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 任连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01770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74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184页
  • 主题词:环境污染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物理环境1

1.2 物理性污染1

1.3 环境物理学1

1.3.1 环境物理学的发展2

1.3.2 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2

1.3.3 环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3

第2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5

2.1 噪声的基本概念5

2.1.1 声音及其物理特性5

2.1.2 噪声的种类与特点6

2.1.3 噪声的危害7

2.1.4 噪声控制的一般方法9

2.2 噪声的物理量度10

2.2.1 声压与声压级10

2.2.2 声强与声强级10

2.2.3 声功率与声功率级11

2.2.4 分贝与差的计算11

2.2.5 频程与频谱13

2.3 噪声的评价与标准14

2.3.1 噪声的评价14

2.3.2 噪声标准24

2.4 噪声测量26

2.4.1 测量仪器26

2.4.2 环境噪声测量29

2.4.3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31

2.5 吸声33

2.5.1 吸声系数和吸声量33

2.5.2 吸声结构34

2.5.3 多孔吸声材料37

2.5.4 空间吸声体39

2.5.5 吸声降噪的设计40

2.6 隔声42

2.6.1 隔声原理42

2.6.2 透声系数和隔声量42

2.6.3 单层匀质墙的隔声性能43

2.6.4 多层墙的隔声44

2.6.5 隔声间46

2.6.6 隔声罩47

2.6.7 隔声屏48

2.7 消声器49

2.7.1 消声器的分类和评价49

2.7.2 消声量的表示方法50

2.7.3 阻性消声器51

2.7.4 抗性消声器55

2.7.5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59

2.7.6 微穿孔板消声器59

2.7.7 扩散消声器61

第3章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65

3.1 振动的基本概念65

3.1.1 振动的定义65

3.1.2 振动物理量的描述65

3.2 振动的危害及评价66

3.2.1 振动的危害66

3.2.2 振动的评价68

3.3 振动的测量72

3.3.1 振动测量技术72

3.3.2 振动测量的方法74

3.4 振动的控制75

3.4.1 振动源75

3.4.2 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75

3.4.3 振动控制方法78

3.4.4 隔振材料与减振器78

3.4.5 隔振设计与计算79

3.4.6 振动的阻尼82

第4章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控制措施84

4.1 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84

4.1.1 交流电84

4.1.2 电场85

4.1.3 电场强度85

4.1.4 磁场86

4.1.5 电磁场与电磁辐射86

4.1.6 周期与频率87

4.1.7 射频电磁场87

4.2 电磁辐射的产生与传播90

4.2.1 电磁场污染源90

4.2.2 电磁辐射污染的传播途径91

4.3 电磁辐射的危害92

4.3.1 不同频段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不良影响93

4.3.2 电磁辐射的潜在危险性94

4.3.3 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污染96

4.3.4 电脑的辐射与污染97

4.4 电磁辐射的控制措施99

4.4.1 电磁辐射防护与治理措施的基本原则99

4.4.2 高频电磁辐射的防护与防治99

4.4.3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102

4.4.4 微波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102

4.4.5 微波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103

第5章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104

5.1 环境中的放射性104

5.1.1 放射性的基本知识104

5.1.2 放射性的来源105

5.2 放射性的度量112

5.3 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对人体的危害115

5.3.1 辐射损伤115

5.3.2 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116

5.3.3 小剂量外照射对人体的影响117

5.3.4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对人体的影响117

5.4 辐射防护与放射性废物处理119

5.4.1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19

5.4.2 辐射防护的一般知识119

5.4.3 放射性废物处理121

第6章 环境热污染及其控制124

6.1 热环境124

6.1.1 热环境的热量来源124

6.1.2 人体与热环境126

6.1.3 高温环境127

6.2 热污染及其危害128

6.2.1 大气热污染128

6.2.2 水体热污染134

6.3 热污染评价与标准137

6.3.1 大气热环境评价与标准137

6.3.2 水体热环境评价与标准140

6.4 热污染防治140

第7章 环境光污染及其控制143

7.1 光污染的基本概念143

7.1.1 光源及其特性143

7.1.2 人与光环境146

7.1.3 光环境与效率146

7.2 光度量与光的测量148

7.2.1 光度量148

7.2.2 光的测量仪器149

7.3 光环境中的眩光150

7.3.1 眩光的定义150

7.3.2 眩光的分类150

7.4 光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152

7.4.1 光污染的危害152

7.4.2 光污染的防治措施153

第8章 污染物的物理性传播155

8.1 大气环境污染与污染物的迁移155

8.1.1 大气污染源与污染物155

8.1.2 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过程156

8.1.3 大气中污染物扩散模式160

8.2 水体中污染物的传播理论162

8.2.1 水体污染和污染物162

8.2.2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164

8.3 土壤中的污染物迁移169

8.3.1 土壤污染源与污染物169

8.3.2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170

参考文献174

热门推荐