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思怀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三秦出版社
- ISBN:978780736255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557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研究;“三个代表”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3
总论3
一、学习研究两大理论相关参考资料3
二、学习研究两大理论急需突破的问题7
三、关于邓小平理论19
1.邓小平其人19
(1)经历19
(2)经历之特点24
(3)人格魅力24
(4)各方评价26
2.邓小平理论36
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8
(1)三次举旗38
(2)三次巨变40
(3)三次考验41
(4)十五大报告的三句话42
(5)三个阶段43
(6)三个里程碑46
4.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体系和特征46
(1)主要内容46
(2)科学体系49
(3)本质特征50
四、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1
1.江泽民其人51
2.何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1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63
(1)国际背景63
(2)历史根据66
(3)实践基础67
(4)历史方位67
(5)现实依据68
(6)理论渊源68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72
(1)前期探索阶段73
(2)正式提出阶段73
(3)形成体系阶段74
(4)确立为指导思想,全面学习贯彻阶段74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科学体系75
(1)主要内容75
(2)科学体系82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85
五、关于两大理论的研究动态87
邓小平理论若干热点难点问题探讨&董德刚88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邓小平理论研究综述&宋佩玉 唐洲雁99
海外邓小平理论研究四大问题观点综述&成龙 钟晓莉1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秦宣122
2000—2003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综述&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13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热点问题综述&王思怀152
中篇163
分论163
一、思想路线论163
1.什么叫思想路线?163
2.什么是党的思想路线?163
3.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发展过程164
4.邓小平、江泽民对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171
(1)邓小平对我们党思想路线的发展171
(2)江泽民的丰富和发展173
5.陕西“解放思想”的迫切性和要求174
二、社会本质论177
1.两个概念177
(1)本质177
(2)社会主义的本质177
2.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过程177
3.本质论的深刻内涵178
4.在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过程中,邓小平破除和纠正了一些对社会主义的不科学理解181
5.邓小平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本质论的发展182
6.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价值及意义184
7.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相关问题185
(1)十六大党章删去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问题185
(2)知名学者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若干认识187
(3)北京大学赵家祥教授谈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贡献188
三、初级阶段论193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3
(1)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93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198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99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00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201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02
(1)我党历史上五个基本(总)路线202
(2)基本路线的内涵204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5
四、改革开放论208
1.何谓革命、改革?208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12
3.三十年改革风雨兼程214
4.明确有关改革的几个基本概念217
(1)改革的对象217
(2)改革的目的217
(3)改革的原则218
(4)改革的方法218
(5)改革的实质218
5.对外开放的必然性218
(1)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218
(2)总结我国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选择220
(3)解决现代化建设中资金严重短缺和资源相对不足的困难的必然选择221
(4)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必然选择222
(5)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的必然选择222
(6)了解世界信息,掌握世界跳动脉搏的必然选择222
(7)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必然选择223
(8)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223
6.对外开放的历程224
(1)起步阶段224
(2)逐步扩大阶段224
(3)全面铺开阶段226
7.对外开放的格局229
8.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中的三个关系和一个标准232
(1)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232
(2)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235
(3)正确处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236
(4)“三个有利于”标准238
五、发展战略论244
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其特点244
(1)基本概念244
(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244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244
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阶段和步骤245
(1)“三步走”战略245
(2)“三步走”战略的细化和发展249
4.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方针254
5.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举措255
(1)科教兴国战略255
(2)可持续发展战略261
(3)西部大开发战略265
(4)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272
(5)“中部崛起”战略279
六、市场经济论283
1.两种机制之长短分析283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历程285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89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290
(1)所有制结构291
(2)现代企业制度293
(3)市场体系295
(4)宏观调控295
(5)分配制度296
(6)保障体系311
5.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分析312
七、民主政治论314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314
(1)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314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共和政体316
(3)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18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21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323
(1)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民主政治建设323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因325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325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326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26
(1)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326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32
八、文化建设论335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含义、提出和特点335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337
(1)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三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37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338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339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40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342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342
(2)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342
(3)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343
(4)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344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方针347
4.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348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349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349
(3)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351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353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36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361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361
6.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67
(1)人的发展的历史阶段367
(2)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必然要求369
(3)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369
(4)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370
(5)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是一致的371
九、“一国两制”论373
1.“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373
2.“一国两制”理论的内容378
3.“一国两制”理论的实践380
(1)香港回归380
(2)澳门回归386
(3)台湾:和平统一、任重道远388
4.“一国两制”理论的意义397
十、国际战略论400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400
2.世界多极化正在曲折中发展406
3.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点410
4.独立自主是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412
5.“和平崛起”是中国对自己发展道路的坚定选择419
十一、两种力量论425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425
(1)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力量425
(2)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各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428
(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429
(4)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434
(5)统一战线仍然是新时期我党的一个重要法宝436
2.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437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37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438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440
下篇449
专论449
一、初级阶段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449
二、论巩固和加强新时期执政党的阶级基础460
三、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469
四、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同与批判功能477
五、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髓的依据484
六、论新时期腐败产生的成因及对策497
七、对一部部评优秀教材的错误分析508
附录:曾庆红:《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关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525
热门推荐
- 2631490.html
- 604670.html
- 2724169.html
- 2594477.html
- 3307678.html
- 3532031.html
- 1111564.html
- 3017267.html
- 1898191.html
- 3492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7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9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8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68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46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45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2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9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7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