1 按照国际惯例规范运作344

5.2 宝安集团发行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346

5.3 零股柜台交易346

5.4 加强深交所自身建设347

5.6 零股场内交易349

5.5 设立B股特别席位349

5.8 “君万”事件350

5.7 券商自营管理细则350

5.9 会员券商编码调整351

5.10 降低证券登记业务收费标准352

5.11 证券存管结算制度的重大改革352

5.12 进一步调整深市收费标准353

6 从大鹏湾到“世界屋脊”354

6.1 “世界屋脊”上郑重“宣言”355

6.2 小平同志破解股票姓氏迷津355

6.3 股市宣传队357

6.4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358

7 飞越海峡360

8 投资主体多元化363

9 二类股票上市的尝试367

10 上市推荐人制度368

11 “收购苏三山事件”是一起骗局370

11.1 深交所忠告股民371

11.2 中国证监会声明372

11.3 此次事件的背后374

12 “原野事件”的始末379

12.1 深圳人民银行发布公告380

12.2 深交所对原野公司实施停牌382

12.3 “世纪星源”复牌383

13 宝安是怎样收购延中的?385

14 创办《证券时报》388

15 《证券市场》一书传友情390

第六章 市场变幻396

第一节 深市春秋396

1 朱鎔基总理的表扬396

2 “8·10”事件催促了中央证券监管机关的诞生399

3 “8·10”事件的前前后后402

第二节 发布成指及分类指数421

1 原由421

2 深证成指的推出425

2.1 放出消息 引起关注426

2.2 通过传媒 广泛宣传428

2.3 讲清利弊 达成共识430

2.4 成份股指数的编制方法431

2.5 指数的发布434

第三节 发展B股市场435

1 深圳B股的诞生435

2 发展B股市场的措施440

2.1 召开国际研讨会440

2.2 举办“发展深圳证券市场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深圳证券周”活动447

2.3 召开“中国证券市场B股国际研讨会”448

2.4 深房ADR在美国的发行451

2.5 南玻美元B股可转换债券的发行460

2.6 招港B股在新加坡第二上市463

3 B股市场的春天469

1 “T+O回转交易”476

第四节 “T+O回转交易”与暂停新股上市476

2 暂停新股上市478

2.1 袁木同志访问深交所478

2.2 深市单方面暂停新股上市480

2.3 中央决定深沪同时暂停新股上市480

1 深市首次辉煌阶段486

1.1 市场建设486

第一节 十年历程486

第七章 力创一流486

1.2 经济效益488

2 深市生存危机阶段490

3 深市再次辉煌阶段492

3.1 调整证券交易单位493

3.2 召开“振兴深圳证券市场研讨会”493

3.3 推出市场监察例会制度493

3.4 与地方证管部门签署服务与监管合作协议494

3.5 开展“深圳证券服务周”活动494

3.6 企业债券上市规则出台495

3.7 召开第四届会员大会495

3.9 调整债券交易经手费496

3.8 推出B股股东代理人业务496

3.10 颁发证券持有人名册管理办法496

3.11 再行价格涨跌幅限制497

3.12 规范A股开户工作498

3.13 对A股和基金实行公开信息制度498

3.14 “琼民源”事件499

3.15 深圳合并证管办和期管办500

3.16 深、沪证交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500

4.1 推行会员联络人制度501

4 深市勇攀高峰阶段501

4.3 实行会员例会制度502

4.2 推行股票交易特别处理制度502

4.4 全面推行会员法人结算制度503

4.5 推行会员管理暂行办法504

4.6 “苏三山”暂停交易504

4.7 将资金清算到会员席位分支机构的有关事项505

4.8 李鹏委员长在深圳进行证券立法调研工作505

4.9 加强设施建设,强化员工训练506

1.1 跨业经营成为潮流507

1 全球证券市场发展新趋势507

第二节 未来十年507

1.2 证交所改制并上市的潮流508

1.3 证交所合并与结盟浪潮511

1.4 各股市纷纷设立二板市场512

1.5 延长交易时间并实施电脑自动交易512

1.6 市场开放潮流514

1.7 网上交易成风515

1.8 交易手续费自由化518

1.9 另类交易系统518

2 转型期深圳证券市场的内涵与特点522

2.1 深市转型的基本内涵523

2.2 转型期深市的特点526

2.3 转型期证券监管应注意的问题529

2.4 转型期股市的四大转变532

3 深圳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536

3.1 深交所的自律管理得到加强536

3.2 交易手续费率逐步市场化538

3.3 交易品种与管理制度的创新539

3.4 交易机制逐步完善540

3.5 信息系统建设544

3.6 证券商的业务会更加集中546

3.9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适度合作与融合547

3.8 机构化投资时代将来临547

3.7 上市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547

3.10 深沪两股市统一交易清算规则548

3.12 完善深市服务体系549

3.11 B股市场的另外出路549

3.13 加入WTO后深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553

3.14 21世纪的深圳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554

第八章 二板市场558

第一节 美国的NASDAQ证券市场558

1 美国近几年的经济繁荣及NASDAQ的特点558

1.1 美国近几年的经济繁荣558

1.2 NASDAQ的特点560

2 NASDAQ的新举措569

3 隶属关系570

4.1 NASDAQ的全国市场上市标准571

4.2 NASDAQ的小型资本市场上市标准574

4.3 NASDAQ的全国市场上市公司管理标准576

4.4 NASDAQ的小型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管理标准578

5 交易系统578

5.1 造市人578

5.2 保荐人579

5.3 交易报告579

5.4 选择新股还是旧股上市?579

5.5 选择ADR还是原始股票上市?580

5.6 选择在NASDAQ全国市场还是小型资本市场上市?581

6 挑选顾问班子581

6.1 投资银行/承销商582

6.2 律师事务所585

6.3 会计师事务所586

6.4 存托银行586

6.5 投资者关系顾问587

7 上市步骤588

7.1 首次公开上市588

7.2 现有股上市589

8 监管590

8.1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注册和监管590

8.2 美国的公认会计准则590

8.5 注册规定591

8.3 信息披露591

8.4 长期要求591

8.6 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的审核592

9 投资者关系593

9.1 对象593

9.2 策略594

9.3 上市巡回推介594

9.4 上市后595

9.5 中国企业到NASDAQ上市的基本程序597

9.6 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方法与现状598

2 法国新市场600

第二节 欧洲的高科技企业证券市场600

1 欧洲新市场(EURO NM)600

3 比利时新市场602

4 德国新市场603

5 EASDAQ604

6 英国的AIM606

第三节 欧洲传统证交所的变革608

第四节 日本的创业投资及东证高科技板市场612

1 日本的创业投资612

2 东证高科技板市场613

1.1 香港创业板的历程617

1 香港的创业板(GEM)617

第五节 我国的创业投资及二板市场617

1.3 香港创业板的特点620

1.4 创业板对上市公司的要求622

1.5 创业板规则的修订623

1.6 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的表现624

1.7 创业板面临的部分627

1.8 创业板市场监管629

1.9 上市费用631

1.10 联交所主板与创业板比较631

1.12 联交所创业板前景635

1.11 香港与美国NASDAQ上市要求比较635

2 大陆企业在香港创业板上市636

2.1 上市的条件636

2.2 提交的文件637

2.3 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和审批程序637

2.4 有关的法律638

3 台湾省的创业投资、二板市场及台证三类股票640

3.1 台湾省的创业投资640

3.2 二板市场——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642

3.3 台证三类股票643

4 深市二板市场设想644

4.1 势在必行645

4.2 制定二板市场的法规647

4.3 培养创业投资机构647

4.4 组建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648

4.5 深市二板市场模式649

附录1 中国证监会与境外监管机构签署备忘录情况662

附录2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663

附录3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组织670

附录4 关于进一步推动深圳资本市场发展的工作意见674

附录5 借鉴香港证券法律制度 研究制定特区证券规范679

附录6 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大事记684

附录7 深圳证券市场1990-1999年发展情况统计图表699

附录8 上海证券市场1990-1999年发展情况统计图表709

附录9 香港证券市场1996-1999年发展情况统计表718

附录10 1998年我国证券机构注册资本金、资产净值和盈利情况719

附录11 基金型资产管理与非基金型资产管理的判别比较720

附录12 1996-1998年券商主承销总体情况721

附录13 券商各种融资方式比较722

附录14 美国的机构投资者723

附录15 美国三大券商概况724

附录16 1990年美国主要机构投资者资产总额及持股比例726

附录17 退休计划在共同基金资产中所占的比重727

附录18 美国四大券商1997年收入情况728

附录19 1995年到1997年美国四大券商各项业务年增长率729

附录20 1995年到1997年美国四大券商各项业务增长对总收益增长的贡献率730

附录21 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731

附录22 中美证券发行市场集中度对比732

附录23 中国互联网公司境外上市情况733

附录24 互联网公司对传统公司的挑战747

附录25 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招股发行情况748

附录27 欧美“新经济”差距明显756

参考书目及资料758

后记759

3.2 上市证券的审查程序11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